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对于各行各业来说,读懂政府工作报告对明确举全国之力的重点工作,以此作出顺应性发展规划将特别重要,当然对我国今年汽车工业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那么,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内容有哪些?对今年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有哪些指导意义?
一、GDP增长6%以上,对今年汽车行业发展利好
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我国GDP设定增长6%以上的增速,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评析:在经济提速的大环境下,对于汽车行业的发展来说无疑是利好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0%和1.9%,降幅比上年分别收窄5.5和6.3个百分点,年产销量连续12年全球第一。
众所周知,汽车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经济的大环境,尤其是作为经济发展“晴雨表”的商用车更是与经济环境息息相关。在更加积极的经济环境下,2021年我国汽车市场规模将也将迎来稳步增长。换言之,今年国家积极利好的经济环境会有利于我国汽车市场逐渐走出近年低迷的阴影,进入稳步增长的发展时期。
二、实施工业产品准入制度,推进汽车、电子电器等行业生产准入和流通管理全流程改革,更有利优质资本进入汽车市场,有利我国汽车工业的做强
本次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大力度推动相关改革,培育更加活跃更有创造力的市场主体。其中明确提到了,“实施工业产品准入制度改革,推进汽车、电子电器等行业生产准入和流通管理全流程改革。”
评析:政府职能转变是近年两会的热点话题,政府管什么、如何管一直是改革的重点和着力点。报告反映了国家深化汽车工业准入制度“放管服”改革的决心。
可以预见,今后我国汽车准入制度的改革会日益彻底,汽车准入政策限制会逐步减少,但后期的产品质量监督等管理肯定会更加严格,也就是“宽进严出”,其目的是让更多有价值的想法和企业以入局的机会,让更多的市场主体进入汽车行业,激发市场活力。这对全面实现汽车的电动化转型和推动网联智能的技术提升,准入放开有积极的意义。
有理由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开展,汽车产业的活力将进一步得到激发。尤其是汽车准入制度的改革,能激发优质资本进入汽车市场,使得我国汽车市场进入更加充分的竞争阶段,更有利于我国汽车工业的做强,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坚决整治妨碍货车通行的道路限高限宽设施和检查卡点,这对今年的货车市场发展重大利好
本次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坚决整治妨碍货车通行的道路限高限宽设施和检查卡点。
评析:高速公路收费改革拉开了道路运输行业“降本提效”的大幕,而五花八门的限高限宽设施拖慢了运输效率,广大车主深受其扰。物流被视为国民经济的“血脉”,清除障碍、减少堵点才能让“血脉”畅通起来,更有利于2021年商用车市场的发展,特别是有利货车市场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毫无疑问,国家政策是商用车市场发展的风向标和指挥棒。刚刚过去的2020年卡车市场之所以能在疫情重创下还可以“牛气冲天”,就是因为有“加速国三淘汰、按轴收费实施、治超升级、新基建发力”等政策的强力刺激。
毋庸置疑,今年报告中提出的“要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坚决整治妨碍货车通行的道路限高限宽设施和检查卡点”也可以看做是国家要刺激卡车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政策措施。以此来看,我国今年卡车市场还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四、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取消对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有利于扩大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并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发展
本次报告中提出,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取消对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评析: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促进新车、二手车、新能源汽车消费不仅有利于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汽车产业链的辐射作用也将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回顾2020年疫情下的汽车市场总体下滑2%,呈现卡车暴增超20%,乘用车下滑7%的两极分化的现象,说明2020年的汽车消费短板问题仍然存在。而2020年促汽车消费的措施仍有很多短期措施值得借鉴, 但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稳定汽车消费仍需要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制定各种消费促进措施办法。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报告中提出的促进二手车消费的政策与2018年的提法有巨大差异,前期强调的是改善流通,取消限迁等政策。此次报告描述升级到二手车交易,因为二手车交易是汽车消费的重要范畴,也是促进汽车市场发展的重点领域,只有取消二手车交易中不合理的规定,才能更加促进汽车市场的繁荣。
同时,此次把换电站列入工作报告,对推动出租车换电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意义,对新能源商用车特别是换电中重卡市场的推动也会有积极作用。
另外,加快构建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是当前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要积极探索形成技术经济性强、资源环境友好的市场化回收利用模式,以利于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长期健康发展。
五、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但没有专门提及发展新能源汽车
本次报告中提出: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但并没有专门提及发展新能源汽车。
评析:目前发展新能源已经是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必然趋势,也是全球共识。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推广了超过550万辆。随着欧洲、日韩等市场陆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尤其是像特斯拉、大众等外资品牌积极加大在华的投资力度,这势必会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带来冲击。但是机遇和挑战总是同时存在,夯实自身才能抓住机遇完成挑战,这也是我国汽车产业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时间表确定后,我国开始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贡献。作为排放大户,汽车产业积极探索动力多元化发展路径将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贡献产业力量。
另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从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看,没有专门提及“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文字,而在近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或多或少的专门提及要发展新能源汽车,为何这次报告没有专门提及?
笔者分析,这可能意味着我国汽车行业已进入平稳发展期,汽车消费是政策支持的重点,新能源车的发展也已经进入市场化轨道,新能源汽车没有被专门提及,说明以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能会从以前的由“政策驱动型”转变为“市场驱动型”。说白了,就是政府不会再过多干涉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事情了,主要靠市场来决定,新能源车的发展也已进入市场化轨道。这次报告中新能源汽车没有被专门提及,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逐渐成熟起来了。因此,各个参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车企主体,只有想方设法在产品技术上创新、在成本管理上领先,才能赢得市场认可,靠国家补贴过日子的时期可能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