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
这几天,“本田宣布终止生产氢燃料汽车”的消息让燃料电池汽车行业炸了锅,各种分析讨论在朋友圈沸沸扬扬,归纳起来,主要是两种:一是担忧焦虑,二是宽慰担忧者不必焦虑。
二者总结分析,说明大多数人不是担忧本田,而是焦虑自身。
本田在氢燃料汽车领域是什么地位?
目前全球氢燃料汽车的研发、生产和应用,主要在中日韩美欧,其中销量排名第一的是韩国现代Nexo,紧随其后的是丰田Mirai,截止2020年,二者全球累计投放分别是12717台和12015台。
但如果要追溯,本田在亚洲更具有先发优势。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政府拨款发展氢能,1992年本田先于丰田启动燃料电池车的开发;1999年推出了第一款概念车FCX;2002年FCX就成为了全球首款获得美国EPA认证的燃料电池车;2006年第一代本田Clarity推出;2008年,本田Clarity用于租赁业务,算是步入了商业化。
也就是说,本田在氢燃料汽车的研发、生产、上市和商业化运营方面,都先于丰田和现代。
但一时领先不一定步步领先。按网上大多数说法,本田Clarity全球总销量是1900辆(按我方的算法该数字更低),比丰田和现代要落后很多。
那么本田为什么会停产氢燃料呢?
日企内部人员这样告诉汽车总站网:本田停产现有车型绝不是放弃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而是在进行资源的优化分配,本田一定会卷土重来。
在日本从事燃料电池技术多年,现任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总工程师柴茂荣博士也有同样的看法,他表示,本田不是放弃氢能路线了,而是因为自己体量不够,放弃国内生产,从头开始,与通用一起研发了。
因为本田的四轮部门没有钱,燃料电池技术又不过关,4年前不锈钢双极板生锈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放弃是迟早的事。实际上本田3年前已经停止新车生产了。维持零部件的生产是为了市场上车子的维修义务,当时没有宣布放弃而已。
据柴茂荣博士介绍,2014年,丰田Mirai第一代刚出来,日本对氢燃料国补200万,地补100万(均为日元)。到了2018年,日本国补,地补都变成各100万(日元),但在2020年中,日本政府的补贴增加了25%。
因此也有人认为是由于本田自身存在问题,而且现阶段氢燃料乘用车的定位不符合市场需求,中国发展氢能重型车的战略才是当前的正确选择。
那中国燃料电池行业着什么急呢?
本田要停产其实不是这两天的事儿,2021年6月15日,本田就官宣年内停产Clarity,当时作为行业资讯就有过多处报道,并没激起多大的水花。
再往前挖,这也不是本田第一次停产Clarity,早在2006年第一代本田Clarity推出,但由于价格昂贵销量低迷,就曾于2014年停产。
世界氢燃料发展经历过多次起落,本田这点事儿,完全达不到炸翻朋友圈的热度。可为什么隔了大半个月,本田这次停产会被各几个自媒体重新迅速炒热?
所谓无风不起浪,你关注的必定是你操心的。
在6月之前,圈内有种说法,认为5月或6月,示范城市群名单会正式公布……
然而,并没有……于是……
说穿了,中国燃料电池行业最关心的,并不是本田停不停产,而是担心国家会不会真像文章标题所说“氢能汽车要退潮”……
中国燃料电池从业者到底在焦虑什么?
2020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为1199辆和1177辆,同比下降均超过50%。
下滑50%?
当氢能热起来的时候,广大有识之士和创新团队纷纷进军氢燃料领域,通过从上至下的艰辛开拓,终于让终端用户不再谈氢色变,终于把材料、研发、生产、制造、运营等各个方面凝聚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此时,各地政府一方面对氢燃料发展的高度热情,一方面密集出台的各种发展政策,行外人看着铺天盖地的新闻资讯,无不以为这个行业十分火爆。
于是风投资本纷纷探路,业内人士却无不忐忑:
→ “以奖代补”之后,最终补贴额实在是杯水车薪;
→ 绝大多数地方政府的“热情”落到实处就是“招商”;
→ “不差钱”的地方政府在观望中央政策和“示范城市群”最终名单;
→ “示范城市群”名单难产7个月,让人浮想联翩,忐忑不安……
论“蹭热点”的风险
其实,2020年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国家政策没有出台。所以2020年4月以后至今的这一段时期,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到底怎么补?怎么落实?这处空白停留了一年多。
也就是说,政策空窗期导致了产销量尤其是销量的严重下滑。
直到现在,许多地区和企业推广车辆仍然不敢上牌,其原因就在于目前补贴无据可依。
企业必须要等到示范城市群明确发布的政策通知,确认即将运营地区进入示范群,这时候上牌的才算正式开始。所以现在大家都不敢贸然上牌。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好比古代小媳妇盼郎归,又怕等不回来,又怕等回来丈夫变了心,又不能不等……种种滋味,远方的丈夫是无法体会的。
越等越心焦,突然看到隔壁发生家庭变故,心里“咯噔”一下,生怕自己忙乎几年,最终做了“韭菜”。
论“‘韭菜’的自我修养”
在中国,大起大落的产业数不胜数,在我们身边,就能看到互联网、光伏、动力电池,造车新势力……
站在底层,看到的是竞争,是拼杀;是比996更狠的8107;是光鲜进场,黯然离场;是遍体鳞伤的险胜……
站在高层,看到的是新增市场、就业率;是弯道超车,换道先行;是大浪淘沙,一将功成;是优胜劣汰,去伪存真……
所以,我常常对业内朋友说,不要想着去占国家的“便宜”,不要想着“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猪能乘风飞一会儿,但怎么可能一直御风而行。
就你飞的那一小会儿,不过是昙花一现,娱乐看客而已。
结语
上次笔者写了一篇文章(
《未热先内卷》),有人说是给未势写软文,我懒得回应,因为大家立场不同,自然看到的视野有所不同。
但我仍旧承认,当时那篇文章,是基于未势陈雪松在接汽车总站网受采访时,说的那句“企业的竞争力,在于掌握电堆的研发、掌握资源和市场,具有自己的控制能力和算法优势。”
谨以此言,送给那些担忧焦虑的“韭菜们”。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