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无人驾驶出租车来了:美国无人驾驶领跑全球背后,老给车企“开绿灯”?

最近半年,人们对无人驾驶的关注度空前高涨,最大热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萝卜快跑,一个是特斯拉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特斯拉无人驾驶出租车来了:美国无人驾驶领跑全球背后,老给车企“开绿灯”?
就在昨天,马斯克在特斯拉财报电话会上透露,Robotaxi将于10月10日发布,有可能在今年年底、最迟明年投入使用。马斯克甚至扬言,特斯拉的无人驾驶出租车系统能够在世界任何地方工作,不限于特定的地理区域。
无独有偶,几乎在同一时间,谷歌母公司Alphabet在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表示,将在未来几年内在其无人驾驶子公司Waymo上再投资50亿美元(约合364亿人民币)。
Alphabet认为,Waymo无人驾驶出租车是其创新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的例子,这一轮50亿美元的融资将使Waymo能够继续打造世界领先的无人驾驶技术公司。
无论是特斯拉还是Waymo,美国科技企业对抢占全球无人驾驶市场已经是志在必得。也将中美之间的无人驾驶竞争推向白热化。
中国的无人驾驶经历数年发展,已在落地上初见成效,尤其是以萝卜快跑为代表的无人驾驶“国家队” 已经做到规模化、常态化测试,也是我国唯一有希望站上国际舞台,与Waymo、特斯拉一较高下的“王牌”。
不过,当前我国无人驾驶的发展却遭遇人机关系、社会接受度方面的挑战。很多人已嗅到了危险的信号,特斯拉入局Robotaxi或成为搅动中国无人驾驶市场的一只大鲶鱼。
在如今中美无人驾驶竞赛的白热化阶段,我们不应被短暂的阻力困住,这是一个必须要争夺的技术高地。
美国无人驾驶步伐再加力:特斯拉入局开卷行业
无人驾驶是一个竞赛门槛相当之高的技术高地,近年来,该领域的大国交锋不断经历风高浪急的势潮,尤其是中美无人驾驶的对决日渐激烈。
最早入局无人驾驶占得先发优势的美国,仍没有放松,而是愈发跟紧,近两年来加码动作频频,意在跑赢这场全球竞赛。
特斯拉入局就是一个开卷行业的强烈信号。今年3月,特斯拉在无人驾驶系统FSD V2上取得突破,其可以做到以高度拟人化的状态驾驶,被认为是无人驾驶的下一代解决方案。4月,马斯克高调宣布特斯拉将在今年8月发布Robotaxi。到4月底马斯克来华时,很多人猜测其是想要推动FSD业务落地中国。最新消息是特斯拉的Robotaxi改期到10月10日发布了,但不夸张地说,如果特斯拉在中国销售的180万台汽车全部装载FSD,就将在中国拥有180万台无人驾驶汽车。
把视角转向另一个维度,近年来资本持续助力为美国无人驾驶创业公司研发和扩大市占率加速。据新战略低速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所不完全统计,2023年国外无人驾驶领域披露融资35起,融资总额约 180亿元。从企业地域分布来看,融资笔数最多的是美国企业,共 18 家企业披露融资 20 起,融资总额约 122 亿元,其中无人驾驶卡车创企Aurara 在去年7月融资8.2亿美元,拿下该年度全球无人驾驶融资额之最。
得益于先发优势、资本加注、创业公司活跃等因素,美国无人驾驶公司目前在无人驾驶道路测试和商业化运营等方面抢跑行业。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交通管理局(DMV)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球无人驾驶道路测试的主要基地硅谷,2013年,全球有21家公司共计1603台Robotaxi车辆在这里进行了近1000万公里的道路测试,其中规模TOP3的公司分别是通用的Cruise、谷歌的Waymo和亚马逊的Zoox。
在测试里程上,2023年,Waymo年累计里程数达到590万多公里,加州其他所有无人驾驶公司竞争对手的累积里程加起来都没有Waymo多。Cruise的累计里程为94万公里,但其无人驾驶车队是美国规模最大的,尤其在去年,它的车队数量快速扩增了200台。
美国何以成功:政策绿灯大开、企业“放马开干”
美国十几来在无人驾驶领域保持长盛的要诀与其政策与立法的引领作用密不可分,让立法走在前面去领航产业的发展,以保持全球领先的目标。
在一项新技术规模化推广前,由于先验经验的缺乏,立法往往是后置的。但在发展无人驾驶上,可以看到美国在相关政策、标准制定上相当灵敏,一边探索,一边针对性推出政策。
作为最早展开无人驾驶路测的国家,美国自2015年开展无人驾驶开放区域测试。次年,美国交通部就推出了一项“无人驾驶试点试验场”计划,在2年内该计划确立了10家试验场,分布在九个州。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很多无人驾驶政策都开创多个先例,对全球无人驾驶行业标准制定和立法都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政策先行,也为无人驾驶企业一路绿灯护航。
2018年底,Waymo开展无人驾驶出租车试运营,标志着美国率先迈入无人驾驶商业化阶段,当年有约60家无人驾驶创企拿到了加州无人驾驶路测牌照;
2022年,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宣布了一项历史性决定—无人驾驶车厂不再需要为全无人驾驶汽车配备手动驾驶控制系统,为全无人驾驶汽车大规模商用落地大幅度扫清障碍;
2023年8月,美国旧金山批准Robotaxi在全区域、全天候商业化运营,开全球先例。由此,旧金山成为美国第一个实现无出租车全面商业化的城市。
立法加速对美国无人驾驶公司在技术创新和落地上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Waymo 这一全球无人驾驶“霸主”的扩张之路,就显著受益于政策利好。
2017年4月,Waymo获准在凤凰城首次面向大众展开无人驾驶汽车测试;2018年12月, Waymo终于获准推出付费无人出租车服务 — Waymo One,10年漫漫研发路,一朝加速,正式开启商业化,这也是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商业化进程的里程碑事件。
今年,Waymo的商业化扩张再因政策获批而加快。3月初,短短几天内,Waymo就拿下了两次审批。3月1日,Waymo扩张计划获得加利福尼亚公共事业委员会(CPUC)的批准。此次扩张后,Waymo新增运营面积超1200平方公里,无人驾驶汽车可以驶入洛杉矶、旧金山等美国最繁华的城市区域;3月5日,Waymo获准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为员工提供无人驾驶乘客服务,覆盖奥斯汀市内43平方英里的区域。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次获准前夕,部分民众因担心就业机会被挤占,制造了对Waymo无人车蓄意破坏、甚至纵火焚烧的治安事件。尽管如此,美国车辆管理局、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等仍对Waymo给予充分支持,通过了其扩张计划。显然,误解和质疑难阻挡美国发展无人驾驶的脚步。
中国的启发:政策步子还应迈得更大一些
站在无人驾驶的国际赛场上,立法更要竞速。
光大证券研报认为,当前高阶无人驾驶落地的关键仍在于技术兑现(端到端大模型上车或加速无人驾驶技术迭代)+ 政策催化(法规完善以及政策扶持上下游产业发展)。
从技术上看,中美无人驾驶技术并驾齐驱,但如果美国如果继续加速,很可能会和中国拉开明显差距。在政策和相关标准立法上,可以看到中美间还存在显著差异,美国政府采取立法先行的方式,而且在政策上相当激进,既教育大众减少了技术推广的阻力,也让无人驾驶企业放开手脚,用更短的时间见到技术创新和落地的成效。
相较之下,在无人驾驶政策和立法等方面,我国的步伐相对缓慢。
如今在中国,尽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重庆等十几个城市都在发展无人驾驶,但都是在限定区域和时间的小范围商业化试运营。在政策上,北京、深圳、上海等大城市推出了一些地方性立法或征求意见稿,但尚未有任何一个城市开放如此激进的政策。此外,在国家层面上,还缺乏立法引领。
无人驾驶行业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必须要在实际应用中发展。无人驾驶驶向商业化道路,驶向大城小巷,同时要做到更安全,必须要依靠大量真实场景的数据支撑。这个过程,需要获得相关政策、立法的支持。
无人驾驶落地即将迎来临界点,相关权威调查预测,到2030 年左右,无人驾驶出租车将实现商业化。全球无人驾驶玩家都将为此吹响冲刺号角,一场中美暗战又将开启,在这个窗口期,我们的立法保障应该快速跟上。

主页 > 新闻资讯 >


读者留言

看不清?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