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
2025年4月22日,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联合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CCTP)成功举办“中国可持续航空燃料发展研讨会”。会上众多嘉宾进行了精彩发言。
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名誉指导主任、CCTP执行主任安锋
SAF产业链的复杂程度远高于电动汽车,关键区别在于:电动汽车可依托单一国内市场发展,技术路径相对单一且无需深度适配国际规则;而SAF具有强国际化属性,其发展高度依赖国际互认体系,单一国家市场不能形成全球化产业成长生态。在全球技术竞争层面,中欧美正展开标准主释权的博弈:美国主推的玉米乙醇路线因土地间接排放争议遭欧洲抵制;欧洲则强制要求SAF生产中的二氧化碳必须来自直接捕集,且不完全认可中国工业副产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这种差异本质上是三方在技术标准与产业话语权上的角力。
从技术路线潜力看,HEFA路径在我国年产能约数百万吨,面临产能不足和售价过高的挑战;费托与AtJ路径展现出2000万吨级的开发潜力;PtL路径若实现绿氢与直接碳捕集技术耦合,远期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0万吨,成为极具想象空间的技术方向。鉴于产业链具有长周期特性,前瞻性布局至关重要。目前SAF的主流技术路线均有企业积极涉足,但需警惕因重复投入导致的产能过剩与过度竞争。参考国际经验,我国需在技术标准制定、产能规模管控等方面提前介入,构建科学的产业引导机制,避免陷入低水平同质化竞争的发展误区。
全球绿色燃料中心,中国顾问姜军阳
乙醇(AtJ)是多元技术路线之一。不同于其他技术路线采用的原料,乙醇是当前除HEFA外可用的工业化规模最大的生物燃料原料。以美国、巴西为例,其产业发展成熟,也得益于完善的政策与财税激励机制。中国燃料乙醇产业起步早,但受国情影响,在不同时期,行业发展遇有不同挑战。
从燃料乙醇产业演进看,无论是美国的玉米乙醇还是巴西的(甘蔗和玉米)乙醇,均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实现碳足迹显著优化。一些国家的乙醇产能增长空间也比较大。中国已有优秀企业及技术公司布局相关领域。尽管目前尚未建成商业化项目,AtJ技术路线在美洲和亚洲具备很大工业化潜力。亚洲在SAF领域具备领先机遇。
此外,中国和南美地区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值得关注,特别是围绕原料供应与技术协同的双边、多边合作。和其它能源产品一样,生物燃料的国际市场关联度很高,燃料乙醇和SAF产业发展需重视技术投资、贸易合作与全球资源配置的补充作用。
河南君恒实业集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可持续发展首席专家胡瑞
当前,全球航空业低碳转型背景下,以HEFA技术路径为代表的生物航煤制备工艺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和市场应用基础。该技术路线通过成熟的原料转化工艺与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效能,在国际民航领域获得普遍认可。
从原料供应维度分析,我国现阶段可利用的合规原料总量存在结构性约束。根据行业调研数据,理论年产量约1300万吨的废弃油脂资源中,在严格遵循食品安全法规、生物质资源管理规范的前提下,实际可纳入SAF生产体系的原料预计为600-700万吨。需特别关注的是,受限于原料收储体系标准化建设滞后,部分区域存在资源流失现象,叠加饲料工业、化工原料等领域的跨行业需求,客观上加剧了原料供应端的市场波动。当前原料采购成本已达7500元/吨,按现行转化效率测算,SAF生产成本较传统航煤存在4-5倍价差,这对产业商业化进程形成现实压力。
相较于欧美地区可采用油料作物原料的产业模式,我国基于粮食安全战略导向,现阶段仅将废弃油脂纳入合规原料范畴,这既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优势,也对产业集约化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当前生产企业呈现分散化特征,在应对国际可持续性认证(如ISCC、RSB等)过程中,普遍面临认证成本高、周期冗长等现实问题。建议加快推进符合国情的可持续生物质认证体系构建,通过标准化建设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建议从三方面完善制度供给:
(一)加快制定SAF国家技术标准,建立与"双碳"目标相衔接的碳计量体系;
(二)深化国际规则对接,重点推进与欧盟ReFuelEU等法规的互认机制建设;
(三)探索将SAF纳入全国碳市场核证减排体系,形成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的协同发展机制。
着眼长远发展,建议强化三方面顶层设计:
(一)建立废弃油脂全生命周期追溯管理平台,完善资源集约利用机制;
(二)设立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突破原料多元化利用技术瓶颈;
(三)构建航空绿色燃料专项扶持政策,通过绿色金融工具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最后建议各相关方秉持开放合作理念,共同构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航空能源新生态。
道兰环能MotionECO,创始人刘疏桐
近三四年,国内生物燃料产业(尤其是生物航空燃料SAF领域)因欧盟第三阶段航空减排目标的刺激,实现显著发展:一方面,产业链已具备良好基础,产能建设稳步推进;另一方面,依托中国国内丰富的可持续生物质原料(尤其是地沟油),已形成百万吨级规模产能,预计至2030年产能将达400万吨量级,为SAF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已成为HEFA路径SAF的主要生产国之一,但经国内加注调配后的SAF终端价格甚至高于部分海外市场,这一现象背后涉及财税政策、牌照限制等因素,建议行业系统性梳理并推动解决此类堵点,以优化SAF产业的成本结构与市场竞争力。
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于:过去十年间,无论是生物柴油还是SAF,均以出口为主要导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尚未建立有效的本土技术标准与市场接纳机制,期待民航主管部门及政策层面在 “十五五” 规划中为SAF产业提供更清晰的发展框架,以增强投资者信心并推动多元技术路线的本土落地。随着欧洲对中国生物柴油加征关税、美国加强贸易管制,海外市场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唯有培育本土市场,才能夯实产业根基并稳定投资预期。
首钢朗泽,战略发展总监杜长雷
首钢朗泽的核心技术优势是采用工业尾气生物发酵技术生产乙醇和蛋白,该路径突破传统粮食原料局限,契合中国国情。选择这一技术路径生产SAF基于三方面考量:
一是国家 “双碳” 与民航减碳战略下,多元化技术路线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地沟油等原料存在天花板,需推动不同技术协同突破瓶颈;
二是企业定位匹配,中国燃料乙醇年需求约300万吨,受粮食政策影响呈现周期性波动,而该技术不消耗粮食且通过CORSIA认证,兼具国情适配性与国际差异化竞争力;
三是成本控制思考,当前HEFA燃料价格高于传统航煤,而采用工业尾气生产乙醇具备价格竞争力。同时,为充分体现SAF绿色属性,降低航司使用压力,建议探索碳交易机制与SAF价格联动,通过市场化手段降低SAF生产成本。
技术布局上,国内外AtJ技术尚未实现工业化成熟应用, 建议国家应加大研发支持力度并推动技术路线多元化以构建韧性产业体系。
政策层面,中国作为全球第四大燃料乙醇消费国,政策反复,导致产业发展波动,推广需充分借鉴国际经验:
一是强化政策延续性,避免“政策驱动”导致“产业波动”,保障产业投资信心;二是优化产业布局,在“十五五”民航规划中除明确SAF添加比例、实施路径外,应重点引导不同技术路径有序竞争,避免部分领域产能过剩与重复建设。
亚绿航油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汪申
SAF产业的终极目标是消除绿色溢价,实现与传统化石能源成本平价,唯有技术创新驱动成本下降、产生规模效应才能构建真正市场竞争力。
技术路径需兼顾短期务实与长期布局:短期来看, PtL作为终极方案绿色属性突出,但受技术成熟度与成本制约,落地难度较大;HEFA技术受制于原料供应,导致规模化不足,而AtJ技术兼具规模潜力与成本优化空间,其成本曲线已呈下降趋势,且获全球资本关注,逐渐成为当前主流赛道。长期路线需以PtL为方向,等待技术经济性拐点到来。企业战略布局分三阶段:当前以一代乙醇为原料;中期向甘蔗渣、玉米秸秆等非粮原料的二代纤维素乙醇升级;长期探索PtL技术。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氢氨醇产业中心市场部商务经理尹纪周
明阳集团测算显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费托合成与绿氢耦合工艺路线具备可行性——当SAF价格高于1900美元/吨时,项目可实现既定收益。同时这一技术路线面临三方面挑战:首先是度电成本控制难题,需依托优质风光资源实现稳定供电,同时协调风光电间歇性与绿氢生产、电解槽稳定运行的矛盾;其次是生物质供应体系建设,尽管理论资源丰富,但实际生产中仍需构建覆盖原料收集、处理、运输的完整产业链,以保障稳定可用的原料供应;最后是技术成熟度挑战,虽然我国煤化工具备深厚技术积累,但生物质气化转化为燃料的工艺路线仍处于初期阶段,关键技术瓶颈有待突破验证。
基于上述现状,明阳集团重点关注的费托合成耦合绿氢的SAF项目,测算成本虽高于HEFA工艺,但集团判断:随着HEFA产能逐步触及市场上限,SAF市场的增量需求将为费托路线创造发展机遇。为此,团队正围绕技术优化、产业链对接及市场消纳等积极推进前期准备,以提前布局这一潜在增长赛道。
霍尼韦尔可持续解决方案业务,中国高级业务拓展经理卢静
作为当前最成熟的SAF技术路线,HEFA工艺因技术稳定、成本低率先规模化应用,全国现有单套最大50万吨级装置已投产。但该路线存在严重的原料资源瓶颈,不足以满足未来SAF市场需求。
鉴于此,AtJ技术路线被提前布局。AtJ技术包括乙醇和丁醇路线,甲醇路线也在审核中,近期有望获得批准。乙醇路线的问题在于原料的合规性:国内乙醇生产以粮食作物为主,受“不与人争粮”政策制约,在获得认证方面较为困难。
为此,国内探索非粮替代路径:首钢朗泽依托钢厂焦炉煤气制乙醇的产能链路已打通,具备扩产潜力;甲醇路线可以作为PtL的一种技术,绿电、绿氢的成本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性。我国拥有丰富的风光资源及水电解技术上的领先优势,项目的突破将领先于全球预期。
碳源方面,生物质原料收集是共性难题。霍尼韦尔认为探索“政府主导+农村合作社”的集中管理模式,保障原料成本稳定。国际上,欧盟允许2041年前使用工业副产二氧化碳生产绿色燃料,但要求生产国建立完善的碳交易市场和定价机制。这提示中国需加快碳排放市场建设,为工业尾气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提供制度支撑。同时,出台中国自己的碳源规范及SAF应用市场政策也是实现我国SAF原料多元化的重要依靠。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