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德美赵小勇:电池回收企业三年20多家变300多家,有资格的仅10%

6月23日,2019 中国(青海)锂产业与动力电池国际高峰论坛在西宁召开,本次论坛主题将聚焦“用高安全、低成本、可回收的电池支撑电动汽车健康发展”,主要探讨下一阶段如何保障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动力电池企业如何获得成本竞争优势以及如何构建成熟的动力电池回收网络。北京赛德美资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赵小勇做了主题演讲,从四个方面讲解了回收新能源电池的常识,并就行业痛点问题提出了解决之道。以下为演讲实录:

赛德美赵小勇:电池回收企业三年20多家变300多家,有资格的仅10%

我给大家汇报的主题是回收新能源电池的常识,解决行业的痛点问题。主要是四个方面,先介绍锂电池行业国内国外回收技术。从明年到2025年,到2030年,回收的量,其实这个量应该还有很多没有统计进去,做储能,做梯次报废的,这是目前它的一些布局。2016年初做电子回收企业大概只有20几家,现在注册的有三百家,真正有工厂,有能力真正做环保验收的也有三四十家。

首先是火法技术,这是目前国外主要采用技术,它的特点是肚子大,什么电池都能吃,只有碳排放,没有气体排放。缺点是能耗比较高,没有办法做回收,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做回收的企业在用,但是现在有想运用结合起来的。

其次是湿法冶金技术,湿法是一个很成熟的技术,也是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技术。有的还在前面加了一个液氮冷冻,主要规避了电池拆解过程中的起火、爆炸等风险。同样也是能耗比较高,设备流程长,成本高,目前国内湿法企业还没有应用,但是代教授有一个团队,在做相关的研究。

国内主要回收工艺优点是提取了希贵金属比例较高,保证了这些金属可以重新回到动力电池,缺点是电池整体回收率较低,火法跟湿法的相结合来处理,这就是刚才说的国内几个团队在做的,这样规避它一些排放的风险,同时把成本降下来。这是生物冶金方法,主要以北理工李教授的一个团队在做相关的研究,它的好处是成本低,污染少,能源消耗好,用生物的菌类去替代酸碱,但是微生物,菌类培养比较困难,目前处在实验室状态,还没有产业化,未来也是一个方向。

行业痛点问题有四点,第一:传统技术处理电解液、隔膜时,主要是采用低温焚烧的方式,产生大量的含氟气体,有可能造成大气污染。第二:是酸、碱浸泡后的金属废渣堆积掩埋,存在土壤、水体污染风险,同样不符合环保要求。第三:湿法技术企业因为环保问题无法在新能源积聚的一、二先城市落地。交通部规定锂电池需按第九类危险品进行运输,湿法企业与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聚集地区距离较远,运输风险较高,运输成本较大,也不符合就近处理的试点方案原则。第四:由于磷酸铁锂电池内只有少量锂金属,对于传统技术而言,在目前碳酸锂价格低迷的情况下,回收其中锂金属,经济上不可行。我们在2018年以前使用的动力电池主要以磷酸铁锂为主,在2028年前退役的废旧动力蓄电池中,磷酸铁锂的市场退役会占据主要的工作量。这是铁塔有两百万个基站,他们大概一个基站做备用电源是40-60度电,全部换成磷酸锂电池大概需要八十万吨电池,因为一吨电池折合下来一百度电,他们的质保期是五到六年,而五到六年大量的退役,一年下来也有接近20万吨的退役,这个能量后面的处理也是老大难的问题,中国铁塔2016年做调研的时候,就做了梯次利用能否可行的时候,当时也关注了这个问题,当时走访了多家回收企业,当时大部分的回收企业一个是不想收,收的话要收处置费,这块铁塔不太认可,后来包括我们和一些企业,可以做到给它免费回收,当时铁塔在最后才下定决心,要不然真正做不下去,后面回收的问题是很大的问题,对它来说有很大的困惑。

这一块是我们还有一些企业和相关的机构都在推的物理化回收主要的流程,我们收到退役动力电池包之后检测和进行梯次利用智能化拆解和快速化检测,但是现在电池包包括电池的不规范,所以很难做到智能化的拆解,剩下不能做梯次利用的电池拆成单体放电以后上我们的独立开发的生产线,可以把电池拆成外壳,电解液,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其中外壳可以做金属,卖给金属加工企业,隔膜可以给塑料企业,电解液少量交给危废企业处理,量大时可以给氟化工企业货电解液企业进行提纯除杂处理,实现再利用。磷酸铁锂的正、负极材料走修复路线,正、负极材料修复后再出售给材料厂或电池厂,可做低成本电池。三元电池拆解后的负极材料也可进行修复,正极材料可修复处理,也可不修复,如果不修复可直接出售给下游湿法冶金企业,不论对我们,还是对湿法企业都是双赢的,对湿法冶金企业而言,拿到纯净的正极粉,相当于拿到了富矿,处理过程中减少了酸、碱的投入及处理成本,特别时减少了大量的废渣。

最后这是工信部去年在我们这里调研,这是中央台的去年在京津冀做了采访,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站特邀请赵小勇审核确认)
 


主页 > 新闻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