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 创优 • 创见
搜索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时间:  2024-06-14 17:57   来源:  嘉兴长三角氢能产业促进    作者:  Summer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

近日,《求是》杂志第11期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以及中共国家能源局党组发表的题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的文章,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要加快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壮大绿色能源产业。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表现形式为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着力推进发展方式创新。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同时,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以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牵引,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全面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能源力量。

1、新时代能源发展实践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推动能源消费革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越走越宽阔。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之以恒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

推动能源供给革命,能源的饭碗始终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创新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我国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分类推进技术自主创新、重大装备国产化,扎实开展关键技术装备攻关,积极推进新型储能、氢能等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特高压输电、先进核电、新能源技术、百万千瓦水电、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深海一号”油气平台、特厚煤层智能综采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有效应对了一些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风险,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促进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必须始终把科技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坚定不移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切实把发展的战略基点放在科技自立自强上。

推动能源体制革命,能源发展快车道全面打通。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必须牢牢把握推进改革创新这一时代特征,着力通过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不断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激发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切实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全方位加强能源国际合作,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必须始终坚持胸怀天下的基本原则,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化拓展“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务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扩大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切实保障开放条件下的国家能源安全。

2、深刻把握加快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特征要求

能源需求压力巨大,必须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以更高的标准端牢能源的饭碗。

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必须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既要坚定不移推动减碳、降污、扩绿、增长,推动建设美丽中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也要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统筹好新能源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切实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国际能源市场跌宕加剧,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合作开放,以更强的风险意识加强国际合作。

能源工作民生属性凸显,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优先,以更好的服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加重,必须坚持创新驱动、自立自强,以更大的力度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3、扎实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和任务落实

统筹新能源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全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大力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加强能源科技自主创新,提升能源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实施能源领域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智能电网等关键技术攻关和工程示范。开展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申报和评定,推进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加强新型低碳煤电技术创新,积极探索低碳发电技术。加强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跟踪评价,促进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健全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完善依托能源工程推进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促进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数字化智能化等试点示范。实施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

扎实推进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变革。

适应能源转型需要,着眼“双碳”目标任务,努力推动高质量跃升发展,夯实国家新能源发展和安全根基。

持续深化能源国际合作,全面提升国际影响力话语权。

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巩固拓展“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统筹深化中俄能源合作,加强中欧在氢能、储能、风电、智慧能源等领域技术创新对话合作,务实开展中美能源领域交流。编制全球清洁能源合作区域指南,持续深化绿色能源合作,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电力互联互通,推动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深度参与国际能源治理变革,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均衡普惠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2024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氢能产业首次被写进国家全年经济发展规划,是重点的前沿新兴产业,是国家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4月,氢能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草案)》,国家在立法层面上明确了氢能的能源属性,氢能产业的发展得到国家的推动和保障。氢能绿色低碳、高效、可再生等属性,在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

读者留言
看不清?点击更换

汽车总站网

  • www.chinaautoms.com/由北京茂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2019

    京ICP备18056018号

    合作QQ: 30514088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清河营国际城乐想汇3号楼161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