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 创优 • 创见
搜索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建设零碳园区,标准亟待跟上

时间:  2025-04-02 17:06   来源:  中国能源报    作者:  网络转载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
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零碳园区,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建设持续升温。不过,这一新兴领域在具体执行层面仍面临标准模糊等短板。如何破解落地过程中的难题,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杰近日在接受《中国能源报》采访时表示,目前真正意义上的零碳园区才刚刚起步。“由于地域条件和资源禀赋的差异,零碳园区的发展情况参差不齐。”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城乡规划院院长周海珠介绍,真正意义上的零碳产业园区主要是将零碳发展理念融入产业园区的规划布局、能源系统、交通系统、市政设施、建筑、生态碳汇等方面,充分利用节能减碳技术措施,实现运行阶段零碳排放的产业园区。不过,目前仍有不少观点认为,园区一年节省一定量电费,就能成为零碳园区。甚至有观点认为,零碳园区就像考试,达到多少分算及格,多少分算优秀,标准还很模糊,导致很多地方无从下手。
建设零碳园区,标准亟待跟上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北京市委主委王金南日前公开称,目前我国已建成2543家国家级与省级园区,这些园区覆盖全国80%的工业企业,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工业产值,排放了全国31%左右的二氧化碳,既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控制对象。
王金南表示,建立零碳园区目的是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对于促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零碳技术大规模研究与应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平衡好能源经济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等都有重大现实意义。
零碳园区建设,的确离不开标准。
目前,内蒙古、福建等地已出台零碳园区地方标准,并打造了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南平工业园区零碳园区等案例,有些行业协会也牵头制定并发布了零碳园区的团体标准,但国家层面尚未出台相关标准。
2023年7月,中国投资协会提出并归口的《零碳园区评价标准》发布,该标准由经济发展、能源利用、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和保护、运行管理和减排绩效6个一级指标和35个二级指标构成。“在这个标准中,主要从能源、交通和建筑三方面对零碳园区进行考察。其中能源重点关注水、电、热、气、冷。”张杰说,比如在二级指标中,标准提出,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要超过50%,绿色电力使用占比超过50%,园区自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超80%,新建公共建筑中绿色建筑比例应超过95%等。
2024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写了《零碳产业园区技术规程》,围绕减碳、替代、碳汇,从碳排放计算与抵消、规划布局、能源系统、交通系统、市政设施、建筑、生态碳汇,为零碳园区零碳技术的落地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科学的技术选用与建设依据。
“尤其在能源系统上,《规程》明确了产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能量回收、可再生能源利用、电力系统的技术措施和指标。”周海珠表示,比如园区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不应低于15%;园区及企业宜主动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保障电力供需平衡;园区应建立工业余热回收利用计量系统,余热回收利用率宜达到60%。
在多方积极努力下,据《中国能源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4个地方标准和近30个团体标准陆续发布。
张杰呼吁,希望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加快全国层面的零碳园区标准建设。
对此,王金南也建议,要加快形成统一规范的工业园区“一芯四核”互馈式碳核算方法体系。一“芯”引领,就是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四“核”驱动具体为明确核算结果应用目标和核算范围边界;基于园区物质能量流动建立温室气体核算清单;力求计算原理规范化、基础数据本地化、权责划分清晰化,精准测算工业园区多层级多主体碳排放;深挖核算结果应用潜力。
周海珠也指出,国际组织与各国政府将加快制定零碳园区评价标准,统一碳排放核算、绿电认证等规则,国内各省区应加快扩大近零碳、零碳示范区建设。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

读者留言
看不清?点击更换

汽车总站网

  • www.chinaautoms.com/由北京茂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2019

    京ICP备18056018号

    合作QQ: 30514088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清河营国际城乐想汇3号楼161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