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重卡的“降本红利”,为何成了议价软肋?

热点观察
当前,电动重卡交付的新闻频发,其“经济神话”正在全国货运圈快速传播。
比如,某用户驾驶某企业的纯电牵引车往返于矿区与港口,一年省下10万元燃料成本的故事。
又或者,某运输公司将10台柴油车替换为电动重卡后,单车年省7-10万元运营费用的案例。
但实际情况是,当用户(尤其是散户卡友)购买了电动重卡后,省钱的喜悦尚未散去,另一股寒流已悄然袭来。
多位用户发现:货主得知电动重卡运营成本下降后,开始系统性压低运费报价。理由是:你们电费便宜那么多,让点利很正常。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表面看电动重卡的成本结构具备碾压性优势:
比如,能耗成本下降。以一辆6×4牵引车为例,按柴油均价7.5元/L、工业电价0.6元/kWh计算,传统柴油车百公里油耗成本约240元,同工况电动重卡仅需72元。
维保支出精简,电动传动系统结构简化,年均维保费用比柴油车低1.2万-1.5万元。
政策红利加码,国家以旧换新政策鼓励用新能源重卡淘汰燃油重卡,并给予实际的资金补贴。
这些都让用户对电动重卡充满信任和向往。
但是,当电动重卡渗透率飙升,货运市场的定价机制开始扭曲。货主敏锐捕捉到成本变化,认为“电动化=降本=压价”。
多位卡友反映,市场上使用电动重卡的报价普遍低于正常的市场价格。
煤炭、砂石等低附加值货物运输领域,电动化渗透率最高,运价被挤压幅度最大。
电动重卡的成本优势,在货主压价与行业竞争的双重夹击下,正被快速稀释。
运价压制的多维动因解析
电动重卡引发的运价重构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多重变量交织的结果:
供需错配的市场失衡:电动重卡的快速普及与货运需求增长的滞后形成尖锐矛盾。
最新终端上牌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重卡累计销售7.92万辆,同比增长1.86倍。
这种爆发式增长导致港口、矿山等封闭场景运力过剩。以短倒运输为例,上游玻璃、水泥等行业减产引发"货少车多"现象,货主通过集中招标形成绝对议价权。
同质化竞争加剧内卷:当大批车队涌入港口短倒、矿区运输等标准化场景,为争夺有限货源,部分电卡车队主动降价竞标。比如,木垒县一次性交付130台创维电动重卡,200台徐工新能源重卡奔赴华北……这类区域性运力激增直接拉低了当地运价水平。
技术局限制约场景突破:目前由于电池技术的限制,主流电动重卡续航主要满足短途运输,严寒地区电池衰减高达40%。这使得超过500公里的干线运输仍依赖柴油车,限制了电动重卡的高价值场景拓展。
同时,电动重卡需依赖固定充电网络,车队往往与核心货源深度绑定,形成"生态圈"式运营。但货主通过控制货源间接掌控定价权,导致车队被迫接受低价运输。
破局之道: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的升维路径
面对困局,企业正通过技术协同与模式创新开辟新赛道。
补能方面,布局“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利用分布式光伏发电,将补能成本继续压缩;采用换电模式,规避电池衰减风险的同时还能提高补能效率。
比如,广州试点的"换电+TaaS"模式将运输成本与里程绑定,货主按公里付费,司机收入与效率直接挂钩。
技术创新方面,比如超充技术的研发与使用,华为兆瓦级超充技术在干线场景中使日均运营里程突破600公里,单位成本下降15%。
轻量化与能量回收技术,采用碳纤维驾驶室、铝合金车架等材料,可降低电动重卡自重,增加货物运载量。结合能量回收系统,降低综合电耗,提升实际运营收益。
场景重构的价值挖掘,比如可以将电动重卡与高附加值货品绑定,冷链医药、精密仪器等货主愿为零排放、恒温运输支付溢价。
或者可以聚焦高频短距运输(200公里半径圈),通过日均3趟高频运营摊薄成本。
总之,当电动重卡的TCO(总拥有成本)优势真正转化为司机收入提升时,这场货运业的能源革命才真正跨越临界点。显然,走好这条路还需要时间,以及行业共同努力。
……
 
 
近期电动重卡交付资讯盘点
宇通新能源重卡批量交付汇海物流
2025年7月23日,山东汇鑫发展集团旗下汇海物流,与宇通重卡联合举办 “绿动未来 智领新程” 新能源重卡批量交付仪式。首批25辆宇通新能源重卡投运。
电动重卡的“降本红利”,为何成了议价软肋?
陕汽集团携手特来电深化战略合作
7月23日,陕汽集团与特来电正式达成深化战略合作共识。双方将以产品创新与技术突破为核心,携手构建新能源重卡高效补能体系,为行业用户创造可持续价值。
双方近期在重庆联合完成的900A大功率快充技术验证,已实现“一分钟充入十度电”的高效补能突破。
电动重卡的“降本红利”,为何成了议价软肋?
200台徐工新能源重卡奔赴华北
7月23日,徐工汽车发布消息称,近日200台徐工新能源重卡在华北区域火速集结、交付用户,奔赴当地砂石运输和城市建设一线。
本次交付的产品涵盖433度牵引车、600度牵引车、800度牵引车及433度自卸车等多款车型。
电动重卡的“降本红利”,为何成了议价软肋?
零一汽车获得5亿元A轮融资
7月23日,新能源智能重卡制造商零一汽车宣布完成5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自动驾驶头部企业Momenta、兴杭创投及辰韬资本联合领投,国发文鑫、娄东产业基金、德迎资本、新景富盈、元璟资本、财通资本、活水资本、老股东天善资本等共同参与。
此次融资将重点投向新一代正向研发平台量产及无人驾驶卡车规模化落地,为零一汽车在新能源智能重卡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注入新动能。
电动重卡的“降本红利”,为何成了议价软肋?
北京重卡蓝梦新能源品牌发布
7月22日,以“为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为主题的北京重卡蓝梦新能源品牌创新发布,发力新能源赛道。
蓝梦品牌家族包括蓝梦7和蓝梦9。其中,蓝梦7引领纯电重卡进入中高端时代;作为“新物种”的蓝梦9就是一台“卡车机器人”。
蓝梦7基于追梦中高端平台开发,采用宁德时代第四代电池,400度电实现更长续航,每公里仅需0.6元。此外双电机电驱系统,峰值功率可达460千瓦,打造澎湃动力;六合一电控采用3挡高能量回收技术,能够实现60%的能量回收率,电耗更低,续航更长。
电动重卡的“降本红利”,为何成了议价软肋?
重汽成商向巴蜀物流集团交付200台V7-X新能源重卡
7月18日,中国重汽集团成都商用车有限公司举行仪式,成功向巴蜀物流集团交付200台V7-X新能源重卡,并携手宁德时代与巴蜀物流共同签署了《100台底换重卡&充换电站战略合作协议》。
此次交付的车型采用400度宁德时代充换一体电池,支持双枪快充与快速换电,具有续航长、能耗低、更安全的优势。
电动重卡的“降本红利”,为何成了议价软肋?
创维汽车与木垒顺达完成500台新能源重卡签约
7月16日,创维汽车与木垒顺达500台新能源重卡战略合作签约暨首批百台交付仪式在新疆木垒县成功举办。
本次交付的NJL4250KEKBEV全新6×4纯电牵引车搭载宁德电池,通过整车控制策略优化+自研VCU,结合多模式制动能量回收技术,大幅降低行驶能耗。同时,标配双枪400A快速充电,支持双枪600A补能,可选装三枪充电方案,提升运营效率。
电动重卡的“降本红利”,为何成了议价软肋?
 

主页 > 新闻资讯 >


读者留言

看不清?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