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8日,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促进中心在上海科学会堂召开了第三届理事会第八次会议。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马兴发在会议中致辞,并对促进中心寄语:
贡俊理事长、各位理事、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来参加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促进中心第三届理事会第八次会议。虽然外面寒风凛冽,但屋内却是暖意浓浓。在此,我代表上海市科协,向各位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会议的所在地—上海科学会堂,其前身是法国兵营,法国人在这里训练士兵,后改为法商总会,很多政要名流在这里频繁出入。解放以后,在周恩来的亲自关心下,1958年由陈毅亲笔题词,把这里作为上海科技工作者之家,也是科协的办公场所。科协会堂格调高雅、人文荟萃、底蕴深厚,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等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国内外著名科学家都在这里讲学。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朱屺瞻、刘海栗、程十发等国画大师在这里挥毫泼墨,留下了一大批艺术瑰宝,让这座科学的殿堂更加增光添彩。欢迎大家来科学会堂交流研讨、举办活动,我们将竭诚提供服务。
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我们有200多家学会,覆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各大领域,还有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重点产业专委会,以及院士专家工作站、“科创中国”服务平台、双创科技信息服务等诸多服务企业和科技工作者的载体。今天的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促进中心理事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借此机会,我抛砖引玉,简单讲三句。
第一句话,新能源汽车电池前景广阔。自从2017年上海率先发布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规划后,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迎来了密集的政策发布期。据统计,4年内22个省市发布了105个政策文件。从内容来看,不少地方将“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推向一个小高潮。上海相关政策比较齐备,并明确燃料电池汽车和加氢站的保有量。这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新能源汽车电池将大有所为,大有作为。
第二句话,中心工作成效显著。我一直关注和支持新能源汽车,以前在科委时候就参与了很多项目,对这方面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是新能源车的亲历者、见证者。近两年,在贡俊理事长和理事会的带领下,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促进中心秉承“服务企业、服务行业、服务创新”的宗旨,集聚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优秀资源,围绕学术交流、行业规划、标准制定、技术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形成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其中,组织申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项目,完成《2020长三角氢能暨燃料电池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白皮书》,进一步提升了中心的学术影响力和行业地位,同时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为中心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的高兴!
最后一句话,希望中心工作更上一层楼。目前,中心理事单位已发展到20家,实力雄厚、活力迸发,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工作。
一是围绕中心大局,结合“十四五”规划和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理清思想、明确目标、聚焦重点,制定工作计划,完善工作机制,在对接服务企业需求、规划技术路线图、提升行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找到结合点、着力点,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更大作为。
二是加强协同联动。要发挥平台型、开放型、枢纽型组织作用,汇聚各方资源和力量,打造“产业群”“企业圈”,把“物理反应”变成“化学反应”,把粘合变成融合、聚合,齐心协力、抱团出海,在技术互补、资源互享、经验互鉴、企业互动等方面进一步搭建平台、加强对接,更大范围上发挥技术服务能力和影响力,做优做强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打造产业集聚高地,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三是凝聚和培养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动力。要联合培养创新人才,为科技人才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提供更好的平台条件环境,为产业持续创新提供人才支撑。要推展国际交往渠道,促进产学研科技人员开展多层次的交流、互动,提升中国在国际汽车产业技术领域的交流、互动,提升中国在国际汽车产业技术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夯实上海在新能源汽车这个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领军地位。
我们科协愿与促进中心进一步携起手来,在产业规划、学术交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加强合作,助力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
最后,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下个月就是春节了,我祝大家新春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