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
2024年3月26日-28日,2024中国商用车论坛在湖北省十堰市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以“新步伐•新成效•新提高,助力商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基于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和创新需要,以创新促改革、促转型、促发展,助力商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在3月28日上午举办的“主题论坛一:‘双碳’背景下商用车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之路”上,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联网结算服务部副主任高薪发表精彩演讲。
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行业同仁,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能够参加本次商用车论坛、学习交流关于绿色低碳的相关内容。大家都知道道路交通的三要素是人、车、路,今天我将从路的视角跟大家分享一下公路干线基础设施赋能车路协同与换电服务的相关思考。
首先,回顾我国公路基础设施现状,截至2023年底,国家公路网总里程已达到544.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网络为18.4万公里。这个网络由7条首都放射线、11条南北纵线和18条东西横线构成,为国民出行和货物运输提供了高效保障。高速公路的基础配套设施如通信系统、监控系统和收费系统日趋完善,全国范围内的通信网络已实现全覆盖,监控系统配备超过20万套视频监控设备,超20万路视频已实现联网上云,气象监测设备遍布各地,且收费系统亦大规模发展,全国拥有1.1万个高速公路收费站及9万条以上收费车道,ETC支付占比高达70%,用户数达2.19亿,建立起3万套以上ETC门架,取消省界收费站后,高速通行效率提升了30%。收费系统外场设备加起来有25万套左右,每天都要进行大量交易数据传输、通行数据传输,传输量约10亿条/天。
如何让这些基础设施更好地赋能于车辆、赋能于公众的出行活动呢?路网中心积极开展基于ETC的车路协同技术和信息服务研究,将既有的气象监测设备、门架断面监测设施、各路视频以及雷达等路侧感知设施感知到的信息,上传到综合指挥调度平台,通过AI分析处理,将信息实时推送给驾驶员,从而提高通行效率。同时,为了使司乘人员有更好地服务体验,对OBU车载单元进行升级,提供智能的信息交互服务。路网中心已初步形成名为“交通守望者”的技术方案、运营方案及智慧化运营的业务规则,同时配套搭建了信息发布平台,目前已得到部分省份的大力支持,如沪宁、建兴、沪昆、沪杭等高速公路核心路段已进行了先行先试,形成了一定的区域协同效应。计划于2024上半年完成江苏全省的布设,年内实现江浙沪皖三省一市(长三角地区)的推广,后续将在全国12个省份开展相应的智慧化研究工作。
其次,随着新能源车辆在公路运输领域应用日益广泛,如何满足其运营服务需求成为重要课题。全国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含停车区)共计7373个,据统计,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中已有85.15%的服务区规划设置了充电停车位,充电设施覆盖率不断提升。充电信息汇总到部级信息平台,公众可以通过“e路畅通”小程序来进行充电设备查询,更好地在出行前做好路径规划。
货运车辆是公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公路的货物运输占五大种运输方式的72%,货车的平均行驶里程是客车的1.7倍。近两年来新能源重卡的销量也在快速增长,其中电动重卡的增长趋势比较明显,2022年换电重卡占新能源重卡销售比例将近一半。然而,新能源重卡尤其是长途干线物流重卡的换电需求仍无法得到满足,补能设施仍存在建设不足、标准不统一、运营服务数据未互联等问题,网络化的服务还没有形成。
当前换电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有:
1. 重卡换电技术路线不唯一。
2. 各种品牌型号货车的兼容性。
3. 换电站的安全保障。
4. 换电站的供电保障。
5. 换电站建设和运营成本。
6. 土地资源规划和占用。
7. 散点式零星地建设无法形成完整服务链条。
因此,针对全网干线物流重卡换电服务体系规划,路网中心进行了全面思考,主要包括:
1. 结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根据货运量、通行量等因素,进行换电站的整体布局。
2. 协同各方研究确定统一的技术路线,确保换电站电池兼容性满足不同品牌型号货车需求,关注换电站安全供电及建设、运营成本。
3. 规划运营服务体系,建立涵盖建设、运维、服务模式、计费结算等方面的全流程管理体系。
4. 探索构建发、储、换一体的绿色能源自洽体系,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光伏、风能,并结合固定储能和移动充电车等技术手段,解决高峰时段或特殊地段的补能需求。
未来将以先行先试的方式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不断完善方案,最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车路协同与重卡换电服务的发展,将有力推动智能绿色交通的进程。
干线先行先试,筑牢重卡补能基石,车路群策群力,共同推动智能绿色发展。我们期待与更多的车、路产业伙伴携手共进,共同构建高效、可持续的人、车、路协同生态系统。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