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加快“氢湾”建设,推进绿氢制备、氢能储运设施等全链条发展

2025年8月8日,江苏省常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国家碳达峰试点(常州)实施方案》的通知。
常州:加快“氢湾”建设,推进绿氢制备、氢能储运设施等全链条发展
方案指出,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全面提升新能源供给能力,规范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因地制宜开展多场景分布式新能源建设,建设一批支撑可靠供电、灵活调节的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试点。因地制宜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推进垃圾发电项目建设,有序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加快常州“氢湾”建设,编制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探索氢能“制储输用”一体化体系,推进绿氢制备、氢能储运设施等全链条发展。积极参与实施“绿电进江苏”“绿电进园区”“绿电进企业”三大工程,推进重点企业绿电直连供电试点项目建设,争取扩大试点范围。到2030年,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800万千瓦。
打造高能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推动“发储送用网”深度融合发展,培育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争创国家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新能源产业高地。前瞻布局氢能、新型储能、零碳负碳、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高标准建设未来产业集聚区,打造跨区域、跨行业的协同创新型产业集群。到2030年,新能源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
培育壮大绿色低碳服务业。积极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探索实行智慧生态管理、环境托管、合同环境管理,拓展碳资产管理、碳排放核算核查、产品碳足迹认证、绿电绿证交易、ESG投融资等新兴绿色低碳服务。鼓励金融机构设置绿色金融专业部门或特色分支机构,推动高水平、国际化碳专业服务机构聚集。支持武进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等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绿色服务业集聚区。聚焦智慧城镇、产业园区、集群楼宇等场景,培育电、热、冷、气、水、氢等多品种能源协同供应的优质综合能源服务商,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综合能源服务。到2030年,引育清洁低碳综合能源服务商20家以上。
加快推动交通运输工具低碳转型。大力实施“绿色车轮”计划,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规模。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70%,新增和更新公务用车、轻型环卫车辆、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等电动车辆占比达到80%以上,主城区新增公交车基本实现电动化。加快“交能融合”,推进枢纽场站、公路及服务区等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加快构建充(换)电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网络。大力推广靠港船舶优先使用岸电,积极推进水上服务区、待闸锚地等岸电设施的建设与使用。
培养绿色低碳创新人才。实施“青春留常”计划,积极引进培育一批能推动和引领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发展的绿色低碳技术领军人才和研发创新人才及团队。全面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加强与上海交大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低碳经济研究院、常州大学新能源研究院等高校、科研机构的协同联动,加快新能源、储能、氢能、碳减排、碳汇、碳排放权交易等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主页 > 新闻资讯 >


读者留言

看不清?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