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
2025年7月10-12日,2025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提质向新,智赢未来”,由“闭门峰会、大会论坛、技术领袖峰会、多场主题论坛、N场行业发布、主题参观活动”等15场会议和若干配套活动构成,各场会议围绕汽车行业热点重点话题,探索方向,引领未来。其中,在7月12日上午举办的“主题论坛九:识变,应变,巩固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优势”上,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梁锐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感谢汽车工业协会给我们非常宝贵的机会跟大家分享关于电池护照方面的进展和心得。今年我们谈的最多主题就是电池护照,可以将电池护照作为一个关键抓手,去找到一个方法论,以提高我们的综合竞争力,与今日论坛的主题叫识变、应变、巩固动力电池发展优势相结合。我觉得
我有三个方面的体会:
第一,锂电池作为以后新型能源体系的一个重要核心技术手段,能够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能够发挥很重要的作用,这个大势是不可逆转的,因为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各个企业都在推行。我觉得三大方面:气候中和、循环经济、负责任商业,都代表我们对于社会发展、企业发展一些哲学重新的定义或者最终的确定。
第二,欧盟电池法规很多人刚开始认为是绿色壁垒,是要阻止中国企业参与到欧盟的业务,但正像过去几十年证明的一样,我们如果不把它当作障碍而把它当作一个上升阶梯,就能一步步提升我们的水平,所以我觉得这是企业不断提高竞争力、不断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必然过程。
第三,从战术上来说欧盟包括国外非常喜欢定规则,而我们中国人最擅长执行。欧盟电池法规要求2027年2月18日以后要电池护照,那我现在就开始做电池护照,欣旺达也非常重视,2023年11月份就成立一个项目组,我也是欣旺达电池护照项目组的总负责人,经过一年半的时间我们电池护照平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包括15个领域、78个指标,并且对于外部的资源协同也做了很多工作,我觉得这个工作还是非常有意义的,今天跟在座各位锂电同行分享出来,希望能够大家带来一些思考。
我今天报告讲三个方面:
(一)锂电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挑战
首先是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应该说对全球ESG政策都产生了根本性影响,据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所有国家都同意的目标,从政策方面大家可以看到有非常多的法规出台,对企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各种信息披露和监管也持续升级,比如说国际上的欧盟CSRD,国内三大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我们今年也第一次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另外国际政策方面也高度关注锂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前只是笼统的说相对比铅酸和铬镍,锂电池是绿色电池,但是由于它里面化合物的含量越来越复杂,在处理和回收这方面难度越来越大,我们要关注如何在锂电池的使用上或者后续的处理、全生命周期管理上达到更高水平。
国内很多法规已经开始超前国外的要求。咱们国家今年2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也是要求我们把这个工作往前做。
同时我们面临最直接、迫切的挑战就是很多客户已经对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指标要求,比如现在做的手机电池、笔记本电脑电池,如果不用绿电生产,客户不会给你更多的订单。动力电池方面也面临很多国际高端客户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刚才我讲的三条:climate neutrality、circular economy、responsible business,都是某个客户最早提出来的,我觉得是对我们很好的指引。包括储能客户,可持续的要求也非常明确,比如说要求哪个时间点要做到100%可再生能源生产,或者整个生产过程的碳足迹等。现在有客户要求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要做到20几公斤的碳排放,这个要求是非常具体且严苛的。
不管从国家政策、内部法规还是我们的客户要求,锂电池行业都面临着多重压力,针对政策、全球倡议、监管,ESG绩效管理和披露方面都要回应这种要求和期待。
另一方面可以看到新能源产业也持续保持增长,去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1800万辆,其中中国销量1286万辆,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接近700万辆,呈现非常好的发展趋势。去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使用量达到900GWh,总体来说已经进入T瓦时阶段。
中国的锂电池行业不仅限于国内发展,很多已经在国外建厂出海,电池制造环节仍然是出海的重头,而欧盟又是我们的主要目的地。针对出海我经常讲三个底层逻辑:1.满足客户要求。2.获取市场机会。3.规避合规风险。我们在全球的投资都是非常清晰的按照这三个方向在做。
另外作为业内人士,我们企业要对自己有深刻自省意识,电动汽车百人会他们做了一个报告,报告显示动力电池从摇篮到大门,每度电差不多100公斤碳排放,离客户给我们要求的20多公斤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欣旺达内部已经做到差不多40、50公斤了,我们有信心进一步降低碳排放。大家可以看到正极材料占差不多40%左右的碳排放,所以我建议大家把重点放在正极材料的碳减排上。
宏观来说我们还是面临很多短板:
1.各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不完善,没有自上而下的可持续发展顶层设计。
2.碳足迹数字化基础薄弱。实际上数字化转型是智能化的基础,也是绿色化的基础。国内碳足迹的数据库比较缺乏,权威性也不够,我们现在用的CLCD等跟国际公布的数据库都有很大差距,所以协会包括电标院现在都在做国内的碳足迹数据库,但要得到国际认可还确实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
3.供应链低碳管理推进不力。我们只知道钴有90%是对外依赖,其实镍差不多也有70%~80%对外依赖,最难管的就是摇篮,由于对外依赖比较大,传导的动力就不足,而且缺乏专业的数字化工具,电池回收技术运营体系也不完善。
4.数据安全问题严峻。因为国际/国内法规和客户要求导致敏感数据出现风险,而且数据出海的政策体系不完善。尤其是电池护照,电池护照实际上是两个护照:一个白本护照,一个是动态护照。白本护照是把企业信息、上游公司信息汇总到一起,相当于个人身份证一样;运营信息再汇总到一起去展示、发布就变成动态护照。但是哪些数据能展示出去就没有标准,现在还说不清楚,但我想最终会解决的,我们协会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着眼于当前面临的情况,这张企业竞争力升维发展的图是我画的,而且跟大家可能也讲了三年,锂电池怎么保持发展优势,占据世界领先地位,实际上是来源于企业的自强自立、不断发展。对于企业竞争力的理论全世界有很多了,学过MBA的都知道,我画的这张图,展示了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首先是基础能力(技术、质量、成本、服务),再高一层次就是建立起适合企业发展的产业生态,保持核心资源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经营模式方面一定要做好数字化转型,最高层次我认为现在已经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阶段。
我今天讲的主题是升维发展,大家也可以对比一下企业现在到哪个维度了,如果说现在还没有到可持续发展的维度,那企业竞争力肯定是不能够满足以后发展的要求,我给大家先抛出我的一些想法。
(二)电池护照助力企业竞争力升维
为什么我们提出来用电池护照支持我们的竞争力升维呢?我们要走出去,就得满足欧盟的电池法规要求、满足电池护照要求,就必须把这几件事情做好:要有全球化的ESG战略、碳足迹的数据库和标准尽快达到互认、价值链做到可持续发展、建立数字化平台、电池护照平台和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平台。我在公司也负责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我非常关注的。
欧盟电池法规要求的碳足迹、尽职调查、电池护照、材料回收都是我们需要面临的课题,怎样拿出你的答案、提出你的对策,我也希望行业能有一个共用的方法去满足所有的要求。
不仅是为了满足欧盟要求,国内要求也是十分迫切的。2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核了通过了《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也提出利用数字化技术加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流向监测,实现生产、销售、拆解、利用全程可追溯。
所以我们认为电池护照会给大家带来很大价值:
第一,从业务上来说可以构建出支撑持续出口的业务能力,比如说电池ID全生命周期可信基座还有中欧双标互认体系。
第二,研发方面可以做到用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加速电池技术迭代和协同创新,最近一直在讲我们电池研发AI体系,我觉得数字化的基础雄厚以后,智能化就会成为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只不过说我们现在能不能有更长期主义、更强韧性、更好协同去做好我们的大语言模型。
第三,供应链方面是我们很大的难点也是一个痛点,如何实现智能化数据赋能到供应链,促使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也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自身做好了还要促进我们供应链,实际上这也是客户对我们的要求。
简单讲一下我们电池护照的功能:
1.数字化平台。基于云服务模式面向产业链,从原材料获取、生产、使用和回收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数据采集和服务的信息系统。
2.数据服务,能够采集所有的核心数据,同时在跨国贸易和流通中证明我们产地身份。
我们现在开发的电池护照涉及15个领域、78个指标,浓缩成五大块核心服务:
第一:全生命周期电池护照的数据采集。1.面向电池企业从“摇篮”到“大门”的数据采集,2.面向主机厂、储能和两轮车制造商,从“大门”到“坟墓”的数据融合。3.全球化运营,实现护照的储存、备份和发行,欧盟有一个GDPR(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这也是要符合它的数据管理要求。
第二:供应链溯源+产品碳核算+企业尽职评估。这也是非常难做的一个课题。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比起软件企业,我们更懂产业、产业链,更能够实实在在收集数据,是非常大的优势。
第三:终端数据的采集与状态评估。大家都知道电动汽车在跑的时候,电池数据是可以收集的,不光对数据进行记录,还可以做一些边缘计算、来预测电池的寿命和安全状态,甚至对出现的一些缺陷提前进行预警,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很早就开始研究了,也做了两个方案:IOT云方案、OBD终端方案,即使离线状态下也可以收集这些数据。
第四:型号开发、数据合规评价。型号开发使用自动取数、合规监控保证我们护照的规模化量产,这里涉及到很多生产、设计、供应链管理过程,都要做非常严格的合规评价。
第五:电池护照运营。采取国内国外的双云架构,海外云作为应用中心对外提供电池护照存储、托管、备份和查询功能,比如用区块链存证、数字指纹来满足公众、利益相关方、NB机构等对我们的电池护照查询。我们准备明年在国内先做电池护照运营,积累经验之后再出海,更能保证我们电池护照的韧性和可靠性。
以上跟大家讲了电池护照的功能,接下来介绍一下欣旺达的基本情况。
(三)欣旺达可持续发展行动
欣旺达1997年成立、2011年上市,现在我们全球手机电池全球第一,占大概30%的份额,动力电池排全球前十,今年上半年我们在国内装机量处于第六位的水平。
我们有五大业务板块:消费、动力、能源科技、智能硬件、创新与生态。有很多我们的新业务孵化。
可持续发展我们做得比较早,从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宣布了“3060”目标以后,我们就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在半年以后,2021年3月22日就发布了我们的碳达峰、碳中和宣言,在国内行业内也是最早提出的,后来建立了我们的行动规划,今年3月21日发布了LEAP可持续发展战略,从Lifecycle、Ecology、Accountability、Partnership四个战略目标,通过12个行动路径来实现我们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了从决策到执行的非常完善的四层管理体系。
我们在全球17个基地都全面强化节能降耗、可再生能源利用、零碳园区建设。供应链管理上,建立了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碳足迹核算方面和TUV、莱因、SGS、西门子都有非常好的合作;低碳产品上,我们也打造了多款低碳典型产品,在每个环节深入分析,不断挖掘节能减碳的空间,比如我刚才所说的部分产品我们基本上能够做到40多公斤的碳排放,回收材料利用可以大幅降低碳排放,甚至可以达到40%左右。
我们也构建了完整的电池回收的体系,电池护照上,我们参加了GBA的全球示范项目,和上汽大通、理想做了两款电池护照试点项目,被纳入全球十大试点项目,成为全球仅有的两家同时有两个项目入选GBA 2024年十大试点项目的企业之一。和西门子也共创发布了欣旺达电池护照平台-西碳迹生态合作版。同时也加入多个可持续发展组织,包括GBA、UNGC、China ESG Alliance等,我们也连续两年参加了COP大会,我本人也刚刚在天津参加了夏季达沃斯论坛,参加了气候相关的高层论坛,和中国气候大使刘振民一起做了关于新型储能发展方面的探讨。
发展过程中也获得了多项可持续发展的认证。包括福布斯中国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50强、中国碳达峰“领跑者”、汽车零部件绿色发展指数Top5等,都是外界对我们可持续工作的肯定。
最后希望我们通过自身完善,不断巩固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优势,携手共建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因为我相信中国企业是善于执行、善于超越的,总能把一个个障碍变成一个个上升的台阶,我也预祝在座的各位,大家共同做大、做强,为中国的动力电池保持领先地位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汽车总站网 www.chianautoms.com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