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
从远古钻木取火、到风车水车悠悠转动,再到蒸汽机奏响工业序曲、石油开采热潮涌起,核反应堆诞生——人类对能源开发利用的探索就像永不停歇的冒险,每一步都在改写历史。踏入21世纪,“氢”这位清洁高效的“能源新星”闪亮登场。电化学反应中氢气与氧气“碰撞”,绿色能源汩汩而来,只留下纯净无污染的水。制氢、储氢、用氢,这条充满无限可能的产业链,就此展开。
产业集聚的浪潮,汇成氢车的澎湃动力
在嘉定氢能港所在的安亭镇黄渡地区,流传着一个古老壮丽的传说——黄歇渡江。相传在春秋时期,春申君黄歇带领军队渡过滔滔吴淞江水,开创了丰功伟绩,黄渡以此得名。今天,一段氢能产业百舸争流的“渡江”传奇正在这里展开。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蒹葭》里的主人公为了追寻伊人,不畏险阻逆流而上。回望过去,嘉定区在氢能燃料电池领域的探索同样充满挑战。21世纪初,嘉定区怀揣梦想,踏上探索之路。2019年,嘉定氢能港应运而生,2020年成功晋升为市级特色产业园区。在全球能源转型、双碳目标加速实践的催征号角下,嘉定氢能港凭借多年打磨的完备氢能产业链条,以氢储能技术为帆,奋力划桨,助力我国能源革命和电力系统升级。
走进如今的嘉定氢能港,你会被这里的氢能企业浓度和技术创新氛围所深深吸引。捷氢科技、鲲华科技、丰田技研等60多家氢能与燃料电池领域的佼佼者扎堆集聚,正在形成强大的产业浪潮,推动氢能车辆示范运行。主攻燃料电池的捷氢科技公司在氢能港打造了“园中园”。“在这里,上下游创新企业近在咫尺,通过规模化、批量化生产降本提质,燃料电池产品的产业化进程按下了加速键。”捷氢科技总经理卢兵兵说。
靠着自主创新和产业集聚的神奇力量,氢能港企业研发生产出的燃料电池系统与核心零部件,成为氢能车辆的“超级心脏”。虹桥机场周边,那些“氢装”上阵的氢能网约车,正是氢能港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完美结合的鲜活例证。目前,产自氢能港的氢车数量已超过2300辆,占全市氢车保有量的60%以上,累计安全运营里程超过5500万公里。
完备的人才培育服务体系,练就氢能港“渡江铁军”
在所有的传说和故事中,“人”的成长总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上海汽检的裴冯来博士戏称自己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时,面对的是氢能行业“无装备、无技术、无团队、无业务”的困境。随着氢能港检测基地建成使用,加氢站投入运营,他在这个“全国最大最先进”的氢能研发服务平台中如鱼得水,测评业务达到5000万规模,形成专利、论文、软著、标准等成果超百项;先后获得了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一等奖等奖项,获评“东方英才”等荣誉称号,带出了一支国内测评技术及服务领先的铁军。
从一叶扁舟到远洋巨轮,科技人才始终是推动嘉定氢能港创新的重要力量,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为氢能的发展划桨升帆。氢能港在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中,始终将人才的培育、引进放在首位,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式的积累,上海市超过70%的氢能人才都选择在氢能港扎根,园区人才主导或参与国内外氢能标准达到66项。
懂得“引才”,更懂得“留才”。氢能港为人才提供多达12个公共服务平台,为科技人才解决创新及融资需求,同时联合经济城定期开展政策宣贯、人员培训等活动,把这些氢能“渡江者”的梦想和信念,和氢能港的美好未来紧紧连在一起。
储能突破,勇做能源革命弄潮儿
春节刚过,春寒料峭,上海地区温度骤降,可嘉定氢能港却暖意融融。这里,零碳氢储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刚刚启动,燃料电池发电产生的热量,和现场见证氢能产业历史的人们心中的热情相互交汇,驱散了寒意。
这个示范项目的建成,标志着园区在氢储能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这11套系统模块在内的新型小型储能电站,年制氢量可达30万标方,年绿氢发电量约51万度,通过高效利用制氢和储氢系统,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00吨,为全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及国家清洁能源转型起到先行示范作用。
“要是把氢储能项目视为一支足球队,那么产业链上的企业就好比球员。单个球员都有所长,但要想赢下比赛,还需要一个灵魂人物——主教练。”嘉定氢能港总经理邱鹏说,“氢能港就是这个站得更高、心中有全局的‘主教练’,我们希望整合制氢、储氢、燃料电池发电三大系统模块部件资源,和能源大省达成能源及产业战略合作,开拓氢储能市场的同时,也为区域绿色能源转型打造样板。”
黄歇渡江的故事早已随着吴淞江水奔腾远去,但春申君奋勇向前的精神仍在代代传承。在黄歇建功立业的这片土地上,嘉定氢能港正以产业集聚为汹涌浪潮、以科技人才为坚实船桨,以氢储能技术为高高扬起的风帆,驾驶巨轮,逆流而上。而绿色的航标,正精准地指向探索能源革命和新型电力系统升级的那片广袤蓝海。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