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各地纷纷出台政策促进当地氢能产业发展。重庆也正在审议《关于推动我市氢能产业发展的建议》,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重庆市能源局也对此进行了答复。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944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九龙坡区代表团:
你团《关于推动我市氢能产业发展的建议》(第0944号)收悉,经与市经济信息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共同办理,现答复如下:
氢能作为单位质量能量密度大、来源丰富、储用灵活高效、零排放的二次能源,已经成为能源和汽车两大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我市正抓住窗口期,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发展。
一、全市氢能产业发展正驶入快车道
一是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正逐步完善。2021年我委会同市级有关部门编制印发了《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产业布局、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市经济信息委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印发了《重庆市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政策措施(2021—2023年)》、《重庆市促进汽车产业平稳增长政策措施的通知》等文件,提出对加氢站建设运营、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研发、氢能利用技术创新等予以支持的政策。
二是产业发展起步良好。全市发挥长安、庆铃等整车企业优势,两江新区和九龙坡区率先发展,全市氢能产业已初具规模。已成功落地德国博世、国鸿氢能、明天氢能等行业领军企业。2022年,博世氢动力系统公司生产氢燃料电池发动机450台,庆铃汽车公司生产氢燃料电池汽车151台,长安新能源汽车公司(C385氢能汽车)和上汽红岩汽车公司(18吨环卫车)均已上市。
三是氢能利用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在两江新区、九龙坡区等示范区域已建成3座加氢站,长寿供氢母站试验项目投产运营,渝北区、江北区2座加氢站正在加快建设,万州桥头综合能源站、大足加氢站正在优化建设选址。
四是成渝氢走廊成功运行为商业化推广奠定基础。2021年市经济信息委印发了《加快推动成渝氢走廊建设方案》(2021—2023年),启动了成渝氢走廊商用车干线运行示范。2022年累计运行车次5000余次,累计里程超130万公里,承运货物10万余方、2万余吨,取得了较好成效。
虽然我市氢能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短板弱项:一是产业链深度融合机制尚未形成,氢能企业布局分散,上下游企业联系不够紧密,缺乏集群协作效应,部分环节缺乏龙头企业支持;二是氢燃料电池技术标准体系尚不完善,氢能及燃料电池产品检测认证、质量监督、安全监测、标准规范体系等不够健全,20MP以上高压气氢、液氢的管道运输等尚无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三是氢能整车制造成本居高不下,氢燃料电池车辆购置成本是同档纯电车3倍、燃油车4倍,用户考虑经济效益问题,氢燃料电池车现阶段未形成比较优势,终端客户接受度低;四是示范推广力度有待加强,我市虽已开发多款燃料电池整车,涵盖卡车、专用车、客车、乘用车、观光车等车型,但由于补贴政策、场景开放以及未进入首批示范城市群等原因,目前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引领示范,受近期政府财政压力,氢能汽车项目推广示较为缓慢。
二、加快氢能产业发展的工作安排
一是积极创建国家燃料电池示范运用城市群建设。联合四川省以“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名义向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争取支持,力争将成渝地区纳入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范围,争取更多的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
二是加快制定完善氢能产业发展政策。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准入清单和布局,完善氢能汽车购置、运营奖励政策,设立市级氢能产业发展基金,提供产业金融保障。
三是加大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以干线物流车、市政环卫车、水泥搅拌车等为重点,加快推进我市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稳步提升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全市新能源汽车中的比重。
四是加快完善氢能利用基础设施。围绕成渝“氢走廊”,在成渝高速、渝万高速等高速公路沿线布局建设加氢站,支持成渝“氢走廊”氢能物流车城际示范线运营。鼓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企业依托现有加油、加气站点网络改扩建加氢设施,建设综合能源站,率先在九龙坡区、两江新区等氢能产业集聚区内加快布局一批加氢制氢基础设施,消除氢能汽车运行制约。
五是以打造国家级氢能产业示范区为切入点,提升全市产业发展能级。聚焦九龙坡区“西部氢谷”等氢能产业发展集中区域,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产品研发,提升氢燃料电池整车制造能力,推进镁基储氢材料、固态氢储运、固态加氢站、镁储氢燃料电池汽车等氢能及燃料电池创新技术的应用示范,推动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加速集聚高校、研究院所及企业等创新资源,培育示范应用产业集群。
衷心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此答复函已经我委左永祥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的意见,请及时通过填写回执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重庆市能源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0316号提案的复函
周远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氢能开发应用的建议》(第0316号)收悉,经与市经济信息委共同办理,现答复如下:
氢能作为单位质量能量密度大、来源丰富、储用灵活高效、零排放二次能源,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有能源体系的有益补充。发展氢能是提高能源安全、促进能源革命、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双碳”目标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局将会同有关部门,从项目规划、发挥资源优势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助推市场化应用等方面积极做好政策服务和协调支持工作。
一、积极申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目前,川渝两地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和加氢站建设方面已有一定基础,两地也在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投入。鉴于创建示范城市群资金需求量大,川渝两地资金需求存在较大缺口实际,有关市级部门会同九龙坡区、两江新区等区县,联合四川省以“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名义向财政部申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已多次赴国家有关部委进行专题汇报,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下一步,将联合四川省持续发力、共同争取,希望财政部会同相关部委积极支持川渝两地创建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力争早日申报成功,发挥在西部地区的引领示范作用,助推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二、科学制定氢能产业发展规划
我市氢能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链上主要是制氢(工业副产品)和应用(燃料电池和汽车)。两江新区和九龙坡区是我市氢能产业发展核心区域。两江新区初步构建了氢能基础设施的建设、燃料电池等氢能设备及产品研发、检测服务的氢能产业链条,正在打造成为中国氢能产业发展高地;氢燃料电池系统与核心部件生产基地、明天氢能氢燃料电池项目、海德利森、江苏清能氢能等重点氢能产业链企业已落地两江新区。九龙坡区聚力打造“西部氢谷”,总规划面积约3平方公里,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广东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投资40亿元建设氢燃料电池8大关键核心零部件以及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科技产业园。
三、积极扩大制氢能力
我市是重要的化工产业基地,拥有大量的化工副产氢资源,主要集中在长寿经开区、涪陵区、潼南区等区县。副产氢年总量约15万吨,主要是企业自用。长寿金宏气体、潼南万利来等化工企业已建成副产氢提纯装置,氢气年提纯能力达3600吨,纯度可达99.99%以上,经提纯的氢气用于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物流车、公交车。下一步将实施科技创新,降低制氢成本,扩大制氢能力,为应用场景提供能源保障。
四、加快培育和完善氢能产业链
一是加快推进氢气提纯和储运技术发展,提高化工副产氢的利用率和高纯氢气产量。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利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水电解制氢、储氢,积极探索其他清洁电力制氢及液氢储能发展路径,提供绿色经济氢源。二是重点发展质子交换膜和碱性电解水制氢、副产氢气提纯和氢气液氢储存、等大型装备制造业。三是以两江新区、九龙坡区为龙头,着力形成涵盖氢燃料电池生产、车载氢系统与加氢设备、整车装备制造、检验检测等环节的氢能产业链。
五、积极引进氢能企业及研究机构
依托我市氢能产业基础及政策资源优势,围绕氢能产业链上企业,邀请目标企业赴渝考察交流,促进市内外优质资本助力氢能产业发展。通过强化央地合作,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对接央企,推动央企与氢能板块业务合作,强化市区两级联动,做好企业及研究机构落地跟进和协调服务。
六、积极推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在两江新区、九龙坡区等示范区域已建成3座加氢站的基础上,启动渝北区、江北区2座加氢站建设,推动长寿区供氢母站试验项目投产运营,推进万州桥头综合能源站建设和大足加氢站选址,扩充成渝高速、渝万高速供氢能力,积极推动加氢基础设施建设。
此复函已经王祖勋局长审签,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请拨冗填写回执将您的宝贵意见建议寄给我们,以便在工作中吸纳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