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28日,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在湖北省十堰市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以“开辟新赛道,汇聚新动能——发展商用车产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采用“1+1+6+N”模式,即1场闭门会议,1场开幕式暨主旨会议,6个主题分会场和其他相关对接、展示等活动,旨在深入分析商用车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探讨商用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其中,在3月27日下午举办的“主题分会场一:智能网联商用车‘车路云一体化’”上,中信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方案产品线副总经理熊亚坤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我是中信科的熊亚坤,非常高兴来到十堰。前面演说的嘉宾大多都是做汽车的,唯一一个做交通的黄院长,因为他要赶高铁已经离开了会场。听了他们的介绍,我很感慨。我是武汉人,也是第一次来十堰。十堰是中国商用车的摇篮,所以十堰商用车的发展也是牵动了所有人的神经,都说“车轮一转,日近百万”,我也相信这也是十堰作为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的资本。我今天分享的题目是场景牵引车路云一体化落地,分享车路云一体化建设方面的思考。
首先,车路云一体化它横跨了交通、通信和汽车三大万亿级的产业,横跨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驾驶多种技术方向,不仅是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重要的解决方案,也是能够极大促进上下游企业,聚集打造跨产业协同发展新生态的关键平台。
车路云一体化的架构主要是来自之前2023年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发布了一个《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白皮书》,这个系统架构从业人员并不陌生,但是作为我们做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做了60多个项目的一个专业公司,我们依然觉得车路云一体化面临落地的困局,这个困局表现几个方面,大家都是老生常谈了,比如说全域覆盖、跨行业标准制定、投融资模式的制定、政策的突破,每突破一点都是对政府决策者、规范制定者、产业链上的企业、研究人员都是挑战。
从2024年1月五部委正式发布的试点,到2026年第一批20个试点城市都要交卷,各个城市都在积极谋划。截至当前2025年的Q1,根据可查的招标信息,现在真正建设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大概有四五个左右,其他的城市建设还未启动。我们作为从业人员也在深深思考,已经到了第二年了,我们该如何破局。
这个图是来自于去年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发布的《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建设与应用指南》,这个指南里面也清晰的把云控、车、路侧基础设施相关的架构、数据流做了一个表述,我基于这个做了一个二次创造。我认为车路云一体化有点像人的血液循环,车感觉就像血液一样,路就像动静脉的主干,云控平台就是心脏和大脑是调节血液循环的。现在是一些地方系统的架子搭了,显然还是存在了一些问题,这些我总结一下,真正让人感觉到有细分场景,做到让大家有感知的场景目前还是比较少的,主要几个原因,一是数据孤岛导致的场景协调比较低效,二是比较碎片化,用户的体验割裂,三是有非常痛的痛点一直没有解决掉,用户的期待有点流失。
我们类比给我一个启示,不论是车路云一体化的系统,还是人体的血液循环,通畅是系统与生命的本质和共性。现在我们已经做到很多路侧基础设施的覆盖,包括云控平台的建设,还有智能网联车、自动驾驶的一些运行,真正的目标是让毛细血管畅通起来,把细分的场景坐实,能够被大家感知、被大家接受。刚才质子汽车的朱总也提到了数据闭环是车路云一体化的核心,这个我非常认同。我把它类比为中医里提到的一个理念“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好多专家都提到了应用场景,要把路侧的数据赋能到车,现在路侧的数据都上不了车,整个场景怎么呈现出来呢,怎么被人感知到呢?车路云一体化的建设本质是打通数据,数据通则系统通,现在的情况是局部堵塞导致系统价值难以释放,这点还是需要被大家思考一下。我认为毛细血管级别场景落地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既能够积累技术迭代所需要的一些高质量的数据,又能让老百姓感觉到技术的价值。最终通过小的场景撬动大生态的良性循环。
我想说的第二个观点,我们需要进一步打开思路,从车路云的概念上面要做一些发散,然后再去结合自身的需求和能力去收敛场景,做出特色,而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具体来说,首先车要做泛化,车本来是一个传统的概念,是一个交通工具,我们要从交通工具泛化到一个移动单元、一个移动的低速的储能设备、算力设备,把它泛化之后就可以把概念进行延伸。那路呢?然后,路要做升级。目前我们大多数人对路定位的还是一个物理的载体、是感知系统,我们可以考虑把路视为复合功能的平台,比如说把路边的智慧灯光、光伏、地磁、无线充等等这一系列的都可以把它聚合到一块把它当作路。最后,云这边要下沉为分布式智能。云端的能力是不是考虑往边缘端、车端去迁移、延伸。当我们把车路云的概念进行延伸之后,车路云一体化这句话范围就很大了,思路一下就打开了,后续开展工作的抓手也就更多了。这样一来车路云一体化就能从技术驱动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真正转向由需求驱动的生态化的服务模式。
当我们思路打开了后,就要收敛、筛选、落地这样一些场景。我这边建议一个总体建设思路——主干优先,毛细血管精选,最好形成双向依赖,而不要割裂的存在。实操层面,在短期1到3年主干和毛细血管的建设可以按照6:4,这个比例传达什么意思呢?主干要多建一点,毛细血管要跟着建一些,主要目的是夯实主干的能力,局部价值渗透,做出初步成效,让老百姓感觉到。然后中长期3到5年反过来,4:6,目的是释放场景价值,完成商业闭环。在筛选场景的时候可以考虑4个维度,首先是要高频刚需,痛点明确。二是轻量改造,弹性扩展。三是大家都要共赢,大家都要有钱挣或者都投一点。四是跨域联动,数据穿透。场景它自成体系没问题,要联通,要跟更大的系统去交互。我这边列举了更多的典型可以思考借鉴的场景,涉及到了其他行业,希望我们的车路云始于交通汽车而不局限于交通汽车,跟其他行业都结合起来一点,在其他行业里能不能找到商业闭环,这个是一个可以思考的问题。
下一个我想给大家介绍车路云一体化框架下的典型应用,首先是伴随式出行服务。伴随式出行服务可以给车辆带来预警和提醒,是可以给老百姓直接的感受的,最明显地在车机上多了一个图标,会有语音提示,这样的话用起来会比较好。对自动驾驶网联的车辆而言,在恶劣环境下、对有遮挡条件下的一些有效的预警,是能够产生极大帮助的。这也是调研了很多地方之后非常非常有用的,真正能解决交通安全、交通效率的一些点子。我这边列举了其中的一个应用,叫大车转弯盲区的碰撞预警,我们通过感知把路侧行人的情况及时的反馈给车,让司机及时的发现,避免碾压事故的发生。再比如路侧设施保护弱势交通参与者,目前各地在建设的全息路口,主要是服务于交警信控优化、事故检测,也可以考虑服务于老百姓,把盲区的危险通过声光报警给他们,形成一些安全提示。还有其他典型场景的应用,这个就比较多了,根据不同的地方、不同业主的需要,我觉得还是要因地制宜的去设计,有的地方路侧重一点,有的地方路侧可以做得很轻,不同的场景下一定可以采取不同的建设方案。
最后回归到十堰商用车论坛的主题,因为今天是智能网联商用车这样一个论坛,我还是想就十堰本地的一些情况,包括后续要建设的车路云一体化建设方案或者思路提供一些建议。
十堰目前我们认为是有两大王牌,第一个,她是个已经扎根50年商用车的制造基地。第二个,东风国家队级的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的研究院的研发能力。有这样的底气,让十堰后续建设车路云一体化过程中提供很大便利,提供很多助力,也有很多优势。
首先以东风在十堰本地有诸多厂区,我们认为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场景,它多个厂区零部件的流转是可以考虑通过路侧感知的覆盖,加上路径的规划,能够实现高效的协同流转,这个事情可以省巨大的成本。我们到现在湖北鄂州机场也在考虑用无人车在货运的转运上提质增效,我们目前也协同机场做一些试点验证,期待也有一些比较好的收效。
第二个就是我们看一下更大的场景,刚才有很多专家提到了干线物流,干线物流编队行驶,多家自动驾驶做编队行驶也选择了C-V2X的技术去做编队的示范运营。质子汽车的朱总刚刚说他们通过编队成本降低了15%,我这边也拿到了一组数据,风阻降低20%的时候油耗可以减少18%,单边来算的话可以省4万块钱,这是一个比较喜人的数据。
再往后就是城市的城配,再就是无人驾驶的接驳,这些场景也可以通过车路云一体化实现服务体验的提升。刚刚东风商用车的李洋总说在他们在配送包括这方面目前还没有太多探索,确实,当前的城市无人配送已经在价格上面已经很卷了,有一些车企都已经干到了10万块钱甚至5万元的L4配送车,到了这样低的价格之后很多车企不愿意做了。我想说的是,一方面通过节省人力省钱,另外可以考虑把它电池的能力用起来,加一个对外放电的能力,做点差异化就可以在其他的应用场景上兑换它的价值,比如说在V2G、虚拟电厂,把这些车给我们挣钱的工具,这是一个可以考虑的点。无人接驳在很多城市上已经用了,包括有人提到武汉的“萝卜快跑”,给老百姓的感受是非常好的。
最后我想介绍一下我们的公司,中国信科集团是原大唐和烽火合并的一家企业,总部在武汉。我们是下面的二级公司中信科智联。我们主要是从事车联网业务,是C-V2X原创技术策源地,从2012年研究这个技术,到今天已经13年。
今天的主题是商用车,首先我分享一个我们在细分场景配合生产的案例。比如说在矿山这个领域,配合易控、海螺、华能等等去做了矿卡智能网联化的改造,让他们的矿车在露天矿实现编队行驶、车路协同、车挖协同,实现安全避碰、降本增效。
另外是一个比较好的城市级商用车案例。我们在成都面向不同类型的商用车,提供了不同类型的终端产品,一汽、大运、神龙等等,已经安装3000多台,今年可能还要2000多台。还打造了城市级的车辆监管平台在成都。
我们公司是车路云一体化建设的主力军。那这两个案例是我们在商用车领域做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工作一个介绍。以上是分享,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