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化下半场,智能驾驶领域的业务已成为百度新的增长力量。
百度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智能驾驶业务上,萝卜快跑提供了28.7万次出行服务,坐稳全球最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
百度智能驾驶已经接近商业化拐点,其商业模式的进一步扩张有赖于帮助车企为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
“此时,数据就成为智能化领域车企的‘灵魂’。”在日前举办的第四届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首席产品架构师郭阳表示。
AI优势,挖掘数据“宝库”为车企“助阵”
当前,互联网公司各擅胜场,纷纷跨界汽车领域,郭阳表示:“我们认为百度的优势还是在AI上。”
当云计算、智能AI等领域迎来爆发,而百度早已有所布局:在底层设施层面,2010年初具雏形的百度大脑,到2021年的百度大脑7.0,百度已对外开放了330多项AI能力,日调用量突破1万亿次。在算法领域,2016年百度飞桨开源,成为国内最早开源的深度学习底层框架。现在飞桨开发者社区汇聚了477万开发者,服务18万家企业,创建56万个模型。
正因为百度可以积累更多的数据,入局智能汽车才更游刃有余。
具体到车上面,郭阳表示,智能驾驶车辆的停泊以及在某地进行路测或者实际上路之后,遇到的指示牌或障碍物的类型、特性、行为方式等都能以数据的方式保存下来,确保车辆顺利运行。
如此一来,当用户使用车辆的时候就相当于一个老司机,因为沿途的数据早已被收录到车内,智能驾驶的实现才成为可能。
同时,在郭阳看来,智能驾驶在基础功能层面的竞争并不能让车企实现差异化,形成车企之间的差异性需要积累足够的数据。
何谓基础功能层面的竞争呢?比如利用毫米波、摄像头等为用户提供ADAS的应用(自动刹车、单车道巡航等),或者是基于高精地图及事先融合的数据做领航的辅助驾驶,又或者是利用激光雷达做城市域的辅助驾驶。
也就是说,在用户体验方面,智能驾驶基础功能的使用效果大同小异,如果想要获得用户芳心就需要做一些差异化的内容。
“一个用户买了车企的车之后,他每天上下班可能一直都开同样的路线,这段路线上基于辅助驾驶的功能是不是能针对他做一些个性化设计。比如哪些地方走里车道或者外车道更快,或者哪些方向加减速度策略怎么做更合适。我们认为这才是车企未来真正能做出差异化、智能化体验的地方。”郭阳说到。
而这些功能实现的基础就是数据。“智能软件不在乎是否自研,而在于能否积累自己的数据,根据用户的需求打造出差异化产品。车企守着数据的宝矿要深入挖掘,应考虑从生产制造商向掌握用户数据服务商角色的转变。”
迎难而上,百度的智能驾驶商业化思路
基于自身优势,百度目前主要打造三类核心产品:面向自动泊车的AVP产品、面向高速和城市行车的ANP产品,以及相关预控产品等。
而这些产品在为车企提供服务与数据的同时,也能有效促进智能驾驶汽车的量产化落地。
据了解,泊车场景的出险率占到汽车出险率的10%—20%。百度AVP产品依靠1颗单目广角(120°)摄像头、4颗超广角(190°)摄像头、8颗UPA超声波传感器、4颗APA超声波传感器等设备,配合百度高精度地图和决策核心ACU的“视脑”神经系统,不论是水平、垂直车位,还是斜入、没有划线的空间车位,都能实现熟练的自动泊车。
目前,百度AVP 自主代客泊车功能已经搭载在威马W6、广汽埃安V Plus、长城WEY摩卡车型上,并获得了汽标委等权威机构的认可。
而百度Apollo打造的ANP泊车/高速/城市三域融通产品,是以Apollo Lite视觉技术为基础,通过L4技术的降维、高精地图以及轻传感器轻算力量产方案,能够连接起泊车域和车域,为用户提供起点到终点全程接近零干预的辅助驾驶能力。
此外,在商业化运营方面,2020年9月,百度Apollo宣布在北京正式开放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Apollo Go,用户可以预约体验Robotaxi。
据悉,作为中国最大的Robotaxi运营商,百度规划未来三年将在30个城市部署3000辆无人车,为300万人提供服务。
2021年8月,百度推出了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品牌“萝卜快跑”,目前已经覆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2所城市,订单量累计超过了100万。
2021年11月,百度Apollo获国内首个自动驾驶收费订单,标志着自动驾驶正迎来商业化运营阶段。
智能驾驶只是一小步,对百度来讲,车路云同一体化发展才是最主要的路径。目前,百度已推出ACE解决方案,促进形成网联新生态。其中,A代表自动驾驶、C代表车路协同、E代表高效的移动出行。
从智能驾驶到自动驾驶再到车路协同,汽车正一步步实现智能化发展。百度也将为此而不遗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