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三地氢能和新能源车辆招商规划格外醒目。
《方案》里,新能源汽车、氢能等字眼出现频率很高,也和山东省省级氢能规划相呼应。
山东省氢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专家组组长、南京大学教授刘建国曾指出,谋划布局氢能全产业链,可解山东资源型、重化型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低、质量效益差、污染排放重的“心头之痛”。
济南“中国氢谷”、青岛“东方氢岛”两大高地随着《方案》要拔地而起。
该《方案》指出,2020年,济南、青岛、烟台3市至少各新落地1个世界500强企业、2个引擎性项目,构建形成“领军企业+产业集群+特色园区”的推进态势和“项目支撑+政策保障”的运行机制。
到2022年,每个产业集聚区至少新落地1个世界500强企业、1个行业领军企业、一批引擎性重大项目,构建形成主导产业鲜明、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拉动的产业生态圈,园区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
到2025年,落地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项目200个以上,培育形成若干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园区产业规模接近1万亿元。
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共计推出净地104.3平方公里,其中济南市37平方公里,青岛市37.3平方公里,烟台市30平方公里,瞄准“十强”产业前沿方向,聚力打造9大产业集聚区。
一、济南市打造整车整机及氢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建设、智能制造3大产业集聚区
1、整车整机及氢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
位于济南市莱芜经济开发区中南部区域,推出净地13平方公里。大力发展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技术,加快山东重工(济南莱芜)绿色智造产业城建设,全面推动传统整车整机向智能网联绿色迈进,建设全国重要的百万辆商用车研发制造基地、国内一流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发、制造及测试基地。发挥山钢股份、泰山钢铁等工业副产氢资源优势,加大氢燃料电池等产品的研发力度,锻造集氢气制储运加、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制造、氢能产品群全产业链条。
2020年,建设重卡一期、智能叉车、智能物流装备、智能网联整车试验场等一批项目;到2022年,产业规模达到800亿元;到2025年,落地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项目5个,产业规模达到1600亿元。
2、绿色建设产业集聚区。
位于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北部太平街道庙廊区域,推出净地6平方公里。全面整合绿色建设上下游产业链,打造集绿色设计、绿色建材、绿色智能施工、绿色低碳运营、绿色基础设施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建设产业生态圈和绿色低碳智能生产生活先行区。
2020年,成立绿色建筑研究院,开工建设绿色建设产业园;到2022年,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到2025年,落地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项目10个,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3、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
位于济南临空经济区,推出净地18平方公里。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半导体、电子信息、航空等智能制造产业,建设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对德(欧)智能制造合作区。
2020年,加快推进林德气体项目落地和博马科技、艾斯克等扩产项目建设;到2022年,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到2025年,落地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项目30个,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此前的2019年9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发布,致力于打造以园区建设为抓手,以完善氢能源全产业链为目标,以氢燃料电池研发为核心的能源革命新基地,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氢能源产业集聚区和特色产业集群。
《山东省氢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已将“中国氢谷”建设作为全省氢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中国氢谷”园区位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崔寨高新产业城,总体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
二、青岛市打造数字科技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3大产业集聚区
1、数字科技与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
位于西海岸新区国际经济合作区,推出净地4.5平方公里。布局发展数字科技、智能制造两大主导产业。数字科技产业,加快推进海信5G+8K超高清视频、安润封测等项目建设,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及装备制造、新型显示及超高清视频等全产业链,打造超高清视频终端及设备生产基地。智能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和机器人制造,引进工业及服务机器人等整机产品和系统集成,建设集研发、设计、生产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
2020年,推进华大智造、海尔星际物联网、以色列开普路检测设备等项目落地建设,产业规模达到50亿元;到2022年,产业规模达到240亿元;到2025年,落地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项目40个,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2、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
分别位于即墨汽车制造产业集聚区和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共计推出净地21.3平方公里。依托北汽新能源、一汽-大众等龙头企业,加快引进一批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全面突破动力电池、电控系统、轻量化材料等关键部件设备研制,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电器等配套产业,建设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2020年,推进解放新能源轻卡基地等项目落地,产业规模达到960亿元;到2022年,产业规模达到 1250亿元;到2025年,落地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项目60个,产业规模达到1700亿元。
3、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区。
位于平度市南村镇家电产业功能区,推出净地11.5平方公里。依托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北区,以海信家电产业园为龙头,大力发展白色家电整机、智能控制终端、数据传输和处理模块等,打造中国智能家电第一镇。
2020年,推进丹普压缩机、盛阳新材料等项目落地建设,产业规模达到150亿元;到2022年,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到2025年,落地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项目30个,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此前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美锦能源曾与青岛工信局和西海岸新区管委会签订三方合作协议,打造青岛美锦氢能生态科技园,总产业用地规模约2000亩,计划总投资约100亿元。美锦能源董事长姚锦龙曾在《2019青岛氢能产业高峰论坛》上推介过该项目。
青岛美锦氢能科技生态园将围绕氢能产学研一体化,以“一园多中心”的规划思路,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落地新能源整车制造基地、氢能核心装备制造基地、科创孵化中心基地三大中心。
氢能源整车制造基地以氢燃料电池车型为主要发展方向,将建设成为青岛主要的商用车整车生产基地,主要产品包括客车、轻卡、中卡、重卡、专用车、特种车辆,规划产能5万辆/年。
氢能核心装备制造基地规划为两处分中心,首期将建设氢燃料电池膜电极项目、氢燃料电池电堆项目。二期建设氢燃料电池电堆系统总成项目,氢能测试装备项目、高压氢瓶系统项目,规划将生产区、研发办公区,分区设置,综合运用绿色、生态及海绵城市的规划理念,打造分区合理、流线独立、联系便捷、管理高效、生态节能的园林式高科技综合园区。
科创孵化中心基地将建设科创孵化中心和相关配套。设置集中式研发综合体,为研究人员及入驻企业提供研发、办公、会议、实验、资料库、数据中心等功能空间,满足科研需求。
三、烟台市打造高端化工新材料、海洋生物与医养健康、高端装备制造3大产业集聚区
1、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位于烟台开发区大季家街道和潮水镇之间平畅河区域,推出净地13平方公里。发挥烟台化工产业园临空临港优势,加快推进万华化学全球创新中心、百万吨乙烯等项目建设,强化原料药、诊断试剂、光致变色材料等领域合作,打造世界级化工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2020年,推进万华石化增资扩股项目、万润德山原料药项目落地,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到2022年,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到2025年,落地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项目5个,建成世界级化工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
2、海洋生物与医养健康产业集聚区。
分别位于烟台开发区八角街道白银河以北区域、高新区核心区南部、牟平区沁水韩国工业园内,共计推出净地8平方公里。依托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烟台基地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及一批龙头企业,以海洋生物与医药科技研发为特色,以生物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为核心,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国际生物药谷。
2020年,推进智能检测平台项目落地,提速英吉斯医疗器械全产业链总部、蛋白免疫制剂等项目建设,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到2022年,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到2025年,落地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项目14个,产业规模达到800亿元。
3、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
分别位于烟台开发区古现街道磁山周边区域、福山区北部智造芯城,共计推出净地9平方公里。着力突破增材制造、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部件和关键软件,打造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特色功能区、高端机器人、激光智造产业集聚区和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聚焦整车整机、智能驾驶、车联网等重点领域,推进微波光子集成芯片、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油电整车等项目落地,打造汽车全产业链研发及生产基地。
2020年,引进创为新能源总部等项目,推动一汽宝雅新能源汽车等项目落地,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到2022年,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到2025年,落地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项目20个,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方案》内关于编制园区发展规划、推行“标准地”制度、实施精准高效招引、拓展开放合作平台、打造营商环境高地、集中开展推介招引等工作设立工作重点,并明确了主要负责单位。同时《方案》在多个层面进行了保障措施的描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