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 创优 • 创见
搜索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助力交通脱碳多样化选择:E-fuels的脱碳潜力与成本挑战

时间:  2024-01-22 17:57   来源:  清洁交通伙伴关系    作者:  网络转载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

在道路运输领域,电气化正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机会。然而,航空和海运领域的脱碳之路仍旧深受对传统燃料依赖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国际能源署(IEA)于2023年12月发布了最新研究报告《交通脱碳中合成燃料的作用》(The Role of E-fuels in Decarbonising Transport),对多种新兴的E-fuels技术进行了技术和经济评估。报告探讨了航空和航运行业到2030年实现E-fuels占比达到10%的雄心目标,以及所需的成本、资源配置以及基础设施建设。

报告显示,随着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能源效率的提升以及其他清洁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几年全球石油年均需求增长幅度将趋缓,并有望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特别是在2026年后,交通运输领域的石油需求将开始下降。

在交通运输领域,生物燃料(Biofuel)在实现脱碳目标上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成为解决难以减排领域的有效方案。然而,尽管其减排潜力显著,生物燃料的供应相对有限,预计到2030年仅能满足交通运输燃料需求的3%。为了进一步发掘生物燃料的脱碳潜力,迫切需要探索新的原料和技术。

与此同时,E-fuels作为一种合成的低排放燃料,通过将捕获的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以及利用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可再生电力分解水获得的氢气合成制得,为交通脱碳提供了多样化选择,特别是为航空和航运领域提供了有效的补充解决方案。E-fuels的引入将实现清洁能源在全球交通运输领域的多元化应用。

助力交通脱碳多样化选择:E-fuels的脱碳潜力与成本挑战

平衡航空业中E-Fuel的可持续性与成本挑战

在未来的能源格局中,亚太、北美和欧洲地区将成为E-fuels的主要消费地区,其中电子煤油(E-kerosene)项目在欧洲和美国的份额将显著增长。报告提出,新燃料必须与现有发动机兼容,不得降低性能或安全性,且应当适应未来的发动机设计。

到2030年,航空业电子煤油的产量预计将占整体产量的10%。相应地,每年将产生0.5EJ的电子汽油副产品(E-gasoline co-product)需求。尽管这一需求量相当可观,但占全球汽油消费总量的比例仅为1%。报告认为,电子汽油作为生物燃料替代品的前景,可能受益于目前市场工具和激励措施。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其价格或受到碳强度评级的影响,凸显了电子燃料生命周期排放评估框架的重要性。

然而,要实现2030年航空业中E-fuels占比10%的目标,将受到巨大的成本影响。即便降低了电解槽和可再生能源成本,电子煤油的价格仍将比传统燃油高出2-3倍,这将导致航空业整体燃料成本增加15%,机票价格可能上涨5%。报告提出需要深刻思考和平衡E-fuels的推广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清洁能源在航空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加速航运业E-fuels部署:投资增长的挑战

与航空业不同,E-fuels为航运领域提供了直接的脱碳解决方案。从成本来看,要实现在2030年航运E-fuels占比10%的目标,需在涉及氨和甲醇等替代燃料的分销、加注、船舶改造或新建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投资。

船舶建造或改装需求来看,为满足航运领域10% E-fuels的份额需求,约一半的集装箱船队需要进行改装或新建。目前,甲醇船已投入商业使用,而氨船改装成本较高,更适合较新的船舶。据估算,每年需要建造约160万标准箱的氨船或100万标准箱的甲醇船,这将分别带来750亿美元和300亿美元的额外投资。然而,这仅占2023-2030年造船市场份额的不到5%。

此外,还需要开发特定的储存和加注基础设施。目前,大多数示范项目通过停靠在待加注船舶旁进行燃料加注,但这种灵活性有限。在人口密集地区还需要特别考虑氨燃料的安全性问题。预计未来氨和甲醇的加注基础设施增量投资分别为30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

实现2030年加速部署低排放E-fuels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促进包括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创新、贸易和基础设施发展。在政策得到有效实施的情况下,E-fuels将成为航空和航运业理想的脱碳选择,并有助于交通运输脱碳进行多元化选择。

政策建议

政策支持以刺激需求:通过激励政策促进对低排放E-fuels的需求,加速电解槽成本的降低,从而提升竞争力。

制定国际标准和协议:持续制定燃料质量、安全和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标准、协议,促进全球合作。

基础设施和新兴市场投资:启动规划并加速必要基础设施的投资,为电子燃料的生产、储存和分销提供支持。同时促进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投资,推动可持续交通运输的全球发展。

评估生物燃料潜在协同效应:对生物燃料部署的潜在协同效应进行评估,并充分利用这些效应来提高整体的可持续性。

促进创新并支持研发:推动新技术的涌现,为未来交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

读者留言
看不清?点击更换

汽车总站网

  • www.chinaautoms.com/由北京茂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2019

    京ICP备18056018号

    合作QQ: 30514088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清河营国际城乐想汇3号楼161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