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 创优 • 创见
搜索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工信部王志军:加大氢能等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

时间:  2020-12-14 10:39   来源:  工信部    作者:  Summer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

2020年12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志军在《经济日报》撰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文中提及,在“十四五”时期,要加快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氢能等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应用,加快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进程,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等。

工信部王志军:加大氢能等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

以下为文章内容: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力量,对我国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实现跨越发展至关重要。《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战略部署。

“十三五”时期,我国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绿色低碳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技术创新加快,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一大批发展潜力大的优质企业和产业集群,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十四五”时期,要在准确研判世界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潮流和趋势的基础上,牢牢掌握创新主动权和发展主动权,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主攻方向,扎实落实好《建议》作出的科学部署,加快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形成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促进经济行稳致远。

一、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会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商业化应用阶段,成为驱动产业变革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议》提出“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指明了“十四五”时期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向和重点领域,既要优化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的产业,也要前瞻性谋划布局一批新产业。

落实《建议》要求,我国将加快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先进通信、集成电路、超高清显示等技术创新和应用,全面提升信息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基因技术应用服务等产业化发展,壮大生物产业。加大核能、太阳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能源产业中的新能源生产比重。发展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新型功能稀土材料、信息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实施材料基因工程,加快建设材料强国。推进重大装备与系统技术工程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加快形成分布式、个性化、柔性化、智能化的新型高端装备发展模式。加快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进程,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节能和环境治理新技术,扩大资源循环利用,壮大节能环保低碳产业。加快航空发动机及机载设备等技术研发,完善卫星及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遥感、通信、导航等卫星应用,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产业。提升大型船舶、海工装备研发制造能力,发展智能船舶、特种船舶等高技术船舶和各类海洋工程平台、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储运等高端设备,构建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进一步发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数字文化内容创作等创意产业。

二、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是释放数字化叠加倍增效应、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构筑综合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战略,推进数字化转型行动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各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鼓励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据驱动企业加快向各产业渗透,促进新兴产业之间、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以及技术与社会的跨界融合发展。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据资源发展与管理,提升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同时,发挥软件作为信息技术关键载体和产业融合关键纽带的重要作用,通过实施国家软件发展战略,加快基础软件、平台软件和应用软件等开发应用,推动软件对融合发展的有效赋能、赋值、赋智,促进我国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产业集群发展能够发挥专业化分工、产业关联和协作效应,降低创新和交易成本,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是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依托我国技术创新的相对优势,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注重把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与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依托现有产业园区等平台,推动企业、科研单位、金融机构等有效集聚、分工合作、协同创新,促进产业链、创新链、生态链融通发展,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策源地和集聚区,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注重把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与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结合起来,积极做强做大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创新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培育一批专注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构建完善大中小微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注重把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结合起来,继续吸引外资企业加入我国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我国制造业更多融入国际产业链,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新一轮技术变革带来的创新驱动和融合发展力量,将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形成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我们要强化市场机制作用,引导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场景为牵引,以市场规模优势为依托,带动技术突破和应用迭代发展,大力培育智能化产品、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共享化生产、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

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是利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资源高效整合与配置利用的新型经济形态,势将为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创业创新等方面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建议》强调“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充分肯定了这些新型经济形态作为新的生产力组织方式,对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拓展消费市场、增强发展新动能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大对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大胆探索。

平台和平台型企业是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载体和主体。要加强数据中心、云与智能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能力和平台设施建设,开发一批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的互联网应用软件,打造一批资源富集、功能多元、服务精细的电子商务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建平台”和“用平台”双向迭代、互促共进。通过资金、税收、科研奖励、金融信贷、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扶持,鼓励平台企业通过差异化专业化发展,创新商业模式、改善服务质量,努力提供更多更有质量的新产品新服务,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数据是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关键要素。要尽快建立健全数据资源确权、采集、流通、交易、应用开发等制度、规则和标准,出台保障数据流动安全的法律法规,加强数据隐私保护和安全管理,建设政府数据统一共享开放平台,畅通政企数据双向流通机制,促进数据资源合规交易、有序流通、高效利用。共享经济离不开诚实守信的社会文化氛围,要加强社会诚信教育,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特别是新业态信用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构建信用监管体系,有效营造和改善共享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

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需要宽松有利的监管环境。要坚持鼓励创新和审慎包容原则,探索和创新适应新业态特点、有利于公平竞争的管理机制和办法,改革不适应的体制机制,适当放宽和完善市场准入条件,降低企业合规成本,及时制定出台相关产品和服务标准,形成有利于发展的适应性监管体系。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制定出台网络交易监管规定,依法查处互联网领域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交易、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维护各方市场主体特别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针对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建议》提出“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要求,这对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极为重要。

兼并重组是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和低成本扩张,实现规模化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有效形式。针对我国部分新兴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同质化严重,缺少全球领先的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等突出问题,要通过兼并重组的“聚变”效应,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坚持市场化原则,完善制度和配套措施,使企业真正成为兼并重组的主体。深化“放管服”改革,减少审批事项,改革涉企税制,发挥行业准入管理标准倒逼机制,发展中介服务,降低企业兼并重组成本。加强政策引导,鼓励运用信托计划、委托贷款、直接融资等方式扩大兼并重组资金来源。减少一些地方政府不当干预,消除跨地区兼并重组障碍,打击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企业恶意破产以逃废债务等不良现象。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注意吸取传统产业甚至个别新兴产业过于追求速度和规模而出现产能过剩、发展效益差的教训,避免同质化无序竞争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强化统筹规划,突出区域现实条件和潜在优势进行错位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构建完整产业链条,实现各环节平衡协调发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健全投资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发挥监察和社会各界监督作用,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理性投资,纠正一些地方政府不当干预微观经济行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同时,还要强化政策支持。尽快建立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协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制,完善产业、财税、金融、土地、投资等政策协同配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监管,建立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激励机制,健全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促进创新成果加快应用。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构建广覆盖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引导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共同支持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和吸引力度,形成符合新时代技能与知识结构要求的丰富人力资源供给保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

读者留言
看不清?点击更换

汽车总站网

  • www.chinaautoms.com/由北京茂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2019

    京ICP备18056018号

    合作QQ: 30514088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清河营国际城乐想汇3号楼161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