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焰峰博士|长三角氢经济一体化:制度、管理、标准,非单一财政补贴
时间: 2019-09-05 15:57
来源: 氢智会
作者: 氢智会编辑部
以“完善基础设施、打破瓶颈、促进产业发展”为主题的2019第二届上海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交通应用大会曁展览会于2019年9月5-6日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举办。此次活动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主办,聚焦燃料电池行业规划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热门话题。会上,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促进中心秘书长张焰峰博士发表了主题为“长三角氢经济一体化创新进展——一体化的推手是制度、管理、标准等,而非单一财政补贴”的演讲,以下为审核后的演讲实录:
尊敬的机械工业联合会领导,尊敬的汽车城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我来自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促进中心,促进中心是2007年由同济大学、通用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壳牌(中国)有限公司、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华谊(集团)公司等共同发起成立的,12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氢能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同时我也在上海智能新能源汽车科创功能平台负责燃料电池及动力总成实验室,这是由上海科委主管的新能源汽车科创平台,业务聚焦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风洞等工程测试服务。
很荣幸被邀请参加此次“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交通应用大会”,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对长三角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看法。
我的报告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是长三角氢经济的现状,第二是长三角氢走廊规划和燃料电池汽车一体化示范方案,第三是未来长三角氢能产业一体化的建议发展方向。
下面我分享第一部分,即长三角氢经济的现状。
在介绍长三角氢经济产业的现状之前,我想跟大家汇报一下氢能在未来能源结构里的重要作用。我相信过去3年去过东京燃料电池展的朋友,都对日本最近提出的“电力自由化,基础设施坚强化”有深刻印象。的确,随着5G和人工智能时代来临,各种设备设施对电力的保障要求会比之前时代更强烈。目前电力的生产和运输方式,温室气体排放大、效能低。如果把目前包括新能源、水电、核电等的弃电转换为氢气并储存起来的话,放电损失小,可以长期保存,并易于长途运输。保存的氢气还可以通过燃料电池再转换为电力,在运输、建筑等领域使用,因此我们可以说发展氢能,是“电力自由化,基础设施坚强化”的有力保障。因此,氢能和燃料电池不仅是技术革新,即将带来新的经济形态和产业革命。
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在氢能产业方面,2017年上海市首先颁布“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以来,上个月江苏省和浙江省也相继颁发了省级发展规划,苏州、宁波、常熟、南通、六安等长三角九个城市,都先后颁布了推动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现了长三角地区政府对推动氢能经济的积极态度。
从园区经济看,截止2019年8月底,全国各地区共有29个氢能产业园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从区域分布来看,长三角地区氢能产业园区数量最多,共有14个,这充分证明了长三角地区政府对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大力扶植,和本地区民资民企对氢能产业的高度参与;华中地区有3个氢能产业园区;华南地区5个氢能产业园区;华北地区4个氢能产业园区;东北地区2个氢能产业园区;西南地区1个产业园区;西北地区目前尚未出现氢能产业园区。其中又以江苏、浙江、广东、上海最为积极。
目前长三角26个城市,已经具备了相对成熟的氢能经济发展基础,构建了相对完善的氢能经济产业链,从氢气的制、加、储、运,(如苏州竞力、上海舜华、国富氢能、氢枫等),到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和系统(如上汽捷氢、重塑、上燃、神力、弗尔赛、氢璞、百应等),到整车企业(如上汽、申龙、申沃,南京金龙、江苏奥新、安徽安凯等),长三角区域都是目前国内知名企业的培育基地,以至于行内戏言“长三角的氢能企业正在其他区域竞技”。
长三角氢能和燃料企业多采用各地布局形式参与产业建设。上海是联合国UNDP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示范1-3期都有的城市,如皋是联合国认定的“氢经济示范城市”,所以氢能和燃料电池企业一般在两地都有注册公司。比如专注氢气减压阀的瀚氢公司在上海孵化、现在同时在如皋建有生产基地。除此之外,国内一些知名企业,如国富氢能(原富瑞特装)在张家港、苏州、上海都有注册公司,苏州竞立在张家口和阜宁有分公司。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公司更积极参与各地产业推动,比如上海重塑的分公司落地城市,从广东云浮、佛山南海、佛山高明、广州、到江苏常熟、苏州等,超过六地。
根据《长三角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创新发展白皮书》的统计,截至2019年4月,长三角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35家重点企业中,过半的企业已经表现出不错的产业化势头,其中有6家企业在2018年的收入已经过亿,15家企业的年收入超过千万。这些重点企业超过74%从事的是氢能和燃料电池的核心技术,12%从事整车集成,14%集中在工程测试、车辆运营、监控平台和产业投融资,说明长三角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即有聚焦点——即氢能领域核心技术,同时又涵盖氢能产业链的方方面面。
长三角的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具有竞争力,可以从氢能和燃料电池专利大数据上得到印证。这是中国氢能产业专利申请人归属地分布,已公开的专利数最多的前5个省市,长三角的江苏、上海、浙江分别占第2、4、5名,加上第12名的安徽省,长三角区域氢能专利总数占全国第一名。这是中国燃料电池产业专利申请人归属地分布,江苏、上海和浙江专利数量最多,分别有5,879件、5,757件、5,228件,占这个领域总量的12.662%、12.399%、11.26,排名分别是第1、第3和第5,安徽省的专利数也进入第9名。技术创新对长三角地区的燃料电池技术起步起到了支撑作用。
近20年来,长三角地区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成绩斐然,已得到国内专家的肯定。在刚刚结束的“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衣宝廉院士就说:“我认为基础最好的还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他们有三大平台,示范的车辆也近千辆,所以发展基础是最雄厚的。”
介绍完长三角区域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欣欣向荣的发展现状,第二个方面,我想介绍一下长三角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思路。这一方面,最主要的成绩是今年5月在浦江论坛上,长三角一体化办公室颁布了《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本月26号,长三角上海、南通、如皋、常熟四个城市,即将在如皋“2019第四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上颁布的《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一体化示范实施方案》。
下面我先介绍一下长三角氢走廊建设的基础,即长三角丰富的氢气供应能力。从氢气供应量的角度,长三角地区工业发达,石油、化工产业的制氢规模大,产能丰富。目前,长三角纯氢(99.99%)及以上的氢气年供给总量约为27000吨,主要分布在上海、张家港、南通、常熟、常州、南京、宁波、杭州和扬州等地;此外,长三角地区目前潜在可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的副产氢气年产量为20万吨以上,现有天然气重整制氢装置也能释放20万吨以上的氢气产能,潜在氢资源共约40万吨/年。这些氢气资源如果利用起来,未来将可以满足约8.5万辆燃料电池大巴、14.8万辆车燃料电池物流车运行或267万燃料电池乘用车。
基于长三角地区丰富的氢气资源,截止2018年底,上海已建成5座加氢站(其中1座可对外经营,另外4座为厂区内用站),如皋和常熟分别有1座投入运营。2019年底,长三角地区即将建成的加氢站,上海有3座,如皋、张家港、盐城、六安各1座。
下面我详细介绍一下长三角氢走廊的规划。氢走廊计划分3期实现。初期从2019年到2021年,氢走廊将实现以上海为龙头,由点连线至南通、如皋、湖州等带状联动。这个阶段计划建设2条氢高速示范线路,带动燃料电池汽车跨区域运营。从2021年到2025年,氢走廊计划实现重点城市网状联动,连接城市达到20个,在重点推广城市之间建设超过10条氢高速公路,配套建设大于200座加氢站,拓宽燃料电池汽车运营范围。从2026年到2030年,氢走廊将覆盖长三角地区所有重点城市全覆盖,建设超过20条氢高速公路,配套建设大于500座加氢站,完成现有高速公路转型升级,同步在长三角地区应用2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这个规划实现以后,长三角地区城市将连点成片,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片区。
为了将《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落到实处,上海、南通、如皋、常熟四市政府委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正编制《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一体化示范实施方案》,并将在9月26日的如皋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上正式发布。上海燃料电池商业化促进中心有参与这个一体化示范实施方案。根据规划中的实施方案,在即将到来的2020-2022年,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一体化示范区以加氢基础设施网络化为主体,打通燃料电池汽车互通路径,最终形成区域协同和示范效应。这会成为国内首个以氢片区为目标的实施方案,将对京津冀、粤港澳湾区等氢能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和指向性。
介绍完长三角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现状和规划,最后我想对长三角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未来一体化发展提一些看法。我认为长三角未来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具体要推进的是标准建设,即建设高效完善的政策标准法规体系。我们知道,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涵盖立项、审批、报建、运营和管理这五大方面。在立项环节,建议明确产业政策,出台加氢基础设施投资及运营鼓励政策及产业激励政策,而不能像推进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那样,实施单一补贴政策。在审批环节,建议在各地加氢站的建设审批流程上协调一致,推进将车用氢气纳入城市燃气管理范畴。在报建环节,尤其在建设用地方面,采取灵活的土地政策,不限制加氢站用地的性质,合理布局加氢站,从而加快推进加氢站的建设和示范。在运营环节,建议对加氢站、燃料电池汽车实施税收减免等产业推进措施,这比单一的财政补贴,更能造就健康的产业发展环境。在管理环节,建设基于氢气安全的统一的大数据监控平台,实现对加氢站运行状态的动态监管,并将燃料电池汽车的运行监管纳入监控平台,建立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互认的质量、产品检测平台。只有这些方面实现了一体化,我想不但能将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氢片区,更有助于将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全球氢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氢能城市群。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聆听。
以“完善基础设施、打破瓶颈、促进产业发展”为主题的2019第二届上海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交通应用大会曁展览会于2019年9月5-6日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举办。此次活动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主办,聚焦燃料电池行业规划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热门话题。会上,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促进中心秘书长张焰峰博士发表了主题为“长三角氢经济一体化创新进展——一体化的推手是制度、管理、标准等,而非单一财政补贴”的演讲,以下为审核后的演讲实录:
尊敬的机械工业联合会领导,尊敬的汽车城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我来自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促进中心,促进中心是2007年由同济大学、通用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壳牌(中国)有限公司、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华谊(集团)公司等共同发起成立的,12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氢能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同时我也在上海智能新能源汽车科创功能平台负责燃料电池及动力总成实验室,这是由上海科委主管的新能源汽车科创平台,业务聚焦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风洞等工程测试服务。 很荣幸被邀请参加此次“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交通应用大会”,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对长三角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看法。
我的报告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是长三角氢经济的现状,第二是长三角氢走廊规划和燃料电池汽车一体化示范方案,第三是未来长三角氢能产业一体化的建议发展方向。 下面我分享第一部分,即长三角氢经济的现状。
在介绍长三角氢经济产业的现状之前,我想跟大家汇报一下氢能在未来能源结构里的重要作用。我相信过去3年去过东京燃料电池展的朋友,都对日本最近提出的“电力自由化,基础设施坚强化”有深刻印象。的确,随着5G和人工智能时代来临,各种设备设施对电力的保障要求会比之前时代更强烈。目前电力的生产和运输方式,温室气体排放大、效能低。如果把目前包括新能源、水电、核电等的弃电转换为氢气并储存起来的话,放电损失小,可以长期保存,并易于长途运输。保存的氢气还可以通过燃料电池再转换为电力,在运输、建筑等领域使用,因此我们可以说发展氢能,是“电力自由化,基础设施坚强化”的有力保障。因此,氢能和燃料电池不仅是技术革新,即将带来新的经济形态和产业革命。
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在氢能产业方面,2017年上海市首先颁布“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以来,上个月江苏省和浙江省也相继颁发了省级发展规划,苏州、宁波、常熟、南通、六安等长三角九个城市,都先后颁布了推动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现了长三角地区政府对推动氢能经济的积极态度。
从园区经济看,截止2019年8月底,全国各地区共有29个氢能产业园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从区域分布来看,长三角地区氢能产业园区数量最多,共有14个,这充分证明了长三角地区政府对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大力扶植,和本地区民资民企对氢能产业的高度参与;华中地区有3个氢能产业园区;华南地区5个氢能产业园区;华北地区4个氢能产业园区;东北地区2个氢能产业园区;西南地区1个产业园区;西北地区目前尚未出现氢能产业园区。其中又以江苏、浙江、广东、上海最为积极。
目前长三角26个城市,已经具备了相对成熟的氢能经济发展基础,构建了相对完善的氢能经济产业链,从氢气的制、加、储、运,(如苏州竞力、上海舜华、国富氢能、氢枫等),到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和系统(如上汽捷氢、重塑、上燃、神力、弗尔赛、氢璞、百应等),到整车企业(如上汽、申龙、申沃,南京金龙、江苏奥新、安徽安凯等),长三角区域都是目前国内知名企业的培育基地,以至于行内戏言“长三角的氢能企业正在其他区域竞技”。
长三角氢能和燃料企业多采用各地布局形式参与产业建设。上海是联合国UNDP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示范1-3期都有的城市,如皋是联合国认定的“氢经济示范城市”,所以氢能和燃料电池企业一般在两地都有注册公司。比如专注氢气减压阀的瀚氢公司在上海孵化、现在同时在如皋建有生产基地。除此之外,国内一些知名企业,如国富氢能(原富瑞特装)在张家港、苏州、上海都有注册公司,苏州竞立在张家口和阜宁有分公司。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公司更积极参与各地产业推动,比如上海重塑的分公司落地城市,从广东云浮、佛山南海、佛山高明、广州、到江苏常熟、苏州等,超过六地。
根据《长三角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创新发展白皮书》的统计,截至2019年4月,长三角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35家重点企业中,过半的企业已经表现出不错的产业化势头,其中有6家企业在2018年的收入已经过亿,15家企业的年收入超过千万。这些重点企业超过74%从事的是氢能和燃料电池的核心技术,12%从事整车集成,14%集中在工程测试、车辆运营、监控平台和产业投融资,说明长三角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即有聚焦点——即氢能领域核心技术,同时又涵盖氢能产业链的方方面面。
长三角的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具有竞争力,可以从氢能和燃料电池专利大数据上得到印证。这是中国氢能产业专利申请人归属地分布,已公开的专利数最多的前5个省市,长三角的江苏、上海、浙江分别占第2、4、5名,加上第12名的安徽省,长三角区域氢能专利总数占全国第一名。这是中国燃料电池产业专利申请人归属地分布,江苏、上海和浙江专利数量最多,分别有5,879件、5,757件、5,228件,占这个领域总量的12.662%、12.399%、11.26,排名分别是第1、第3和第5,安徽省的专利数也进入第9名。技术创新对长三角地区的燃料电池技术起步起到了支撑作用。 近20年来,长三角地区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成绩斐然,已得到国内专家的肯定。在刚刚结束的“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衣宝廉院士就说:“我认为基础最好的还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他们有三大平台,示范的车辆也近千辆,所以发展基础是最雄厚的。” 介绍完长三角区域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欣欣向荣的发展现状,第二个方面,我想介绍一下长三角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思路。这一方面,最主要的成绩是今年5月在浦江论坛上,长三角一体化办公室颁布了《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本月26号,长三角上海、南通、如皋、常熟四个城市,即将在如皋“2019第四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上颁布的《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一体化示范实施方案》。 下面我先介绍一下长三角氢走廊建设的基础,即长三角丰富的氢气供应能力。从氢气供应量的角度,长三角地区工业发达,石油、化工产业的制氢规模大,产能丰富。目前,长三角纯氢(99.99%)及以上的氢气年供给总量约为27000吨,主要分布在上海、张家港、南通、常熟、常州、南京、宁波、杭州和扬州等地;此外,长三角地区目前潜在可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的副产氢气年产量为20万吨以上,现有天然气重整制氢装置也能释放20万吨以上的氢气产能,潜在氢资源共约40万吨/年。这些氢气资源如果利用起来,未来将可以满足约8.5万辆燃料电池大巴、14.8万辆车燃料电池物流车运行或267万燃料电池乘用车。
基于长三角地区丰富的氢气资源,截止2018年底,上海已建成5座加氢站(其中1座可对外经营,另外4座为厂区内用站),如皋和常熟分别有1座投入运营。2019年底,长三角地区即将建成的加氢站,上海有3座,如皋、张家港、盐城、六安各1座。
下面我详细介绍一下长三角氢走廊的规划。氢走廊计划分3期实现。初期从2019年到2021年,氢走廊将实现以上海为龙头,由点连线至南通、如皋、湖州等带状联动。这个阶段计划建设2条氢高速示范线路,带动燃料电池汽车跨区域运营。从2021年到2025年,氢走廊计划实现重点城市网状联动,连接城市达到20个,在重点推广城市之间建设超过10条氢高速公路,配套建设大于200座加氢站,拓宽燃料电池汽车运营范围。从2026年到2030年,氢走廊将覆盖长三角地区所有重点城市全覆盖,建设超过20条氢高速公路,配套建设大于500座加氢站,完成现有高速公路转型升级,同步在长三角地区应用2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这个规划实现以后,长三角地区城市将连点成片,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片区。
为了将《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落到实处,上海、南通、如皋、常熟四市政府委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正编制《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一体化示范实施方案》,并将在9月26日的如皋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上正式发布。上海燃料电池商业化促进中心有参与这个一体化示范实施方案。根据规划中的实施方案,在即将到来的2020-2022年,长三角燃料电池汽车一体化示范区以加氢基础设施网络化为主体,打通燃料电池汽车互通路径,最终形成区域协同和示范效应。这会成为国内首个以氢片区为目标的实施方案,将对京津冀、粤港澳湾区等氢能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和指向性。
介绍完长三角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现状和规划,最后我想对长三角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未来一体化发展提一些看法。我认为长三角未来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具体要推进的是标准建设,即建设高效完善的政策标准法规体系。我们知道,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涵盖立项、审批、报建、运营和管理这五大方面。在立项环节,建议明确产业政策,出台加氢基础设施投资及运营鼓励政策及产业激励政策,而不能像推进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那样,实施单一补贴政策。在审批环节,建议在各地加氢站的建设审批流程上协调一致,推进将车用氢气纳入城市燃气管理范畴。在报建环节,尤其在建设用地方面,采取灵活的土地政策,不限制加氢站用地的性质,合理布局加氢站,从而加快推进加氢站的建设和示范。在运营环节,建议对加氢站、燃料电池汽车实施税收减免等产业推进措施,这比单一的财政补贴,更能造就健康的产业发展环境。在管理环节,建设基于氢气安全的统一的大数据监控平台,实现对加氢站运行状态的动态监管,并将燃料电池汽车的运行监管纳入监控平台,建立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互认的质量、产品检测平台。只有这些方面实现了一体化,我想不但能将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氢片区,更有助于将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全球氢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氢能城市群。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