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0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与旅游融合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各大媒体的竞相报道和热议。
《通知》原文内容较多,但中心思想就是要大力推进我国城乡道路客运与旅游融合(简称运游融合)发展,激发旅游消费潜力,加快交通强国步伐,更好的满足当前人民群众多层次、个性化和品质化的需求。
对于如何加快推进城乡道路的“运游结合”,《通知》中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重点要求:
一是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密火车站、民航机场、汽车客运站等客运枢纽至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的旅游客运直达线路,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与对外客运方式的衔接,提高旅游出行便捷性。
二是要在具备条件的汽车客运站设立高铁无轨站、城市候机楼,积极推动在火车站、民航机场设置道路客运车辆专用停车区或临时停车位,提供“公铁通”“空巴通”等联运服务,推进跨运输方式行李直挂运输,满足游客“徒手旅行”需要。
三是要支持以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为重点,开通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之间的道路客运线路,积极拓展“门到门”“点到点”的定制客运服务,提升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的客运网络连通度。
客观的说,两部委发布的《通知》非常及时,对我国当前的客运和旅游市场如何转型升级提出了宏观的引导,并指出了明晰的发展的方向,对促进我国当前城乡道路的“运游结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毫无疑问,城乡道路的“运游结合”发展得好,不但能使我国客运和旅游的市场活力能得到进一步的激活,而且对当前低迷的客车行业也非常利好。何以见得?
首先加快促进运城乡道路的“运游融合”发展,打造一体化的交通旅游服务产品,不仅可以拓宽传统的客运市场面,且能迎合后疫情时代积蓄的旅游流量爆发,对促进经济复苏利好。
毋庸讳言,目前我国的道路客运市场依然处于下行时期,整个客运行业是相当的不景气。
根据2023年2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权威数据,2022年我国公路完成客运量35.5亿人次,同比下降35.9%,旅客周转量0.2万亿人公里,同比下降31.7%,而且这一现状,在2023年前2月依然没有得到改善。因此目前我国的公路客运市场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
尽管客运市场不尽人意,但我国的旅游市场在疫后呈现了良好的复苏态势。这个从今年元旦和春节两个小长假的旅游人数增长就不难看出。
2023年元旦假期是“新十条”发布后首个小长假,也是我国疫情管控政策完全放开后的第一个小长假,部分地方的旅游业正快速回暖复苏。一则“阳康人挤爆三亚,酒店房间几乎售罄”的新闻上了热搜。
另据相关报道,今年元旦假期到黄山旅游的人数与去年元旦相比增幅达57.88%;济南市文旅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元旦共接待游客12.88万人次,同比大涨。类似此类数据全国各地均有报道,也就是说,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游客出游热情稳步攀升,旅游市场逐步回暖。
今年春节是疫情管控政策放开后的第二个小长假,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也说明了疫后的我国旅游市场呈现了较大幅度增长。
不仅如此,根据汽车总站网调研,与之前相比,目前旅游市场有着五个方面的明显转变:
一是旅游行业从单一产业向产业融合转变。
二是旅游消费从“跟团游”向“自由行”转变。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打破了异地信息壁垒,降低了自由行旅游规划行程难度,旅游消费的整体升级,促使旅客需求变得更加移动化、个性化和多元化,不再满足跟团旅游的“走马观花”,更加青睐于自由行的深度随性。
而自由行对产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传统旅游进行产品升级。
数据显示,当下我国旅游行业总体“自由行”人次比例已经达到9成以上。由此可见旅游市场散客化、自由行程趋势明显。
三是旅游市场从出发地市场向目的地市场转变。
根据调研可知,目前传统的旅游观光已不能满足旅客的需求。更多的需求是休假需求、会议旅游、圈层聚会需求及养生、健康娱乐与旅游相融合的需求。
也就是说当前的旅游需求正从景点旅游向休闲度假和养生、健康相关旅游转变,正加速推动旅游市场从出发地市场向目的地市场转变。这要求客运企业要适应目的地旅游发展趋势,将自己的车辆、车站等资源融入到目的地,以车站为节点、车为纽带,撬动更多的本地旅游资源。
四是旅游市场从轻资源服务向重资源经营转变。
五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细分市场。
根据汽车总站网调研,当前综合性旅游平台的流量越来越不精准,很难用单一的流量模式涵盖所有的商业模式,提供标准化的服务产品,很难满足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只有通过差异化、品质化服务,才能满足旅客的多层次需求。
以“运游结合”的道路客运转型,客运站可以朝着“旅游集散中心”的路径发展,打造一体化的交通旅游服务产品。而对于客运企业,可以通过班线客运经营模式创新,开展以旅游景区为接驳点的定制客运服务。不仅能最大限度满足疫后众多旅客旅游的出行需求,还可以提升客运市场的客源,增强客运市场活力,扭转客运市场的颓势增加经济效益。
换言之,加快推进城乡道路的“运游融合”发展,能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其次,通过推进城乡道路的“运游结合”发展,可以助力当前低迷的客车行业尽快走出困境。
近年以来,由于受疫情影响及多种交通工具的挤压,客车行业的日子虽然比较难熬,但好歹还有新能源公交客车这一块市场在“苦苦支撑”。
但随着今年1月1日新能源客车购置补贴的完全取消,新能源公交客车市场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这使得本就困难的客车行业更是“雪上加霜”。
数据显示,2023年1-2月6米以上新能源客车累计销售3197辆,同比下降36%,销量及同比增幅均创近年同期新低,特别是其36%的降幅是近年以来第一次超过6米以上大中型客车整体市场。
之前一直对大中型客车市场起到支持作用的新能源客车市场,在今年1-2月“一反常态”,不但起不到支持作用,反而“拖累”了今年1-2月的大中型客车市场。
因此,在当前新能源客车购置补贴取消的大环境下,如果能及时推进城乡道路的“运游结合”发展,可以激发市场消费潜力,特别是能更好的激发疫后的旅游市场潜力,从而改善客运行业的经营状况。
客运行业的经济效益好转了,必然会释放更多的客车购买需求,无疑能助力当前客车行业更快的走出困境。因为导致当前客车行业低迷的实质就是市场对客车的需求严重不足,一旦需求问题解决了,客车市场自然也就回暖了。
那么作为客车企业,在两部门发出的加快推进“运游融合”发展的《通知》后,该采取哪些措施,来迎接这一道路客运行业的重大变革?
首先是要顺应旅游客运发展新形势,做好多元化的旅游客运产品。
面对多样化的“运游融合”形式,客车企业首先要做好调研和市场定位,决定进入哪些细分市场,然后以不同的旅游客运服务产品来满足之。
例如,11-12米车要求舒适度高、内空间大,兼顾旅游、租赁综合用途;6-7米车要求小型便捷,适合自助游、家庭游。
“运游融合”新发展必然对旅游产品提出“品质要高”、“过程体验要好”、“一站式服务要全”等需求特征,反映在旅游客运上,对最重要的载体——客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的说,就是客车企业必须以优秀的产品来消除市场的“痛点”。
为了顺应旅游客运发展新形势,车企首先要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只有经过调研和充分论证后,结合自己的长处,根据自己的产品特色,决定进入哪些细分市场。
比如客车行业的某知名企业,在对目前的客运和旅游市场特点进行充分调研分析后,根据自己的产品特色,聚焦场景化客运,加强高端豪华大巴、考斯特房车、小型面包房车等产品的研发,发力机场接驳、旅游房车市场及城市“最后1公里”等细分市场,近年来在这些细分市场的“运游融合”方面做的一直都比较好。
其次就是要做好全方位的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提升车企的整体品牌影响力。
客车企业不但在产品方面要顺应“运游融合”的市场大势,还要做好全方位的服务,赢得客户信任,以提升企业整体的品牌影响力。
比如在根据法规升级配置改装、安全包加装、旧车翻新、全车保养、易损件全生命周期保质、免维护包等方面要做好“一条龙”服务。另外,在车辆驾驶体验、乘坐体验、营运安全和营运价值等方面都能提供贴心的及时服务。
总之,客车企业只有研发全域旅游所需的新车型、新技术,并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大众出行和旅游提供更为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服务,才能及时适应“运游融合”发展新模式。
可以预见,随着两部门《通知》的落地执行,必将推进我国城乡道路“运游融合”的快速发展,客车市场的回暖或将指日可待!
上一篇:NEDO电解水技术路线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