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有着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交通战略地位。郑州因交通而立市,因交通而兴市,因交通而强市。
2012年10月,郑州市成功入选国家交通运输部确定的第一批15个“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多年来,郑州如何打造公交都市?探索都市公交创建,有哪些经验分享?
郑州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运输处段胜勇介绍,自成为全国首批“公交都市”创建示范城市以来,郑州市城市公共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出行环境明显改善。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和共享自行车等慢行交通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格局已基本形成。
目前,郑州已建立十条市域快速通道,26座环城高速出入市口,基本实现了主城区内30分钟上高速。2013年起,郑州市已完成地铁1号线、地铁2号线一期和城郊铁路一期的建设运营工作,日均客运量达到67万人次。目前在建地铁5号线、6号线、7号线等6条线路,到2020年底,投入运营总长度将突破300公里。
快速公交的开通,让郑州公交发展跨进新时代。2009年5月28日,郑州快速公交首期线网正式开通运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郑州快速公交线网得到持续发展,实现了从“单环”到“双环”、从“1主8支”到“5主62支”的跨越式发展,已逐渐形成线网覆盖纵横郑州8个行政区的“双环+支线”快速公交网络体系,日均客运量达到80万人次以上。
按照“一环减负、二环组网、三环搭桥、四环发展”的建设思路,2017年上半年,郑州市常规公交线路达到337条,线路总长度4928公里,日均客运量120余万人次,建立了常态化的常规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机制,根据需求适时进行调整,先后开通50余条社区巴士线路与轨道接驳,方便市民换乘,并配套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线路先后开通了82条支线公交和微型公交,基本构建形成了公交快线、干线、支线和微型线分工明确、衔接顺畅、运营高效的公交运营服务网络。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公交车,郑州市新能源车辆达到5677台,其中空调公交车、新能源公交车古比分别达到100%、92.7%,黄标公交车已全部退出运营。
随着郑州市“公交都市”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文化辐射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郑州公交荣获了交通部十佳公交企业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深刻地诠释了“创建公交都市,共享美好生活"的决心和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