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30日,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年会在钓鱼台召开,会议期间,曼胡默尔中国区总裁、曼胡默尔、全球乘用车事业部总裁、曼胡默尔拓展董事会成员徐捷接受了媒体采访。汽车总站网对采访内容整理如下: 曼胡默尔是一家德国家族企业,1941 年成立于德国,至今仍由曼胡默尔家族主导。专注于过滤领域,业务涵盖交通运输、家庭、商用空间及工业场景的空气过滤和水过滤,目前已位居全球过滤行业龙头地位。 集团 1996 年进入中国市场,先后在上海、长春、昆山等地设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及全资子公司,2023 年收购苏州悠远环境多数股权并在上海成立全球新能源技术中心,通过本地化研发与生产快速响应中国市场需求,目前已成为中国过滤技术领域的领先企业之一,2023 年集团销售收入达 47 亿欧元,在全球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 2.3 万名员工。 曼胡默尔的产品主要面向乘用车、商用车(特别是电动车)的过滤与流体管理:传统内燃机车领域提供空滤、机滤、燃滤;新能源领域聚焦电池安全与车厢内空气过滤,致力于保护驾乘人员安全与健康。 问答环节 问:贵公司如何看待汽车行业供应链向新能源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徐捷:作为汽车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国内市场的快速迭代与创新压力,以及供应链对整车交付的高时效要求。目前整车开发周期已缩短至 24 个月甚至更短,零部件企业从产品开发到批量生产的周期常被压缩至 6-9 个月,这要求我们必须实现本土化能力提升与供应链整合,否则难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问:从技术层面看,曼胡默尔在新能源领域有哪些落地应用? 徐捷:针对电动车,我们重点布局两大技术方向:电池与电驱系统:提供冷却液、润滑液的全生命周期洁净度过滤方案,满足新国标对电动车冷却液电导率的严苛要求,通过过滤电磁离子防止短路。 动力电池被动安全:开发新型过滤产品,在电池热失效时过滤排放的烟气,降低地下停车场等封闭场景的安全风险,目前该技术已进入最后审核阶段。 为快速响应中国市场需求,我们将全球新能源产品研发中心迁至中国,实现技术决策与落地的本土化。 问:在 ESG 方面,曼胡默尔有哪些实践? 徐捷:越来越多合作方对供应链提出二氧化碳排放等 ESG 要求。我们已通过生产过程的可持续管理获得行业褒奖,2025 年中国 6 家企业将实现 100% 绿电供应。同时,我们积极研发低碳化、本土化过滤材料,响应可回收材料(如 100% 回收塑料粒子)的需求,助力氢燃料等新型能源的应用。 问:曼胡默尔在上海成立全球新能源中心,背后有何战略考量?该中心如何与全球创新网络联动? 徐捷:过去,曼胡默尔的创新主要来自国外,但 2020 年后中国乘用车市场快速崛起并引领全球,我们的战略已从 “在中国为中国” 转向 “在中国为全球”。 技术决策本土化:将新能源中心设于上海,集中全球研发资源,快速响应中国市场需求。 全球协同创新:欧洲、美洲团队擅长基础材料研发,中国团队聚焦应用场景开发,双方通过需求反馈与技术协作,共同输出解决方案。例如,中国市场的电池安全技术标准领先全球,相关成果可通过全球网络反哺其他市场,同时助力合作方出海。 问:中国市场在技术和生态层面有哪些不可替代性? 徐捷:技术领先性:中国在电池安全领域走在全球前列,如国标要求电池失效时 5 分钟内预警且 5 分钟内无烟气进入车厢,曼胡默尔正与合作方开发相应解决方案,未来将反哺全球。 生态创新性:中国车企构建了 “购车 - 使用 - 服务” 全生态网络,区别于国外传统模式。曼胡默尔通过智能网联技术优化滤清器更换频率,提升用户体验,这种基于生态链的前瞻性布局在全球罕见。 问:曼胡默尔近年在中国市场表现如何?未来规划如何? 徐捷:自 1996 年进入中国市场,我们经历了外资车企主导的黄金期,近年通过转型(技术与管理总部本土化)实现持续增长,新能源车型销售占比接近国内新车市占率。未来战略聚焦 “在中国为世界”,预计乘用车销售额的 25%-30% 将来自中国及合作方的全球业务,同时拓展电动卡车等领域的过滤模块应用。 问:曼胡默尔与本土合作方的差异化优势是什么?中国市场如何推动技术路线调整?
徐捷:差异化优势:技术引领:通过全球新能源研发中心确保技术不可替代性,如电池安全过滤、冷却液电导率控制等。 问:面对车市降价潮,曼胡默尔如何控制成本? 徐捷:运营效率提升:推进关键原材料与零配件国产化,如在昆山投建先进过滤材料生产线,降低进口依赖,提高市场响应速度。 创新降本:通过技术创新优化解决方案,在满足合作方成本要求的同时,避免单纯依赖生产效率提升,确保市占率稳定增长。 问:曼胡默尔在氢燃料电池车和纯电动滤清技术上有哪些突破? 徐捷:纯电动领域:功能性过滤:提供电池包安全透气、电驱桥润滑过滤、空气悬架湿度清洁解决方案。 舒适性过滤:开发高效 PM2.5 / 病毒过滤系统,吸附烟味、酒精味等,适配智能网联与自动驾驶场景的车内环境需求。 氢能源领域:燃料电池保护: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与硫、氮等化学气体,防止催化层腐蚀;通过离子过滤器降低冷却液电导率,避免短路。 高效加湿:利用膜片式加湿器回收工作过程中的水分,提升燃料电池效率。 问:作为中国本土成长的外企高管,您为曼胡默尔带来了哪些中国智慧? 徐捷:桥梁作用:凭借对中国市场的深度理解与跨文化沟通能力,消除中外团队的认知隔阂,推动集团将更多资源投入中国。例如,集团董事长每年多次访华,坚定 “拥抱中国市场” 的战略,逆势增加在华投资。 战略共识:引导集团认识到中国市场的引领性,以 “本土化创新 + 全球协同” 应对竞争,而非被动防御。核心思路是深入理解中国文化与需求,通过信任与高效沟通, align 全球战略与中国市场的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方向。 |
作者: 总站网电卡编辑组 来源: 汽车总站网 时间: 04-01
主页 > 新闻资讯 >
- 上一篇:韩国启动时速165公里氢动力列车研发计划,2028年实现商业化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