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
热点观察
当前,早期动力电池面临退役,回收市场放量在即。
相关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报废新能源汽车将达到1500万辆至2000万辆,届时报废电池的容量将超过60GWh。据中信证券预计,到2030年,全球退役电池的回收量有望突破830GWh,市场空间超过千亿元。
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对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具有重要意义。
电池回收方式
梯次利用:当电池电量在额定容量的50%到80%之间时,会进行梯次利用。即将已退役的动力电池拆解重组后,做成应急电源、储能设备等,继续服役。磷酸铁锂电池因其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的特点,是梯次利用的主要对象。
再生利用:如果电池容量衰减到额定容量的40%以下,就会进行拆解、破碎等处理,提取电池中的钴、镍、锂等金属原材料,循环再造新电池,这一模式是目前中国动力锂电池主要的回收方式,尤其适用于三元锂电池等金属价值较高的电池类型。
如何推动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行业发展?
这需从政策、技术、市场机制及标准体系等多维度协同发力:
要完善法规体系,落实《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专项法规,明确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的责任,建立全生命周期追溯制度。例如,通过数字化技术为每块电池赋予唯一 “数字身份证”,实现生产、销售、拆解、利用全程可追溯,防止非法流入 “黑作坊”。
严格执行《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淘汰环保不达标、技术落后的中小产能,培育一批技术领先、管理规范的标杆企业。例如,通过 “白名单” 制度筛选优质企业,并加强日常监管,确保合规运营。
优化回收工艺。针对磷酸铁锂电池循环寿命长的特点,开发高精度检测与重组技术,提升梯次产品一致性和安全性,拓展储能、低速车等应用场景。
推广低污染、低能耗的湿法冶金工艺,优化金属萃取剂性能,提高锂、钴、镍等资源回收率。例如,通过工艺改进将单吨退役电池萃取剂消耗降低至 5-15 公斤,同时减少废水、废气排放。
建立多元回收网络。可以依托车企4S店、第三方回收企业、电池生产企业等,构建覆盖全国的回收网点,实现 “就近回收、集中处理”。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全国已设立超1万个回收服务网点,基本覆盖所有地级市。
电池回收面临的挑战
电池回收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面临多重挑战。
主要表现在:部分无资质小作坊通过低价收购退役电池,采用粗放式拆解(如露天浸泡放电、焚烧)获取金属材料,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正规企业因环保投入高、需缴纳增值税等成本压力,难以与之竞争,形成 “劣币驱逐良币” 现象。目前非正规回收渠道仍占据约50%的市场份额,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
电池回收还需要突破一些技术瓶颈,比如,电池与车身一体化设计(如比亚迪刀片电池)使用大量粘合剂固定电芯,需耗费大量人力或化学药剂拆解,增加回收成本与环境风险。
同时,不同厂商电池尺寸、材料差异大,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回收设备适配性差,难以规模化处理。
成本方面,随着碳酸锂价格回落至10万元/吨以下,传统湿法回收磷酸铁锂电池成本高企(需复杂化学处理流程),企业倾向于优先回收三元电池,而磷酸铁锂电池(占国内装车量70%以上)回收量不足,资源浪费严重。
国常会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
2025年2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服务贸易和服务消费有关工作,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听取2024年国务院部门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提案工作情况汇报。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全面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能力水平尤为重要。要强化全链条管理,着力打通堵点卡点,构建规范、安全、高效的回收利用体系,运用数字化技术加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流向监测,实现生产、销售、拆解、利用全程可追溯。要用法治化手段规范回收利用,制定完善相关行政法规,加强监督管理。要加快制定修订动力电池绿色设计、产品碳足迹核算等相关标准,以标准引领带动回收利用。
百思凯BSK动力电池回收零碳工厂签约落户淮安
2月19日,百思凯BSK与淮安工业园区正式签约,共同建设动力电池高值化利用零碳工厂项目。此次签约的零碳工厂项目将全面贯彻碳中和理念,致力于推动锂电池材料的循环利用和新能源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项目选址于淮安工业园区,依托园区独有的“轻工+化工”产业协同优势,融合先进的光伏与储能技术,全力推动园区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发展。
绿循新能源与腾远钴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谋新能源产业发展
2月18日,绿循新能源发布消息称,公司董事长郑秋华一行到访赣州腾远钴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双方共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旨在结合双方在新能源材料和电池制造领域的优势互补,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升级与发展。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废旧电池与黑粉综合供应、C端回收渠道建设与资金支持方案、共建废旧电池回收资源利用项目等领域依托各自的技术积累和市场优势展开深度合作。
10万吨/年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项目落地成都!
2月18日,成都环投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10万吨/年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项目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第一次公示。
项目名称:10万吨/年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项目一期工程
建设单位:成都环投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四川成都彭州市丽春镇
总投资:7330万元
建设内容:租赁6223m2厂房,建设年处理废旧锂电池及极片20000t干法预处理生产线,分两阶段实施,I阶段建设10000t/a干法预处理生产线,II阶段建设10000t/a干法预处理生产线,其主要产品为电池黑粉。
投资7.5亿!10万吨锂电池回收项目落地山西
2月14日,太原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山西亚鑫格林清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项目名称:山西亚鑫格林清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地点:太原市清徐县清徐经济开发区的新型化工新材料产业区建设单位:山西亚鑫格林清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于2024年2月签约落地,亚鑫格林清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7.5亿元,在清徐经济开发区建设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利用项目。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年资源化综合利用5万吨废旧锂离子电池,分两阶段建设;二期建设年资源化综合利用5万吨废旧锂离子电池,包括建设1万吨电池包拆解及梯次利用产线、4万吨单体电池/电芯再生利用产线。
建设项目概况为主要建设拆解、组装、破碎分选、浸出、萃取、结晶生产厂房、仓库以及办公等公辅工程,购置各类相关设备及污染防治设施等。配建110kV变电站1座(主变规模2×63MVA,户外布置);新建马峪—亚鑫110kV线路工程(单回架空线路4.6km,塔基13基;单回电缆托管敷设1.0km)和祥岩—亚鑫110kV线路工程(单回电缆隧道敷设3.8km)。
迪生力拟增资2200万元布局锂电池回收
迪生力近日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广东迪生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拟增资2200万元,注册资本将从1亿元增加至1.2亿元。增资后,迪生力在新材料公司的持股比例将由85%降至69.67%。
迪生力表示,本次增资旨在完善锂电池材料产业链,支持“5万吨/年废旧锂离子电池电极粉再生利用及5万吨/年高镍三元锂电前驱体(NCA/NCM)项目”的落地。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