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30日,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年会在钓鱼台召开,会议期间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CEO陈金培接受了媒体采访,汽车总站网智驾编辑组整理如下:
千寻位置今年迎来了成立 10 周年。我们最初由阿里巴巴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联合发起,专注于建设卫星导航增强系统,将设备定位精度从传统的 “米级” 提升至动态 “厘米级”。如今,我们已从单一的卫星定位平台升级为 “时空智能基础设施”,不仅保障定位的精准性,更强化安全性与可靠性。
近期,我们发布了 “时空智能全球通服务”,实现了从中国到全球的服务覆盖,助力中国车企拓展海外市场。同时,我们打造了 “云芯一体化” 能力 —— 既有覆盖全球的时空智能服务,也有自主研发的芯片模组,为智能驾驶、具身机器人、低空出行等领域提供从硬件到云端的全栈解决方案。
目前,我们已服务超过 60 款具备城市 NOA 功能的智能驾驶汽车,累计接入车辆超 250 万台,见证了高阶辅助驾驶在新能源车中快速渗透。
问:陈总您好,当下火热的 “具身智能” 对时空智能有何具体需求?
陈金培:具身机器人对时空智能是 “刚需”。无论是行走还是作业,机器人需要通过数字世界驱动物理行动,而时空智能正是打通 “数实融合” 的核心桥梁。我们不仅提供定位服务,还推出时空智能开发套件,将芯片、模组和 “时空智能盒子” 集成到机器狗、机器人中,使其具备全球范围的精准定位能力。随着机器人量产,时空智能有望成为其 “标配” 技术。
问:智能交通依赖海量位置数据,但隐私保护和数据跨境监管严格。千寻如何构建 “可用不可见” 的数据服务体系?有哪些合规实践?
陈金培:数据安全是千寻与客户(尤其是车企)的共同关注点。首先,我们的核心数据是定位相关的时空智能数据,不涉及用户隐私属性,且严格遵循中国数据安全法规进行存储和处理。
其次,针对跨境流动,我们实施 “本地数据本地化处理”:中国数据留境内,欧洲、东南亚等海外服务的数据存储和处理均在当地完成,确保符合各国法律法规。
问:能否分享一个与汽车客户深度合作的案例?合作深度体现在哪些方面?方案的组合性和议价力如何体现?
陈金培:理想、小鹏、比亚迪、吉利等都是我们的客户。合作深度分多个层次:基础层是将时空智能服务集成到车辆智能决策系统;进阶层是 “云芯一体化”—— 将定位模组嵌入硬件,结合云端服务提升定位安全性与完好性(达到 10⁻⁷的超高完好性标准),支撑 L3 甚至 L4 级自动驾驶。
例如,部分车企在研发 L3/L4 功能时,通过我们的 “云芯一体” 方案,实现了动态厘米级定位与多传感器融合,为高阶智驾提供底层保障。
问:从 L2 到 L3/L4,智能驾驶升级对产品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千寻做了哪些准备?
陈金培:L3 + 对时空智能的 “精准、可靠、安全” 提出更高要求:
安全性:引入航空级 “完好性” 标准,确保定位异常时系统能实时预警;
可靠性:从单一的 4G/5G 通讯升级为 “蜂窝 + 卫星” 的冗余连接,避免信号中断;
功能安全:满足车规级芯片的功能安全认证,保障系统在复杂场景下稳定运行。
问:国内高阶辅助驾驶转向 “端到端” 路线,对高精地图依赖降低,这对千寻有何影响?
陈金培:这反而是正向影响。过去人们常混淆 “高精定位” 与 “高精地图”,二者本质不同:地图是环境感知的 “传感器之一”,而高精定位是独立的核心能力。在 “轻地图 + 端到端” 模式下,车辆需要通过实时构建三维模型(如 VLM)规划路径,此时高精度定位的 “绝对位置校准” 成为刚需 —— 它能不断修正动态建模的偏差,重要性反而提升。
问:新能源车企与千寻的合作占比如何?在低空经济(如飞行汽车)领域,千寻的技术规划有何不同?
陈金培:在具备高级辅助驾驶的车型中,我们覆盖了超 75% 的车企,累计服务超 30 亿小时。
低空经济方面,飞行器依赖 “绝对位置” 的需求远高于地面车辆(空中参照物少,传感器效能下降)。千寻的时空智能网络可将空间分割为 “厘米级时空像素”,为无人机和飞行汽车实时分配路径,同时提供包含硬件(模组、套件)、软件(飞行控制调度平台)的全栈方案,满足低空场景的高精度与安全性要求。
问:千寻的 “时空智能全球通服务” 已出海,数据服务出海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如何应对?
陈金培:挑战主要来自两方面:
技术适配:不同地区的空间环境(如太阳辐射、坐标框架)差异大,需针对性调整算法和系统;
合规要求:各国对地理信息保护的法律不同,我们进入新市场的第一步是研究当地法规,与本地合作伙伴共同确保合规。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