“新物种爆炸的5年,所有的变化都是数字时代的极致进化。”
吴声,场景方法论提出者、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在2021年8月15日举办的“新物种爆炸·吴声商业方法发布2021”大会上,这样说道。在长达3个小时的演讲中,吴声压轴话题留给了百度Apollo。
在吴声看来,“智能驾驶成为生活方式,可能会比我们想象中更快到来”。共享无人车服务实质上是化解多利益主体的矛盾,真正解决刚需、痛点、高频出行问题,从源头上改善信任机制,而非与人性的不确定博弈,逐步实现社会整体能耗的降低。
须知仅改善信任机制、降低社会能耗这两点,就足以帮助Apollo这个“新物种”,颠覆绝大多数的“旧”行业,改变生活方式的面貌。在这方面,百度已经开始着手向C端“进军”。
也就是说,AI赋能智能驾驶普及和商用,已经打响了竞赛的“发令枪”。
1
面向未来的“反人性”行为
AI技术在C端落地其实是一种“反人性”行为。
现有基于“人”这一关键生产要素的出行场景解决方案,尽管已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但痛点依旧没有解决。比如暴雨天气堵点接驳、夜间出行车辆保障、女性出行安全等问题,始终围绕在用户左右。
人性具有不确定性。减少人性对商业模式的影响,是借助AI、云技术等手段规避不确定性变量、建立自我运转机制,进而降低运转边际成本的必然趋势。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借由技术创新提高社会生产和运行效率,降低成本进而不断把曾经价格昂贵的商品、服务干到“白菜价”。
这也是为什么智能驾驶将会成为下个时代重要的基础设施。
在此过程中,智能驾驶带来的改变将涵盖诸多领域。在这里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打车业务上,百度Apollo等平台将司机与多个无人车对接以应对算法无法覆盖的路况、使用需求,理论上增加单个司机对C端用户的触达范围。而智能驾驶提供基本驾驶服务,将司机从大量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让无差别人类劳动向剩余价值转化边际成本大幅下降,以发掘更多潜在商业价值。事实上,借助AI算力实现自动化的场景都可以参考这个逻辑。
无人车商业模式还可能改变汽车行业、公共交通。作为可选消费,汽车的购买、使用和保养即便对于发达国家用户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通过共享无人车,一方面是提供比公共交通更优质的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将帮助汽车出行场景转向MaaS以服务费乃至订阅形成现金流的服务体系,同时将私家车主纳入无人车服务供给侧,压缩交通工具购买成本。
与此同时,智能驾驶的另外两个关键词——新能源出行和车路协同的智能化,则是从需求侧改变现有商业模式。增加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向产业链上游倒逼能源结构转型;车路协同的本质,是借助AI算法将有限道路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而鉴于AI技术作为底层技术和拥有深度学习能力的基础,未来应用场景绝对不仅是“红绿灯时间更加合理”这么简单。
正如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今年“两会”上所言,智能交通作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往小了说,“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让百姓的日常出行更环保”,往大了说,还能“实现碳达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统一”。
而作为智能驾驶商用、普及的拥趸,百度借助自身强大AI技术押注智能驾驶多年,势必成为下一个时代智能基础设施的赋能者。
2
汽车机器人:技术、战略的交汇点
2021年8月18日,百度世界大会以“AI这时代星辰大海”为主题。毫不意外,智能驾驶无人车在这场大会上第一个登场,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这对于AI行业而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引号。
对于这款无人车,百度给它取了个有意思的名字:汽车机器人。
“智能汽车未来更像智能机器人。”李彦宏这样解释。
百度的汽车机器人,设计激进且具有科技感。全玻璃车顶与外部传感器融为一体;车内不设方向盘、踏板,超大曲面屏、智能控制台、变光玻璃、零重力座椅等智能化配置……意思很明显:“这玩意儿不属于现代。”但真正定义汽车机器人的,是它的智能化——具有智能驾驶、V2X交互、深度学习能力。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