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2日,“智慧城市与交通”主题论坛及学术交流会议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成功召开。本次论坛会议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联合主办,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承办,旨与同行探讨如何利用现代化手段和人工智能技术更好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和管理水平。
本次学术会议荣幸地邀请到了来自国内外的9位资深交通专家分享国内外多个城市在智慧城市、智慧道路、车路协同、无人驾驶、新区规划、快速公交高质量发展等交通方面的先进实践案例。会议围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分享并探讨了如何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创新意念、集成和优化城市交通系统与服务、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以及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本次论坛吸引了超过220位来自香港、上海、武汉、宜昌等15个海内外城市从事交通行业研究的高校以及科研机构人员参加,其中既有享誉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的资深专家,也有青年学者和行业人员。
广州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沈颖女士作开幕致辞。她指出,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智慧城市与交通,非常贴合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广州交通发展的实际需要。广州接下来将抓住大湾区建设这个难得的历史新契机,全力推进城市交通高质量、可持续与绿色发展,为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的发挥做好交通支撑保证。智慧交通建设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广州作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接下来将抓住大湾区建设这个难得的历史新契机,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全力推进城市交通高质量、可持续与绿色发展,为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的发挥做好交通支撑保证,也希望各位专家与来宾今后能够加强联系,对广州交通的发展多给予支持与指导,多提出宝贵意见。希望在共同努力下,广州的交通能越来越好,各位嘉宾以后每次再来广州的时候,都能感受到更好的出行体验。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王丰余秘书长作开幕致辞。他指出,本次论坛将以“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为主题,聚焦与城市智慧交通相关的产业进行经验交流和分享,一同探讨如何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创新意念,集成和优化城市交通系统与服务,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改善市民生活质量。这次大会,不仅仅是展示我国目前智慧城市公交的发展水平、探讨未来城市智慧交通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一个总结和交流实践案例的平台。公共交通分会愿意与相关组织机构、协会、企业一起,加强交流,密切合作,努力实现智慧交通产业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为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熊正元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智慧城市是全球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体现了人类生活的美好未来。在探索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过程中,智慧城市、智能交通、交通大数据、交通拥堵治理等交通热点问题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也将成为城市新一轮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当前,我国的“智慧交通”建设正处于发展改善阶段,潜力巨大,技术日趋成熟。希望这次学术会议能为大家提供一个了解国内乃至世界上在智慧城市和交通行业实践案例的平台,并对目前的交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辩论与探讨,促进利用现代化手段和人工智能技术更好提高运输效率和管理水平,缓解交通拥堵,建设美好城市。
论坛主持人、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伟强代表承办方对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真诚希望国内外城市、企业和相关机构共同努力,相互交流,密切合作,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
会上,多位交通行业资深专家分享了国内外多个城市在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方面的先进实践案例,并就目前的交通热点问题进行辩论与探讨。
专家观点速递
杨晓光:车路联网与协同环境下公共汽车交通系统
●车路联网与协同系统是新一代公共交通系统研发进展与发展新趋势。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为交通及相关行业带来巨大变革。汇报中简要介绍了美国、日本的车路联网与协同系统的发展目标和现状。
●近年来,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承担了一大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特别围绕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完成了新一代交通控制与诱导系统等开展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并在国内率先开展“车路协同系统”研究,已成为我国“车路协同交通控制系统”、“交通状态全息感知与交通战略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基地。
●汇报中介绍了同济大学校内测试场和江苏太仓市实地测试区,实现并研发了交叉口碰撞避免、前向碰撞预警、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车速引导等系统。公交车内显示由路侧单元发来的实时信号配时状态,并给驾驶员提示建议行驶车速。驾驶员在遵从建议车速的前提下,可不停车通过信号控制交叉口,或减少停车次数通过信号控制交叉口。并进而提出新一代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需求体系,包括推出公交时刻表运行,实现公交运行优先控制、运营效率、安全性、服务水平、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优化与提升。
杨晓光教授是同济大学著名教授,国家重点学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的主要带头人之一,主攻交通系统工程和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与智慧城市及智能社会的研究。
戴继锋:绿色智慧新城-新区交通规划实践和探索
●汇报着重介绍了如何在新区交通规划中进行突破与创新,坚持公交优先,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顺畅换乘和无缝衔接,打造便捷、安全、绿色、智能交通体系。
●亮点一:科学规划路网密度。落实窄马路、密路网、外围布局交通性干道,内部按城市街道理念设计,提高路网密度,新区内路网密度达到10-15公里/平方公里,合理设计道路宽度。
●亮点二:构建内外衔接的绿道网络,由城市绿道串联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营造独立舒适的绿道环境,设置适宜骑行、步行的慢行系统,与机动车空间隔离。
●亮点三:提高绿色交通和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构建“公交+自行车+步行”的出行模式,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90%。
●亮点四:加强交通与用地布局协调,推广交通枢纽与城市功能一体化开发模式,在公共交通廊道、轨道站点周边集中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交通系统覆盖的人口数量,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80%。
戴继锋现任中规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副院长、深圳分院副院长,在综合交通规划、中微观层面交通治理与整治,交通精细化设计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刘岱宗:没有停车位的城市未来
●汇报引用了大量国内外案例和数据,对比了美国城市以车为本的发展模式以及欧洲城市目前多采用的限制停车供给的发展模式。
●美国城市中1辆小汽车平均拥有8个停车位,全美用于修建停车位的土地占国土面积的30%,占地面积约等于西弗吉尼亚州,但仍然无法满足停车需求。而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城市也曾面临小汽车蚕食城市空间,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的问题,欧洲开始转为限制和减少停车供给,释放土地资源,修建更多的公共空间和步行街,不仅减少了小汽车使用,还改善了环境,城市变得更为宜居。而我国城市的停车位供给普遍偏高,以重庆解放碑为例,远超美国曼哈顿的停车供给。此外,违章停车执法依然车本位,这些状况亟待改善。
●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众多城市正在着手实施停车位改革,通过强化路内停车位执法、重新修订停车位配建政策、扩展现有停车位用途、制定有效的停车动态价格、应用新技术对停车位降需提效、变停车位管理为路缘资产管理等措施和利用市场手段构建一个没有停车的城市未来。
刘岱宗先生现任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在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战略、城市交通政策与规划、未来交通技术与战略、公共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和设计、街道与公共空间设计以及大数据和量化城市领域有超过20年的经验。
丘建栋:以智慧灯杆为节点——深圳智慧道路建设探索与实践
●智慧道路的定义:2016年深圳交通中心率先提出。
●1km智慧道路的关键技术指标:1、完备感知:具备采集10种类型以上数据的能力,数据体现全要素、全时空、全轨迹的特点。2、强大算力:具备对视频边缘处理与“云-边”协同的能力,平均1km支持对100路以上视频的实时计算。3、精准预测:具备短时预测推演与事件仿真能力,支持对未来1小时的预测。
●以新型智慧灯杆为核心载体,深度集成智慧道路所需的设备等,预留未来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场景下新增设备的接口,实现多杆合一与数据整合,并针对各部门业务需求提供数据接入。
●汇报中以深圳侨香路和光明马拉松山湖绿道为案例中,介绍了如何基于智慧灯杆构建可感知、可管控、可运营、可服务的新型智慧道路体系,依托新型传感设备支撑上层系统应用,实现人-车-路-环境的全要素协同管控。避免杆件重复建设,打破信息传输孤岛,实现全道路元素的全息感知。为下一阶段规划建设新型智慧道路提供了经验总结和借鉴价值。
丘建栋先生现任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交通信息与模型院院长。曾在多模式的交通需求模型、交通仿真、车路协同等项目研究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负责开发多个系统平台,并在国内外多个城市成功落地应用。
安向京:技术创新推动智慧物流
●近年来,随着电商、互联网和支付平台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同城配送的业务量正逐年递增。而由于国内劳动人口数量持续下降,按照目前配送效率计算,2020年同城配送人员的缺口将达到100万以上。而同时同城配送的业务量正逐年递增,并在未来预计将保持高速增长趋势。而末端物流是目前成本最高环节,配送成本占物流行业总成本的30%以上。
●无人驾驶技术和物流派送可以契合搭配。目前物流产业正在向无人化、自动化方向转变。在国内部分物流企业已经研发出新一代智能物流配送机器人。这些移动机器人可以识别、躲避障碍物辨别红绿灯,还能自动驾驶、路线规划、主动换道、车位识别、自主泊车等。用户通过面部识别、输入密码、扫描二维码等形式实现快速取餐和快递。
●行深智能团队基于对智慧物流的理解,目前已经落地推出同城配送、城乡配送、厂区物流系列的机器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不依赖卫星导航的多源感知定位技术、基于认知的复杂场景规划决策等技术、和通过自身对周围复杂环境的智能感知、大数据分析从而进行智能决策和车辆控制。
安向京先生,原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导,多年在长期从事地面无人系统的相关科研与教学工作。2003年主持设计了我国第一辆无人驾驶车辆的视觉导航系统,2011年首次完成了长沙到武汉长距离全无人驾驶实验,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保丽霞:智慧高速及交通数据协同共享
●汇报总结了国内城市智慧快速路规划、投资、建设与运营全寿命周期的智慧交通建设经验,以三条典型道路的智慧道路为例,分析了总结了主要系统功能与组成,如杭绍甬智慧高速(涵盖智慧高速公路基础设施、通信与信息系统、智慧云控平台,全面支持自动驾驶,全面利用新能源,实现杭甬1小时通达、全天候快速通行、自由流收费等服务)、延崇高速:智慧公路的试点工程(3DGIS+BIM、车路协同、桥隧设施健康监测及智能养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智能交通全国样板)、深圳侨香路:首条智慧道路(在建设中采用了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让交通运行情况可以全息感知,提高道路交通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重点介绍了绍兴市快速路智慧化工程设计的案例经验。绍兴智慧快速路基础设施结构智能监测系统从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耐久性和使用性出发,实时监测基础设施结构(包含高架桥梁以及道路、地道等)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结构劣化、设备设施异常等,通过评价算法进行结构状态评估并发布预警,及时防止病害的发展扩大,用预养护的思想降低结构大中修投入,从而为运营养护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提高管养水平。
保丽霞女士,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ITS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参与及负责了上海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珠海智能交通系统规划、苏州工业园区智慧大交通规划等工程咨询以及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数据汇聚及辅助决策支持平台的研发。
Jean Grebert:智慧城市与无人驾驶展望
●汇报展望了欧洲城市如何借助大运力交通系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电动车、智能交通为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五大机遇。
①为零排放交通模式提供完整解决方案
②零排放交通系统带来能源管理和服务
③发展城市零排放区和革命性的新基础设施
④零排放交通系统重塑城市形态
⑤随之带来的绿色建筑革命
●以法国城市为例,阐述了建设智慧城市的若干途径,包括:市中心减少和限制私人小汽车使用,减少路内停车位供给转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城市更新策略等。尤其提出了通过提供公共交通设施,缩短大巴黎区与市中心的出行距离。巴黎市的最新交通规划(2024-2050)中,提出增加公交服务50%,减少市中心交通量30%,减少机动车道给予公交以及多人合乘车辆使用、推进汽车共享计划、轨道交通和枢纽站设置停车换乘、出行票务整合等。希望通过一揽子计划后,能实现交通拥堵下降30%,CO2排放下降50%,巴黎周边50公里交通圈内实现1小时出行时间和每天20欧元出行成本的控制目标。还包括自动驾驶技术为巴黎市带来的技术革命包括由个人驾驶行为,转变为车队组合和运营,从共享车道到实现与轨道系统车路协调控制与整合等一系列交通和基础设施重组与更新计划。
Jean Grebert先生是雷诺创新总监、董事会成员、雷诺交通系统研究和创新领域的专家。自2012年以来,他一直致力于未来新型城市交通布局的研究,包括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智慧城市与智慧交通、无人驾驶等方面。
段小梅: 快速公交(BRT)规划设计案例分享
●快速公交(BRT)不是单纯的交通改造项目,它为城市交通和环境整体改善提供了契机。国内外经验证明,结合BRT系统的建设,同步进行城市多交通模式的整合和居住环境的整体提升改造,可带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的数据,迄今全球170个城市建设了BRT系统,总里程超过5000公里,每天承载者3300万人次出行。包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也在建设。但是需要打造更高品质的BRT系统,实现BRT高质量发展,提高公交吸引力,带动城市发展,整体提升景观和居住环境。
●总结广州中山大道BRT的主要规划设计思路和技术创新,包括:
①首创基于客流和停靠线路的车站模块化设计、拼装式组合、装配化建造。
②提出快速公交设计与建设的标准化、模块化、工业化和装配化。
③ 以客流服务为导向的车站建设技术。
④系统运营创新,按运营里程清分票款(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
⑤多种交通模式衔接整合(世界第一个BRT与地铁站厅物理整合的车站)。
●BRT的经济适用性使得其迅速推广到亚洲、非洲、包括欧美多个国家。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BRT网络规划,是我院参与编制的首个非洲城市的BRT项目。在借鉴国内城市BRT系统规划设计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非洲城市特点和客观限制条件,有针对性的提出和探索适应当地特点的BRT系统规划方法。其中运营模式选择、BRT的组织架构和商业模式重组是规划设计的重点,而降低系统造价、减少运营成本、车站模块化拼装、缩短工期和减少交通影响等关键技术则贯穿整个规划过程。
段小梅现任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先后承担过超过20多项省、市重点项目的设计和研究工作,在快速公交(BRT)项目设计方面做出了较为突出成绩,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形成国内BRT项目较为完整的设计思路和技术路线。
王健:可持续城市出行规划与共享巴士服务
●按需出行、共享出行和出行即服务等新概念代表着人类出行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变革趋势。公共交通是智慧城市和宜居城市的核心,共享巴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出行。
●以提高机动性需求和能力为导向,聚焦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畅通的突出问题,把城市主干道上的平均车速作为考核城市交通通行状况的主要指标,导致许多城市修建高架路、大量采用护栏来隔离行车道,刺激私人汽车的快速增长,导致城市道路上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堵,已经影响一些城市的正常运转和人们的安全出行,交通污染更是影响到市民正常生活乃至生命健康。
●可持续城市出行规划(SUMP)突出公共交通优先、步行和骑行友好、调控小汽车;持续扩大轨道交通供应,复兴和改善包括有轨电车在内的路面公共交通,倡导和提升步行和骑行,通过经济、技术、政策等手段遏制和控制私人机动车交通,引导城市地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通发展(更大的交通区域)。
●城市交通演变到城市出行(Mobility)是全球城市治理与运输行业的一个重要概念变革,
●按需出行(MOD)基于运输是一种商品的新概念,服务的构建应围绕出行链的核心原则进行,
●出行即服务(MAAS)把多种交通方式整合在一个平台上为用户提供单一账户的出行解决方案,
● 可持续城市出行规划是指引未来发展的一面旗帜
王健先生是重庆交通大学公共交通学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共交通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亚洲开发银行巴士运营与维护专家,长期关注与研究城市公共运输服务质量与载客能力,积极推进共享出行服务和自动驾驶巴士技术,致力于促进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公平和有效的实施,传播先进公共巴士技术及运营管理经验。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