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庄严宣布,中国力争 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为此,我国构建了双碳「1+N」政策体系,制定了一系列方案力助目标的实现。正值“双碳”战略提出三周年之际,中国氢能联盟特此面向全社会发布《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数据手册2022》,为我国氢能产业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并由此开启2023年氢能科普月。
近日,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重要研究成果《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数据手册 2022》(以下简称《数据手册 2022》)。
氢能已成为世界各国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擎画了国家能发展蓝图,标志着我国氢能产业“1+N”政策体系初步设立。在此背景下,本书秉持“立足中国,放眼全球”的视角从政策标准、生产消费、产业动态与区域发展四个方面构建数据统计体系,以量化的形式系统且直观展示国内外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情况,以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9月14日,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已经发布凝练氢能产业发展观点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报告2022》,与之配合发布的《数据手册 2022》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撑。
《数据手册 2022》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政策标准,阐释全球重点国家氢能政策标准发布情况,梳理我国氢能政策顶层设计与地方氢能政策框架;第二部分是生产消费,解读全球与我国氢能供需格局及全球氢能贸易情况;第三部分是产业动态,分析我国氢能技术创新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市场主体最新进展;第四部分是区域发展,覆盖我国当前正在形成的各类氢能产业集群。以下为《数据手册 2022》核心内容:
1、各国陆续公布氢能战略,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
截至2022年底,全球公布氢能战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41个。已经发布国家氢能战略的国家覆盖全球GDP超80%的主要经济体,其中制定碳中和目标的多达35个。中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计划,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欧盟委员会出台《欧盟氢能战略》,计划到2030年,欧盟的电解槽容量将达到40吉瓦,以生产可再生氢。日本《氢能基本战略》设定到2030年,形成30万吨/年的商业化供给能力,氢气成本达到3美元/公斤的目标。加拿大《加拿大氢能战略》计划到2030年,生产400万吨氢气,减少4,5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2、全球氢气生产规模增长,中国氢能交通、工业、发电应用领域稳步推进
2022年,全球氢气生产规模超过10,500万吨,全球清洁氢项目密集落地,已投运电解水制氢项目数量级规模持续提高,截至年底,项目部署总数达到277个,总规模达到585.6兆瓦。同年,中国氢气产量约3,533万吨,主要集中在西北、华东和华北地区,合计占比74%,氢气整体消费领域集中在化工及炼化行业,约2,851万吨。交通方面,中国2022年新增燃料电池汽车3,367辆,截至年底,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万辆,达到12,682辆;发电方面,截至2022年底,中国累计建设运营燃料电池发电与热电联产项目达到57个,总规模超12兆瓦。工业领域,中国工业用氢聚焦化工、钢铁领域,氢基化工和氢冶金项目步入建设期,持续探索可再生氢替代试点示范,推动新技术工艺和管理规范实施。
3、中国氢能技术不断进步,氢能产业逐步孵化
技术方面,针对氢能55项细分技术方向,涵盖氢能制取、氢能储运、氢气加注、燃料电池、前沿交叉、氢安全及品质管控六大技术部分,中国有2项技术处于领跑阶段,有19项技术处于并跑阶段,34项处于跟跑阶段。领跑技术平均领先2~3年,其他技术平均落后3~4年。处于并跑与跟跑阶段的53项细分技术中,有33项细分技术差距缩小,以车载三型瓶、燃料电池系统、空压机、双极板为代表的5项技术快速缩小。
企业方面,截至2022年底,我国氢能相关企业和机构已有2,700家,开展氢能业务或布局的上市公司近200家,总市值超5万亿元。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98家央企中,已开展氢能相关业务或布局的达到48家,数量占央企总数的49%。中国氢能产业尚处于早期孵化阶段,近五年,相关企业发起217起投融资,投融资大多位于Pre-C轮以前阶段,占比58.1%,其中2022年Pre-C轮以前阶段占比72.9%。
4、中国形成氢能产业发展集群,推动区域发展
2022年,中国各地方政府依托政策、资源、资本和技术装备优势,已初步形成三种氢能产业发展集群。一是可再生氢大基地集群,充分发挥自身可再生资源优势,通过“风光水氢”等多能互补模式制备可再生氢,以低成本制氢为先导方向,“自上而下”引导全产业链布局建设。二是终端应用示范集群,依托扶持政策、产业基础和应用场景等优势,以拓展交通、化工、建筑、能源等丰富应用场景为抓手,“自上而下”构建良好的氢能发展产业生态。三是技术装备创新集群依托资本、人才和技术等创新要素集聚优势,以全产业链技术装备研发突破为重点,建立健全产业技术装备体系,支撑供应链与示范应用,提升建设水平。
此外,中国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发布,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为牵引,逐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构建完整产业链。
中国氢能联盟持续推动国家级氢能智库建设,研究成果广受关注。中国氢能联盟与IEA、IRENA、FCH-JU以及RMI等国际组织联合发布《中国耦合CCUS制氢机遇》《氢能平价之路》《绿氢政策指南》《绿氢降本路径》《氢谷—世界氢经济洞察报告》《开启绿色氢能新时代之匙:中国2030年“可再生氢100”发展路线图》等研究成果,在2023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中国绿色氢能发展路线图》,与机械工业出版社发布中国氢能联盟氢能科普系列丛书《氢能革命:清洁能源的未来蓝图》(翻译),连续四年发布《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报告》。
《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数据手册 2022》专业性强、内容充实,作为中国氢能联盟专研数据的参考手册,全面展现出国内外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情况,以明确政策标准、分析生产消费、更新产业动态、研究区域发展,构建数据统计体系模型,为我国氢能产业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推动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