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1日,长三角氢能科技高峰论坛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现场来自长三角多个城市,以及北京、山东等地燃料电池行业的政、产、学、研、投等各方面代表100多人,与在线观看直播的十万余(人次)通过氢能基础研究、产业应用规划和技术开发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研讨。
会上,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促进中心理事长、国家科技部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总体组责任专家贡俊发表了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谢谢大家,很多领导都不在,我们可以宽松一点。我是干电驱动的,电驱动包括燃料电池也好,纯电池也好都离不开,我们相当于心脏和动力,燃料电池相当于能源。偶然的机会是什么,当时我们配的电动车,第一辆车就是燃料电池轿车,当时的情形是十五重大专项立项的时候,三纵三横,所谓的三纵就是全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横层面是电机电池电控。当时万部长在定这个规划的时候提出一个整车拖三个零部件,有三个同样的零部件争一个席位才能进入到第二轮,所以第一年大家都做得很辛苦,为了到第二轮去,应该说和通常的科技计划比一年相当于干了两年的活,我记得当时我们的小伙伴经常在实验室过夜。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形,第一轮的时候进步非常快。
从2001年到现在20年,当时燃料电池刚刚开始,20年过去,有这么多的伙伴聚在这里,在新的层次上讨论燃料电池的发展。当时在布局燃料电池的时候还没有讲到能源,当时想暂时把氢放一放,把燃料电池搞定。目前这个阶段和当时有比较大的差异,现在比较大的企业从能源公司到央企都开始关注或者参与这个产业,当时老实说汽车产业很大,大的汽车公司有很多,但是参与燃料电池汽车的很少,当时轿车只有上汽一家,一号到三号的车还是在大众桑塔纳上,后来到帕萨特上,真正汽车在这个领域的投入其实是不大的。我们关起门来说,政府给一点,企业配套相对比较少,不像其他产业自发自愿的,这个基本上是靠政府往前推动。当中有过一些反复,就像刚才余教授所讲曾经有段时间业内有分歧,好像燃料电池是不是过早了,或者是不是个路线,到今天为止还有这样的声音,我认为完全没问题,因为技术路线选择每个人的视角不一样。但是今天回头看这个事情,就是这些大的企业,不管是央企也好民企也好,从钢铁企业到能源企业包括国网都来参与这些事情。再回头看当时的事情相当于播了一个种子,这个种子经过20年的开花,现在还不能讲结果,现在应该说把整个产业调动起来了。燃料电池本身产业相对不是那么大,放在整个产业来讲它是比较小的产业,包括上下游产业加起来也比较有限。上两周我们就说现在燃料电池所有的氢气加起来可能还不如炼钢用的氢气多,但正是因为前面20年的孜孜不倦,引起了从地方到国家层面的充分关注,尽管当中有波折,但是目前在新的条件下,特别是“双碳”战略它是非常好的选择。
昨天有一场会议是在松江,松江有个主会场是讲中丹两国政府的合作问题,丹麦是北欧国家,北欧对氢气能源非常关心,风力发电全球占比最高,有一半是风力发电来的,所以北欧对于氢气能源绿氢非常关注,他们现在对于氢能投入非常大,可能投入最多或者是规模最大是德国。不管怎么说,从欧洲再到中国,我们看今天的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因为是燃料电池产业前面的努力引起了从行业到国家的重视。等一下会有几个嘉宾一块分享,有能源企业,中石化、中石油包括国电投。再往上游走,包括在上游的材料,我们这个行业再往前走到最后就是材料问题,燃料这么贵,能持续吗?等一下会讲这个事情,尽管它本身很贵,但是可以再制造再循环,就像现在讲电机里面是不是可用稀土?稀土和这个有点不一样,再生能力不是那么强,但是这个再生能力强了以后,就是重复利用的问题。这次在国家专项中布局固体氧化燃料电池,和质子交换膜燃料比有很多优势,比如性价比可能更高,可以“吃粗粮”,推广利用比如热电联供可以进社区,现在国家层面在汽车领域还有几个氢专项,其中有一个就是要做热电联供进社区的事情。所以从比较细分的产业带到整个社会,从能源企业到上游的材料,从技术路线来说我们车上用的大部分是质子交换膜,现在也在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我也参观了英国一家做SOPC的企业,说明大家从能源转型这个角度来看,从双碳的角度来看这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今天站在促进中心的立场上,我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把这个产业以比较高效地往前推一推,从汽车到其他产业包括热电联供包括工业应用,宝钢除了自己用以外,还在做长江带的联运等等。刚刚前面讲绿氢怎么来,因为他是用太阳能光伏做氢源,用太阳能光伏做的成本只有2分钱,土地大概占了三门之一的成本,相当于是免费的,再来做氢,再来做运营就有非常好的条件。所以从车的应用场景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刚才说重卡相对比较好,上海这次在做全国示范项目因为有它自身的特点,余教授也提到了上海轿车的问题,上海实际上还是做了比较多的MPV车,不管是网约车还是公共用车它都是非常好的选择。现在从车推到其他能源产业,工业产业,我认为这是了不起的事情。
上半场我已经拖了时间,我不能再拖时间,请下一位嘉宾,谢谢!再补充一下,首先要为这次论坛付出非常多努力的工作人员致以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