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
2025年4月28日晚,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简称“要点”),强调不断优化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前瞻布局前沿领域标准研究,分析评估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场景,推动制定及发布电动汽车换电等标准子体系。
电卡观察统计,要点文件中“换电”被提及6次,更是直接点名“推动商用车换电安全要求标准发布实施,加快充电性能、底盘换电、换电兼容性测试等标准制定”。
商用车尤其重型卡车受电池能量密度、运输工具属性和购置成本高等关键因素限制,换电技术路线在特定场景具备了一定市场和技术优势。此次工信部发布2025年标准化要点多次提及商用车换电,释放怎样的信号?
从地方试点到顶层设计,商用车换电政策与标准法规演进
中国商用车换电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与标准的双重驱动。从最初的地方试点到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商用车换电政策与标准法规经历了从零散扶持到系统规划的过程。
2015年起,多个城市通过补贴和示范项目为换电技术提供了实验场。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首次明确支持换电模式以来,政策体系逐步完善。随着换电重卡在城际物流、港口和矿区等场景的落地,政府主管部门开始关注这一模式的规范化发展。2022年,《电动商用车换电安全要求》国家标准立项,首次从安全角度规范换电技术。
政策法规的核心目标在于破解商用车电动化的两大瓶颈,即购置成本高与补能效率低。例如,通过“电池银行”模式剥离电池资产,用户购车成本降低30%;唐山曹妃甸港区等场景中,换电重卡已实现柴油车的全面替代,回本周期较充电模式缩短40%。
然而,政策落地仍面临矛盾:一方面,地方补贴(如重庆按400元/千瓦补贴换电站)刺激了区域市场爆发;另一方面,全国性标准尚未完全统一,跨品牌换电兼容性仅从30%提升至80%,制约了规模化复制。
如今,工信部在《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推进商用车换电安全要求标准发布实施,并且要加快底盘换电、换电兼容性测试等标准制定,这不仅将为行业指明了技术和安全的底线,也为地方和企业在建设换电网络时提供了可参照的技术依据。
技术争议与市场选择:换电VS充电的博弈
商用车换电技术路线争议集中在经济性与场景适配性。行业内对于换电与固定快充两种技术路线的优劣一直存在不同声音。
支持者认为换电通过将电池资产与整车分离,能够降低车辆购置门槛,并通过“电池即服务”模式优化生命周期管理,尤其是在高频次运营场景中,当换电站利用率足够高时,其单位能量成本有望低于快充。反对者则指出,换电对电池标准化和换电站布局提出了更高要求,若换电站利用率未达预期或标准化进程缓慢,便难以形成成本优势,同时更复杂的物流与设备安全风险也增加了运营的不确定性。
从TCO(全生命周期成本)看,换电重卡在封闭高频场景(如矿区、港口)优势显著。据国家电投报告数据显示,单台车5年运营成本中,换电模式较燃油车节省26.5万元,较充电模式减少电池损耗成本15%。然而,充电模式依赖超充技术(如800V高压平台)虽能缩短补能时间,但单座480kW超充站建设成本高达百万元,且频繁超充导致电池循环寿命从1200次降至800次,推高长期成本。
市场选择上,中国形成了“商用车换电先行,乘用车跟进”的独特路径。2024年,中国换电重卡销量达2.9万辆,同比增长95.4%,占新能源重卡市场的35%,已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换电重卡应用市场。
重构换电生态,强化电池资产管理和梯次利用监管
在中国换电重卡模式中,行业面临着换电站建设投入高、接口与通信标准尚未统一导致兼容性差、规模化效益难以显现的问题。而终端用户则因换电站覆盖半径受限、换电频次与收益匹配度不足,以及电池租赁与使用权分离带来的成本与风险分摊不平衡而对模式信心不足。造成换电模式生态层面则困于电池资产管理、退役电池梯次利用监管规则缺失,以及运营商、车企与用户间缺乏有效利益分配机制,难以形成可持续的商业闭环。
中国商用车换电标准体系已初步成型,但仍需突破在技术统一、监管协同和国际化对接上的难点。
当前标准聚焦安全底线,如《电动商用车换电安全要求》规范了电池包接口、热管理等核心指标,但跨品牌通信协议与换电设备兼容性仍需细化。而换电站建设涉及用地、电网、环保等多部门审批,部分地区通过“路权优先+换电站奖励”简化流程,但全国性监管框架尚未建立。
此外,随着电动商用车出海浪潮,中国换电标准(如ChaoJi充电协议)已获国际认可,但与欧盟《新电池法》的碳足迹要求仍存在数据互认障碍。因此,此次要点也特意指出“全面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加快推进电动汽车换电等国际标准研制,持续提升中国标准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因此,未来标准将向场景化与智能化演进。例如,针对矿区高坡度工况设计513kWh大容量电池包,或通过“骐骥云”平台提升换电站调度效率30%。此外,监管可能引入区块链技术追踪电池全生命周期数据,以符合欧盟碳足迹披露要求。
商用车换电标准对未来行业的影响
商用车换电作为推动重卡电动化的重要技术路线,已在中国形成规模化应用示范并进入标准化建设新阶段。面对基础设施投入、标准兼容与运营模式创新等多重挑战,行业亟需通过完善换电接口与通信协议、优化全流程安全与测试标准,以及构建数据驱动的监管平台,实现技术与运营的有机融合。
在商用车换电标准化与市场化并行驱动的背景下,整车厂需在底盘换电一体化设计、高压快换技术以及BaaS商业模式布局上加速研发,以降低车辆采购门槛并提升产品竞争力。
零部件供应商则要聚焦换电机器人、液冷模块、智能电池包等核心部件的标准化与模块化,提供兼容多平台的解决方案。
而在基础设施投资与电网接入审批等方面的政策细节尚未完全明确之时,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平衡初始投入和长期回报,并在复杂的运营与监管环境中提炼可行的商业模式。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