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两会氢能声音:建立氢车碳交易机制,放宽氢基能源项目建设的区域限制......

日前,全国各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在此期间,多地提出有关氢能的提案及建议,本文进行简单汇总。

各地两会氢能声音:建立氢车碳交易机制,放宽氢基能源项目建设的区域限制......

北京市

北京市人大代表、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库研究员张夕勇提交书面建议,关注重点包括“推进京津冀氢能城市群建设”、“推进京津冀地区芯片产业链协同发展”等。

张夕勇建议,依托京津冀城市群较好的氢能产业基础,加强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充分发挥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清洁、高效、续驶里程长等优势,加快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从城市内向城市群推广,促进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替换传统商用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和区域内商用车碳减排。

在提高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方面,张夕勇建议,成立京津冀地区面向车规级的国产化芯片的全链条产业联盟。

“京津冀城市群是国内最早开展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研发和示范应用的地区之一,经过二十余年的产业培育和发展,产业生态圈初具雏形。在研发实力、产业基础、政策环境、应用场景打造、示范推广方面具备明显优势,能够有力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张夕勇表示,京津冀城市群氢能产业的发展,既是贯彻和落实国家重要战略部署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协同纵深发展,实现交通领域深度脱碳的重要路径和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必然要求。

他建议,要充分利用京津冀城市群的资源禀赋与产业互补优势,在政策、氢能保障、氢气加注、车辆场景应用、液氢产业等方面协同发展,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商用车的规模化推广,2025年实现累计推广2万辆,建成加氢站180座,实现年减碳约130万吨,2030年实现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累计推广15万辆,累计建成加氢站1000座,实现年减碳约1000万吨,将京津冀城市群打造成全国的氢能示范先行区。

此外,张夕勇指出,现在还没有针对氢燃料电池车辆的碳交易机制,建议建立氢燃料电池碳交易机制,弥补车辆购置成本、使用成本较高的问题。

河北省

近年来,“氢港”在世界范围内“多点开花”,国内外纷纷加快步伐布局“氢港”,带动了当地的“氢经济”快速发展。此种背景下,河北省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出台了《河北省氢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相关规划和实施方案,推进氢能多领域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氢能全产业链。不过,目前河北省氢能发展依然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和挑战。

对此,河北省委集体提案建议:

(一)构建新型的氢能制造体系,打造氢能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探索完善我省氢能产业前瞻性规划和政策体系。明确发展目标、任务、路径和措施,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氢能产业链各环节。二是加快引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形成氢气制、储、运、注、用等全生命周期,培育氢能装备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打造创新型氢能装备制造的产业集群。三是持续推进氢冶金技术研发。依托河钢、首钢京唐等钢铁龙头企业,以及唐钢设计院、华北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国际知名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共推一批氢冶金示范项目,做到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

(二)建设国际化的氢能港口,打造氢能产业聚集地。一是建设港口氢能示范区,打造绿色“氢港”。增加氢能在港区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包括燃料电池轨道交通、分布式发电、备用电源、港口机械等。二是开拓氢能国际贸易的“贸易+技术创新”新模式。加强与日、韩、俄等周边国家地区的合作交流,利用临港钢铁、化工等产业副产低成本制氢,实现我省氢能产业链与国际氢能市场的互补互通,打造东北亚枢纽型氢能港口。三是营造良好的氢能产业发展环境。积极借鉴国际氢能港口发展先进经验,打造氢能产业聚集地,推动我省参与国际氢能产业分工,促进港口氢能综合利用和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超前规划港口氢能基础设施,打造先进的氢能物流体系。一是打造以氢能重卡为主的港口氢能物流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卡运输“柴改氢”示范区。利用临港重化工、钢铁冶金及港口物流重卡应用场景优势,积极与重卡汽车公司、氢能科技公司以及中石化等大型央企共建氢能产业生态,打通氢燃料电池、整车、加氢站、氢气供给及车辆运营的产业链条。二是适度超前、科学规划沿海港口加氢站网络体系。探索现有加油站、加气站与加氢站合建发展模式。依托我省临港化工副产氢企业,以焦炉煤气制氢为主要氢源,建设港口氢气输送管道。三是加强氢能物流示范项目品牌建设。借助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政策优势,加强与京津在科技、人才、资本、市场服务等方面的引进合作,打造区域内氢能产业协同发展的典范城市。

吉林省

“氢能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近年来备受关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来推动与氢能相关的产业布局并提出‘氢经济’的相关概念。”吉林省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研究员 王振新表示,在各方争相布局氢能源产业的背景下,吉林省也应在氢能源产业上持续发力,夯实氢能源产业基础,拓展氢能应用场景,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

王振新委员认为,吉林省风光资源富集,人文科教优势突出,发展氢能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氢能的制取、储存、运输、应用等仍存在许多技术问题和挑战亟待解决。

“一种能源,如果无法安全、高效、低成本运输,就无法使供给侧和需求侧有效衔接,也就难以实现大规模应用。要让氢能真正发挥价值,成为未来能源,一定要总体布局,突破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王振新委员表示。

对此,王振新委员提出,应通过氢能相关产、学、研、用等领域的深度合作,组建相应的产业协会,建设好产学研用创新平台。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在电解水制氢、氢燃料电池等领域进行技术攻关,并积极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健全产业标准体系,进而为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提供成熟的产业依托和试用平台。

王振新还提出,开展氢能相关科普教育,“可以在科技馆等科普场所设立氢能相关科普展品。让公众认识到在具备较强的技术支撑和安全运行管理能力的基础上,按照规范操作和使用,氢的安全性是可控的。”

重庆市

近日,重庆市两会上,重庆市人大代表、九龙坡区委书记李春奎做出:深化能源共保互济,加快建设成渝“氢走廊”“电走廊”的报告。

其中指出,打造集氢能科技园、产业园、产业示范应用基地于一体的“西部氢谷”,力争到2025年集聚核心企业30家、实现产值100亿元。

行动计划方面:一是聚焦补链强链,推动氢能产业集群化。发挥博世氢动力、国鸿氢能带动作用,积极引进一批与燃料电池相关配套企业,全力招引制氢、储运、氢能应用等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氢能源商用车生产基地。

二是聚焦成型成势,推动基础设施规模化。编制综合供能服务站专项规划,合理布局一批加氢制氢基础设施,鼓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改扩建加氢设施,力争到2025年建成加氢站10座。

三是聚焦示范引领,推动应用场景多样化。依托“成渝、渝万”氢走廊,争取开通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线路,不断扩大氢燃料电池车在短驳运输、城市环卫、干线物流等领域示范运用,谋划打造一批搭建有基础、运营有效益、推广有市场的典型应用场景。

四是聚焦数实融合,推动生产服务智能化。深化人工智能、数字孪生、5G等新技术与氢能产业融合发展,支持打造氢能产业“灯塔”工厂,构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品服务、库存物流等数据协同“一张网”,不断释放出乘“氢”加“数”的澎湃动力,示范引领新型工业化不断取得新成效。

上海市

近日,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林华提出《关于加快推动上海市氢基能源创新发展的议案》

提案指出:一是在部分创新发展示范区域,先行开展氢基能源示范,支持相关产业配套项目在非化工区落地。适度放宽氢基能源项目建设的区域限制,将有助于推动氢基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广东、山东、河北等地已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允许非化工园区建设氢能项目。建议上海市适当放宽依托产业配套的氢基能源生产项目的区域限制,允许规模适度、风险可控的项目在非化工区落地。

二是开展绿色低碳循环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实现城市废弃物的资源化深度利用。林华在提案中提到了上海市2023年度第一批零碳创建园区“黎明生态园”和2023年浦东新区区级特色产业园区“浦发·零碳绿谷”。他建议依托这两个园区内的城市湿垃圾沼气和垃圾焚烧烟气二氧化碳捕集设施,配套光伏制绿氢、制绿甲醇设施,建设上海零碳绿谷资源深度利用耦合绿电制绿甲醇一体化项目。通过“零碳绿谷模式”的优化与创新,将为破解城市固废处置困局、助力构建节能减碳和产业转型新发展格局提供特色样板。同时,建议充分盘活黎明生态园区现有土地资源,开展废弃物绿电耦合制绿甲醇一体化应用示范,打造“浦发·零碳绿谷”资源双循环废弃物深度利用新模式,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三是明确氢基能源应用的市场定位和政策支持。当前支持政策主要集中在燃料电池汽车购置和加氢站建设或运营补贴,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氢气储运环节缺乏相关政策支持,影响氢基能源的推广应用。建议加大对氢基能源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支持力度,制定产业化应用补贴政策,推动产业化初期发展。

四是加强氢基能源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社会认知和市场参与。宣传和培训是提高氢基能源的社会认知和市场参与的重要途径,因此,应加强对氢基能源的培训和指导,提高社会公众的认知和参与,增加氢基能源的市场需求和供给,促进快速发展。

在上海政协会议上,市政协委员,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促进中心、长三角氢能科技研究院理事长贡俊提出《关于发展上海绿氢交易的提案》。贡俊提出,上海作为中国绿色低碳经济和金融中心,应率先探索绿氢制储、交易及定价,为应对绿氢国际贸易、解决我国绿氢产能不足等的现状,为全国氢能经济发展作出重要示范。

提案指出,一是积极发展海上风电-绿氢制储,沿长江入海口建设“风力发电+就地制氢”产业闭环,通过产业协同的方式降本增效,能大大降低上海氢气价格和碳足迹,有利于上海实现双碳目标。

二是建设绿氢交易所类平台机构。推动氢能交易多元化,探索氢交易及绿氢交易、价格指数、溯源认证、氢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以及氢能碳减排的市场化交易机制。

三是发展碳氢耦合定价机制。碳交易市场对氢气市场尤其是清洁氢市场的推动至关重要,可以为氢能生产企业提供市场化补贴的路径,能为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发展提供额外的收益,降低整体的生产运营成本。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林华提出《关于加快推动上海市氢基能源创新发展的议案》。

提案指出:一是在部分创新发展示范区域,先行开展氢基能源示范,支持相关产业配套项目在非化工区落地。二是开展绿色低碳循环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实现城市废弃物的资源化深度利用。三是明确氢基能源应用的市场定位和政策支持。四是加强氢基能源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社会认知和市场参与。

山东省

近日,山东省政协委员,国家电投济南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陈颖针对氢能方面做出提案及相关建议。

陈颖表示,当前,氢能作为全球公认的最清洁能源之一、实现“双碳”目标的“攻坚利器”,备受关注。陈颖认为,在过去几年中,山东省氢能产业蓬勃起势,“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全面推进,一批风光氢储项目规划建设,质子交换膜、先进制储氢、燃料电池等氢能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走在全国前列,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量千余台,建成加氢站30余座,可利用富余副产氢年产能达14万吨,以济南、潍坊、淄博、青岛等区域为牵引的氢能产业大生态初步显现。

此种情况下,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山东应该如何抢抓新风口、塑造新优势?

对此,陈颖建议,山东应坚持发挥自身优势,走好独具特色的发展路线。加强与沿黄各省市协同,打造“黄河流域氢能示范城市群”,形成串联黄河上、中、下游区域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此外,陈颖表示,应该聚焦氢能制、储、运、用各环节关键技术、材料、装备,发挥高校人才优势,研究设立氢能相关专业,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陈颖还建议,加快氢能产业发展,应把场景应用放在关键位置,建议以“氢进万家”实施为契机,在有条件区域规划建设氢能交通、氢分布式供能、氢储能等的氢能应用示范区,并给予氢基础设施建设审批、氢燃料电池汽车购置运营补贴、高速费减免、路权开放、清洁供暖补贴等政策倾斜。
 


主页 > 新闻资讯 >


读者留言

看不清?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