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
12月7日,2023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海南海口开幕。其中,在“中重型商用车零排放论坛”上,中汽数据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任焕焕进行题为《供给端创新,加快中国商用车积分研究与落地》的主题演讲。
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任焕焕,很荣幸今天有机会就供给端创新,加快中国商用车积分研究与落地跟大家交流。
我今天的报告主要是分成三个部分,首先先和大家交流,对于商用车来说其实它是生产资料,和乘用车有很大的区别,从2017年开始,中国推动了乘用车积分政策取得了特别明显的效果,对于商用车生产资料的属性到底是否需要积分政策供给端运输性的政策工具来促进低碳转型,首先我们就它的必要性,以及到底这个政策如果要推进的话,到底需要解决哪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做个交流,关于大的背景,大家也看到商用车保有量的占比低,无论是燃油、消耗整个碳排放等等,占比都非常高,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是非常有必要。推进节能新能源汽车发展提出,我们是否需要在供给端有积分强制性的政策,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是现有的政策体系的特点,我们看到在现有目前供给端的相关管理政策中,在我们乘用车的管理目前已经有了平均油耗相关的管理机制,可以推动节能与新能源的进一步的发展,对于商用车来说,目前是油耗限制法规。另外一方面我们看到现有的需求端的相关政策发挥着相关重要,补贴政策、财税政策,其实都是在逐步的来推坡,对于商用车的经济性形成了很大挑战,比如说现在试点的政策包括经济领域电动化的政策都是覆盖了部分场景,对于更多场景的新能源车如何形成长期的引导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所以我们从整个政策的需求方面,我们看到其实还是需要有一个这种长期的,能够给行业形成一个稳定引导的整车,那么另外一方面,我们看到其实现在整个商用车的这样一个新能源产品的供给,其实和乘用车也是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对乘用车来说,大概有95%的新车型都是基于全新平台的开放,对于商用车来说这个数据是10%左右,现在目前大多数的新能源的产品还是基于平台的产品,对于整个供给端的政策来加速整个技术的创新,提升供给的质量,对于未来其实刚才很多专家都提到,未来商用车一定是多端发力形成一个协同管控。那么对于供给端的话我们就需要进一步提升产品的供给水平,也需要一个长期的可能持续性的这样一个政策来给行业一个稳定的预期,综合来看,确实就是说对于我们商用车的低碳转型,积分的管理政策,还是非常必要,乘用车积分政策在2017年落实之后,取得很好的效果,商用车2018年开始研究政策到时候还没有落地在这个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接下来看我们到底在推动这个政策落地过程中,需要去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首先,刚才提到商用车的特点,作为整个生产资料的数量,商用车近几年的发展也面临很大的压力,从2021年开始整个销量处于回调,我们看到其实接下来几年的总量上仍然没有达到前几年高位的水平,另外一方面我们看商务车企业的一个盈利的情况,其实这张可能更严峻一些,无论是去年还是今年的,我们看到龙头企业的利润率都是低于汽车行业平均的利润率,更低于整个工业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对于目前行业的发展现状上,推动约束性的管理,行业承担了巨大的成本的压力。在整个管理的大的节奏上,那么需要考虑整个的这样一个经济恢复的情况,然后选择合适的一个时机,在制定政策设计上,也需要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乘用车做积分管理的时候有一个统一的新能源比例要求的目标,对于商用车来说,各个场景的差异性很大,整个商用车的渗透率目前最高的是公交车之外,其实就是物流车,其他的整体来说都是比较低。在整个积分政策设计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考虑这些不同场景之间渗透率的差距,此外,对于各个场景之间的渗透率如何都能够做到比较有效的引导,这个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第二个方面,对商用车来说应用于使用场景非常多样性,技术路线也是非常多样性,我们也看到在不同时间达到乘用期,我们在相关政策引导的时候,就不像纯电动乘用车一开始确定纯电为主的主导方向,在不同路线不同场景引导,这个就是接下来政策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还有很重要一个方面,接下来10-15年传统车仍然有很大的节能潜力,经过我们测算也发现,随着整个的节能效果的提升,后期的成本增加也是比较明显的,所以在油耗现有的政策之下,企业没有足够的动力去进一步的,比如说提升10%-15%的节能之后,更好的挖掘潜力。如何把节能车这部分给予引导和鼓励,这也是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接下来针对刚才提到,我们需要在整个政策设计中去解决这些问题,我介绍一下目前我们联合行业对整个积分政策的研究设计思路。其实我们最开始联合行业开展这项工作的时候是2018年,刚开始来做这件事的时候,希望能够在2024-2025年的时候把积分政策落地,我们当时是先推商务车的单积分,从2025年之后考虑双积分,新能源和油耗积分,现在新形势有变化,受整个行业发展不景气的影响,整个大的管理进度其实是延后了,现在来看大概整个周期会在2026年左右,新的问题来了,之前说的是先单积分再双积分,到底接下来是双积分还是单积分,要看我们什么时候开始管,管理时间怎么样,提到商用车本身的低碳路径多元化,我们该如何引导,这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其实行业本身之前就整个商用车大的管理方式,一些技术方面都已经形成了一些共识,接下来重点和大家交流新的阶段我们需要回答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大问题,如果说到2026年左右开始管理,到底是单积分还是双积分的问题,大的原则是期望在政策尽可能实现相同效果的情况之下,政策是尽可能简化也来降低行业实施的一个成本,所以我们就分别对于可能的政策工具进行一个比较,那么如果说我们进行整个的这样一个商用车进行整个平均油耗管理,企业平均油耗积分我们需要对不同车型的内容分大组,然后算企业平均,需要考虑这一个大组里面整个新能源的平均渗透率其实考虑新能源的渗透率,考虑整个传统车的节能水平,给出一个大组油耗的平均目标,落到商用车里面就存在一个问题,在这里面也分解按照目前我们标准在研究的时候,比如说柴油车现在分成7个类型,这7个类型里面比如说我们看到货车,无论是轻型的或是重型的,我们再进一步细分场景,不同场景货车新能源的渗透率差异性非常高,如果我们要想对这些场景进行精准的引导,那么我们可能需要来区别,但是我们要是通过平均油耗区分的话,我们只能假设平均水平,目标不会太高,可能一方面不会更高的激发新的潜力,另外就不会对每个场景进行区分,我们单纯只是通过企业油耗单积分,就没办法做到精准化的引导,另一方面我们如果通过新能源的商用车积分的模式,我们不能实现对于节能和新能源的同步引导,大家知道新能源积分大的思路就是我们可以进行更细的分组,对于不同潜力可以设定不同的比例要求。另外一方面我们其实对于整个车辆这样一个给考核要求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如果说传统车做得好的时候,那么给予传统车一些优惠的系数,通过新能源积分其实可以做到更加细分的一些场景划分,可以把每个类型,商用车里面新能源发展的这种差异性考虑进去,最大化的来激发电动化潜力,同时实现节能和新能源的引导,通过单积分来降低行业管理成本的方式,通过新能源积分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实现节能和新能源的引导。这是管理形式。
接下来就是大的管理节奏和力度。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偶然预判在2026年左右行业在规模、利润上有所改善,大的这样一个周期我们判断可能建议在2026年左右开始正式实施一个管理,对于这个管理的目标,我们重点研究2026到2028年的新能源的比例要求,现在来看行业一个大的平均,其实是有各自的目标要求,我们考虑从整个碳达峰的要求,如果仅是碳达峰话,对2025年到2030年区间段新能源的要求没有这么高我们就可以达到碳达峰了,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我们进行测算,综合判断下来我们目前评估2026-2028年整个新能源商用车的占比目标,大概是在18%到28%这样一个区间的水平。那么具体到车型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需要来进行细分了,并不是说对于所有的车型进行一个统一的目标设计,对于车型细分的时候,我们会重点考虑一方面,不同的车型的TCO就是总应用成本,对于整个轻型车或者重型车包括里程进行经济性评价是有不同的差距,另外我们也会考虑不同的车型,渗透率提高后规模上到底有多大的效应,比例要求会分成几类,公交其实已经很高了,没有进一步引导空间了,其实就是一个保持的状态。未来渗透率有提升空间,但是相对来说整个电动化的难度比较大,那么这类车型其实还是给予引导和鼓励为主,那么对于像新型物流环卫等等,未来渗透率的提升空间比较大,规模提升空间也比较大的这类车型其实会设计比较大的增速和比例要求在里面,刚才说的是目标值,对于实际值我们给分的时候会考虑到未来和这个碳的衔接我们基本车型的分值是按照1分来设,我们每个车型中分了很多组,不同车型中差异性很大,这些车型的差异性我们更多的是考虑他们在整个使用周期里面碳减排之间的关系,来设置不同车型之间的转换技术,也为未来乘用车和商用车之间积分打下了基础,我们会重点看不同车型碳减排的路线来设置分值的差异。以上就是我们在整个政策涉及中的几个重点考虑,最后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政策效果的预期。
第一个方面,我们对整个车型设立了年度的新能源的比例要求,会助推整个行业在供给端,来进一步加快整个产品的相关投放,我们预判2026-2028年,有望多增加26.5商用车,2029年有望达到100。未来更多的全新平台车型开发数量也会进一步增加,我们预计到2026年的时候新能源全新平台开发产品的占比将会达到50%以上。最后就是他带来的一个节能减排明显的效果,三年间有望累计能源消耗是17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5000多万吨的水平,对整个节能减排会产生很好的效果,以上是从供给端和大家分享整个商用车积分政策的想法。相信商用车未来更好的节能减排效果的呈现也需要多方协同,期待未来不论是在供给端还是生产端都一起来推动转型。
以上是我的汇报,谢谢大家。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