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
2025年2月16日,由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全固态电池制造工艺及装备”专题论坛在京举办。由上海大学可持续能源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卢世刚主持。
目前,全固态电池的制造仍面临着一系列关键问题需要突破解决,主要体现在电极结构的高孔隙率问题、电芯结构的界面高阻抗问题、以及电池结构的封装密闭性问题等关键问题。进一步,会上明确了解决以上电池结构制造问题的关键工艺,主要分别是高压致密化工艺、电解质&极片复合工艺、电芯高效封装工艺等关键工艺。
本次论坛深度交流了全固态电池制造工艺及设备开发路线。在全固态电池的高压致密化工艺上,亟需突破的关键设备是干法电极设备、多级辊压设备、等静压设备,设备开发重点是能够降低电极/电解质孔隙率、降低界面接触电阻;在全固态电池的电解质&极片复合工艺上,需要升级改造的关键设备是贴&剥胶机、辊压&热复合机,设备开发侧重增强电解质/电极紧密复合和电极致密化,提升界面均匀性;在全固态电池的电芯封装工艺上,需要升级改造的关键设备是钢网印刷机、贴胶机,设备开发的技术目标是防止电极边缘短路,保障电芯全生命周期的密封性。
此外,会上还重点探讨了全固态电池制造所需的新增设备的开发应用进展,主要围绕干法电极设备和等静压设备。在干法电极设备方面,硫化物电解质路线固态电池对生产环境湿度要求高,干法电极设备是其刚需,而其他电解质路线固态电池也逐步倾向于使用干法电极工艺,以避免湿法工艺中溶剂回收率低的问题,干法电极设备的需求量正逐步攀升。在等静压设备方面,目前业界对其在工艺生产环节的具体使用位置以及必要性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主要是基于对等静压机在高压强下安全性的考虑以及使用高成本的考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培根,为大会做了《展望AI+制造》的主旨报告,强调了AI for Science & Engineering在全固态电池制造领域创新应用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
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阳如坤表示,固态电池制造的核心问题是需要将孔隙率控制在5%以下,这样才能保证锂离子在固态电池中的快速传导以满足电池的应用,目前吉阳正在利用原位固化法、界面生长法、活性物质干法制膜等技术方面降低固态电池的孔隙率。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杜义贤,认为基于干法电极与共烧结的致密化工艺创新,有望将电极/电解质孔隙率压缩至<5%,界面接触电阻显著降低,需要电池设计方和设备开发方共同努力,为全固态电池制造提供最佳组合解决方案。
纳科诺尔精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志刚分享了干法工艺具备量产的前置条件:第一,粘结剂的含量应与湿法浆料相当,这关乎于内阻,第二,混合粉体的流动性与湿法浆料相当,这关乎于成膜速度,第三,粉体直接成膜的速度、宽度与湿法涂布相当,这关乎于生产效率,第四,热复合的速度与压力、与湿法电极辊压机相当,这关乎于压实密度。
南方科技大学固态电池材料及器件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许晓雄认为,一代材料技术决定一代电池技术的路线,在工艺和装备端,当前最大挑战是全固态电池的材料技术路线未确定,工艺路线亦未确立,装备企业-全固态电池企业-研究机构间的协同很重要且迫切。
此外,在本次专题论坛上,在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和欧阳明高院士的指导下,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围绕全固态电池的产业链构建创新链,成立了全固态电池制造工艺及装备联盟,联盟成员涵盖国内工艺装备的头部企业、电池及材料企业、重点科研院校及科研机构,共同为全固态电池制造工艺及装备的创新开发和规模化应用贡献力量。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