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 创优 • 创见
搜索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湖北汽车工院黄海波:汽车主被动安全技术现状及发展展望

时间:  2025-03-29 20:23   来源:  汽车总站网    作者:  汽车纵横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

2025年3月26日-28日,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在湖北省十堰市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以“开辟新赛道,汇聚新动能——发展商用车产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采用“1+1+6+N”模式,即1场闭门会议,1场开幕式暨主旨会议,6个主题分会场和其他相关对接、展示等活动,旨在深入分析商用车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探讨商用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其中,在3月27日下午举办的“主题分会场三:商用车安全与可靠性技术”上,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教授黄海波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湖北汽车工院黄海波:汽车主被动安全技术现状及发展展望

刚才各位专家都讲得非常专业、非常具体,而且都是这个行业做得非常领先的龙头企业专家教授,我们在这一块做得还比较肤浅,也就是在最近这一两年做了一些跟汽车主被动安全相关的合作项目,主要结合这些项目谈一下自己的体会,相对刚才前面这些专家来说确实还是非常肤浅。

商用车发展在座的专家都非常熟悉,我们总结四个阶段:萌芽期、成长期、复杂期和高质量发展期。

主被动安全融合发展主要是随着年份得怎样,各种安全装备,包括一些安全气囊等等在商用车上面装配的比例越来越高。

主被动集成安全这块首先是主动安全,像正常驾驶、危险预警这块,前面专家讲得很详细了。被动安全这块像安全气囊、安全带这块,这是目前我们正在跟某公司联合开发的产品。

安全概念,汽车安全技术涵盖主动与被动安全,包括防抱死制动、安全气囊等等,旨在减少事故伤害,首先要提出预警。被动安全主要是车身结构相关,共同提升行驶安全,被动安全相当于已经发生故事了,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尽量保护人身的安全。

主被动安全技术涉及到很多,像智能系统、制动系统,制动系统主要是跟传感器,包括视频的、车距的,以及激光雷达、微波雷达等等传感器,再加上多模态的融合算法,在紧急情况下施加制动力,减少事故发生率。还有车道保持辅助,在高速行驶的时候如果变道的时候,假如没有打转向灯,自动会提出报警等等盲点检测,在座的专家非常熟悉。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刚才很多企业家都在做这方面的研发工作,甚至很多量产的产品,我们也做了这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包括东风,我们还有一个校友企业,在江苏南通的,在国内也有一定的影响。

工作原理与优势,防抱死专家们都非常熟悉,它不能一下子刹车刹死,它有一定的缓冲,但是缓冲时间不能太长,我们有一个深刻的体会,我们在前一段时间也是在跟东风公司,还有民营企业在联合开发电动汽车的电机控制器的时候也是要把防抱死ABS系统做到电机控制器里面去,防止在电机一脚刹死的时候,车辆可能停住了,但是因为强大的冲击力,机械上可能是冲击力,但是在电路上就是强大的高压,大电流,强大的电压冲击力和电流冲击力,瞬间就把电机控制器给烧毁了,除了保护人身之外,也是对电子电气方面的保护,因为我们主要是做电子电气方面,对机械方面比较陌生。

应用与普及情况,现在防抱死不管是在乘用车、商用车都已经做了大量的普及应用了。

自适应巡航控制这块,我们在2014年左右也是跟其他的企业合作做自适应巡航控制,主要通过传感器监测前方车辆,自动调整车速,保持安全距离,既是要车距,还有车速,车速主要是跟电动相关的,通过电机控制器本身的参数就很精准的知道当前的车速。距离目前主要通过超声波雷达或者激光雷达,车距主要通过超声波雷达,一般安全距离50米应用超声波雷达就足够了。技术优势主要是减少疲劳驾驶,通过自适应巡航,就是在高速行驶的时候减少驾驶员的操作,也是防止追尾或者是各种风险。应用场景、未来发展主要是在高速上或者是一些特定的应用领域里面。未来发展随着现在自适应巡航主要是各种传感器更加先进、算法更加融合,自适应巡航不仅仅是在乘用车上,在商用车上更多开始使用了。现在在一些物流、港口上都开始普及自适应巡航技术。

预碰撞预警这块也是通过雷达、摄像头等向驾驶员发出警告,以减少事故发生。技术优势主要是提高行车安全,尤其是摄像头,摄像头的预碰撞预警,通过摄像头提取的图像在特殊天气下也不是很精准,它必须要结合视频信息,再加上距离信息等等,通过摄像头来提供图像信息,再通过雷达来测距,就是把它融合起来。

辅助驾驶这一块也是通过传感器和算法提供实时路况信息,自动刹车、车道保持等等,降低交通风险。高级的驾驶辅助功能主要包括自适应巡航、盲点检测、自动泊车等等,我们学校好多老师买的华为的问界M7或者M5,甚至长安的那几台车都有这个功能了。

被动安全技术,安全气囊这块,这是我们目前体会得比较深刻,因为一直在跟某公司合作做这方面的测试开发工作,安全气囊主要是在被动安全里面是关键组件,在已经发生事故的情况下里面的炸药突然要点爆,迅速膨胀起来,吸收冲击力,把乘客或者司机的脑袋、胸口,甚至脚、膝部都开始做安全气囊了,来保护前排乘员。安全带也是被动安全的关键组件,安全带表面上看就是一根带子,好像看起来很简单,它里面的控制也是非常复杂的,安全带的电子控制也是非常复杂的,它在平时拉的时候很容易拉出来,但是它在碰撞预警的情况下,它能够很快把人身紧紧瞬间拉起来,跟后面的座椅紧紧拥抱起来,保护人身猛的往前俯冲受到伤害,这也是安全带非常重要的功能。

车身结构这块,强度设计也是直接关注到碰撞安全性能,包括使用高强度的技术材料,包括钢材和铝合金等等,结合先进的力学设计原理。因为我们主要是搞电子控制这块的,我们对除了刚才的控制部分,对车身结构材料这块体会不是很深,我们这几年结合这些技术,跟汽车公司,尤其是钢铁公司,甚至一些有色金属等材料公司做了一些项目,传统的钢材或者铝合金这些汽车零很多都是采用铸造的形式,烧成水倒到模具里面,再通过高压或者低压的铸造形式,东风公司采用一体化的压铸技术,把这些金属熔成水之后往模具里面倒,再通过高压气体把它压成型。现在还有一种是锻造,东风公司锻造厂,包括广州、深圳这几年我们跟它有合作,不管是钢材,还有汽车发动机里面的曲轴、传动轴等等,通过锻造的方式,不是把它融成水,钢铁的熔点在1350多度,相当于直接把它加热到1280度,要面团一样,把它烧成非常柔软的程度,直接把它锻造成型,不管是钢材还是铝合金,汽车关键零部件不是铸造的,是锻造的,是挤压成型的。材料这块不是我们的强项,但是我们在加热控制、电源控制、电子控制这块跟很多企业都做了很多项目。材料创新这块,碳纤维等。

安全带的类型,除了安全气囊的点爆测试系统,我们已经合作两年多的时间,整个测试系统都已经做好了,因为保密的要求,这块也不能拿出来。

安全带测试,某公司在武汉经开区建了华中的研发中心,跟我们合作,在安全带这块做了控制方面的改进研究开发。

车身结构设计这块,主要从事高强钢、材料合理布局等等,这个跟我们学校其他的学院,包括机械学院、材料学院做了很多的工作,尤其是在铝合金材料这块已经有了很多批量的应用。

高强钢,在特钢这块,也是在材料方面做了很多处理,在钢铁里面加了很多微量元素,提高钢铁的刚度或者韧度。复合材料也是结合材料的优点,高强钢耐腐蚀,耐腐蚀不仅仅是材料本身,表面做热处理,热处理我们也是做了不少的工作,像电磁感应,做表面硬化,这也是提高汽车结构的强度,除了提高它的强度、刚度,也是提高它的耐腐蚀性能。

信息安全这块,防护技术,加密、防火墙、入侵,这是在日常互联网上使用,但是现在车辆内部不管是商用车还是乘用车大量使用,车载的光纤网络,目前也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OTA远程升级这块,目前车上很多软件升级都要开到4S店,如果通过5G网络或者是通过ECO具有这方面的功能,也可以通过远程升级,我们现在跟一些工厂做的设备上,他们都开始要求对设备要进行远程升级。

车联网加密协议这块,假如说被黑客截获互通的信息,它都可以直接主宰汽车行驶中的关键动作,这也是非常危险的。常见的加密技术,包括现在最流行的量子加密算法,这块开始在车辆上做了一些探索应用。

被动安全测试系统,不管是东风公司,还是实验室我也去看了,某公司在武汉的研发中心我都看了,建得非常先进,不管是实物的平台,还是数字化的虚拟仿真平台,从以前传统的实物的验证测试平台,包括各种碰撞,现在开始前数字化虚拟方式来做,同时虚拟的和实际的是实时通过5G网络进行互联互通,实物验证测试过程中各种数据逐渐完善它的数字化虚拟系统,在虚拟系统中它的各种动作、各种控制、各种算法又逐渐通过5G网络实时传到实物平台中间验证,所以现在通过虚实结合,数字化这种技术已经开始在安全验证系统里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刚才所有的企业家都非常专业了,各个公司在这块做得非常先进,我就不在上面班门弄斧了。

还有虚拟验证技术、数字化仿真平台等等。

自动驾驶这块,刚才曾主任讲了现在分了L1到L5,现在目前处于L3这个级别,自动驾驶在武汉经开区百度公司的萝卜快跑已经应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感觉也是非常便利的。

还有智能交通系统,数据共享。

还有一个技术是生物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在汽车里面的应用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通过指纹、面部识别应用到汽车安全系统里面,为驾驶和乘客提供个性化的安全保护。因为生物识别不管是通过人的脸部识别,或者纯粹靠虹膜识别、指纹识别,可能比前面信息安全那块还具有不可复制性,不可解密的程度。

行业挑战分析只是做了一个网上调查分析,我们也不太专业,我就不再多说了。

核心观点,安全技术要整合,汽车安全技术逐步向集成化发展,从被动到主动,再到信息安全,同时结合生物安全,各技术间的融合与协同成为提升整体安全性能的关键。最后是智能化趋势,现在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大模型的出现,已经开始逐步跟汽车公司的各行各业,主被安全结合起来,使汽车在实现更精准的风险同时,来提高对安全和风险的预测。

智能化驱动安全这块包括智能辅助系统,辅助刚才说的各种先进的传感器以及算法,目前的算法主要结合人工智能的算法,我们在跟东风公司一些专业上的合作,以及跟某公司合作过程中,他们一直在强调人工智能,一定要把人工智能这些先进的大模型,以及神经网络的算法和现在各种辅助控制、安全控制策略一定要应用人工智能这些东西。车联网技术应用主要是5G网络和外部互联,实现信息共享、远程控制。还有生物识别安全系统,这也是某公司跟我们合作过程中提出的要求,现在必须要把生物识别安全跟他们主被安全一些具体的包括安全带、刹车、方向盘等等,方向盘上开始要做生物识别了,没有录入到方向盘保存指纹,可能车就开不走了。

全球化合作标准,这是从网上搜索的,在座的各位专家都是非常了解的,我就不多说了。

最后是平衡创新与可靠,一个车上面的技术越多越创新,存在的风险越多,汽车行业不断引入前沿技术,不管是自动驾驶的车辆还是车联网,在提升舒适性或者其他性能的时候,它的安全性要求是更高,所有的新技术都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测试验证,确保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靠性保证措施,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汽车厂商一定要注意产品的可靠性,通过全面的测试、质量控制和反馈机制,保证每一项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提供持续和稳定的安全保证。

这是结合我们自己简短的学习体会做了一点非常肤浅的交流,感谢大家的聆听。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

读者留言
看不清?点击更换

汽车总站网

  • www.chinaautoms.com/由北京茂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2019

    京ICP备18056018号

    合作QQ: 30514088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清河营国际城乐想汇3号楼161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