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面对产销量大幅攀升的喜人局面,政府高度关注行业中出现的非理性竞争和质量安全隐患。
2025年7月16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情况的汇报,明确要求从多维度、系统化出发,压实各方责任、整治乱象,确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
当晚,新华社对会议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强调要加强成本调查与价格监测、强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以及督促重点车企履行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60天的承诺,构建长效治理机制,推动新能源汽车由“量的冠军”向“质的标杆”转变。
7月20日晚,工信部装备中心发布消息显示中央第四指导组更深入调研,与行业龙头和协会展开专题座谈,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源头治理,强化政企协同,推动非理性竞争整治常态长效化,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政府主管部门空前重视,针对性政策举措陆续出台
政府在多场重要会议和调研中不断推出针对性政策,显示出遏制价格战、维护公平竞争的坚定决心。国务院常务会议并行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系统清理制约居民消费的不合理限制,优化以旧换新等政策,以扩大内需为基础,提升产业内生动力。
![]()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通过召开行业座谈会、发布倡议书等形式,从源头到过程加强监管,督促企业落实合规定价和质量标准,防止“配置缩水”“零部件缩水”等现象,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市场秩序。
同时,中汽协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明确反对低于成本倾销、虚假宣传和无序价格战,呼吁行业同心协力,共建良性竞争生态。
无序竞争易导致汽车产品质量问题及出海不良影响
近期,以无序价格战为表现形式的“内卷式”竞争不断升级,不仅侵蚀企业利润,也对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形成严重冲击。中汽协数据显示,自5月23日以来,多家车企大幅降价,多品牌竞相响应,引发新一轮降价狂潮。业内普遍担忧,无序降价可能导致车企通过降低材料标准、精简测试环节等方式压缩成本,从而带来安全隐患和可靠性下降,甚至引发更多召回事件,严重侵害消费者利益。
同时,质量和可靠性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差距,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出海”设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强调,要坚持源头治理、严格市场准入,以可靠性提升工程为抓手,加快建立从设计、生产到售后全过程的质量管控体系,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应对国际“质量牌照战”打下坚实基础。
行业企业应对从严质量监管实现合规的建议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日趋严格的监管,企业应以质量和合规为核心竞争力。
![]()
基于政策文件提炼,从官方视角的建议:
一是健全供应链账期管理。落实不超过60天支付账期承诺,保障零部件供应商现金流稳定,防止链条断裂或“配套缩水”。(政策依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工信部座谈会);二是强化生产一致性监督。邀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批量车可靠性抽检,建立问题反馈闭环,推动车企持续整改。(政策依据:质量和可靠性提升工程)
基于行业现状,深度剖析得出的结论性建议:
一是精准差异化竞争。摒弃简单降价比拼,依托场景化需求(如智慧网联、超充服务、换电生态)设计套餐化产品,用可量化的服务指标构建卖点壁垒。二是构建用户信任生态。通过“透明质保+智能远程诊断”两大手段,在线展示实时车辆运行数据,提前预警并主动召回,营造品牌安全口碑。
基于汽车总站网的独家建议:
一是以“数据背书”驱动迭代。建议车企与行业协会共建开放数据平台,汇聚车辆使用与维修大数据,向社会化研究机构开放,推动产品设计与标准同步优化。二是探索“合规金”激励机制。可在行业内部设立“合规发展基金”,对质量表现优异、违规率低的企业进行专项扶持或税收奖励,引导全行业形成优胜劣汰的长效竞争格局。
|
作者: 总站网政策分析组 来源: 汽车总站网原创 时间: 07-21
主页 > 新闻资讯 >
- 上一篇:2025上半年轻卡销量分析
- 下一篇:工信部第397批换电卡车公告:轻卡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