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在绿色低碳交通领域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该市首条融合“水路、铁路、公路”三大运输方式的氢能多式联运干线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长江上游地区在构建“零碳运输走廊”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随着首批15辆搭载国鸿氢能自主研发燃料电池系统的重卡缓缓鸣笛启程,这条连接珞璜港与理文纸业的创新运输通道正式开启其历史使命,成为推动区域物流行业绿色转型的先锋示范。
![]()
这条氢能多式联运干线,不仅是技术创新的结晶,更是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它首次实现了氢能车辆在“铁路-港口-公路”复杂联运体系中的规模化应用,打破了传统物流运输模式的局限,为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的绿色物流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重庆方案”。
具体而言,这批氢能重卡搭载了国鸿氢能自主研发的鸿途燃料电池系统,该系统在效率输出、可靠性与经济性等方面均展现出显著优势。通过精密的工程设计与先进的制造工艺,鸿途燃料电池系统实现了高效能转换与低能耗运行,为重卡提供了强劲而稳定的动力支持。同时,车辆还配备了先进的物联网实时监测系统,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监控车辆运行状态与能耗情况,确保运输过程的安全与高效。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氢能重卡已顺利完成了174公里的物流验证测试,其卓越的性能表现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据专业测算,相较于传统柴油车,单辆氢能重卡每行驶百公里即可减排二氧化碳约106公斤,15辆车单月减排量更是高达166吨以上。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氢能重卡在环保方面的巨大潜力,更为传统物流行业的低碳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作为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物流枢纽,珞璜港在此次创新实践中扮演了核心角色。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与长江黄金水道交汇的独特区位优势,珞璜港年吞吐量高达2000万吨,是连接内陆与沿海、国内与国际的重要桥梁。通过“铁路集货+氢卡转运”的智慧组合模式,珞璜港成功构建起“铁路-港口-公路”无缝衔接的低碳闭环。在这一体系中,铁路负责高效集散大宗原料,氢能重卡则精准实现港口与工厂之间的无缝对接,形成了高效、低碳、环保的运输网络。
此次氢能多式联运体系的成功实践,不仅进一步强化了珞璜港作为长江经济带低碳物流枢纽的功能定位,更为区域物流行业的绿色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氢能+物联网+多式联运”的融合发展路径。随着这一创新物流模式的不断推广与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为长江经济带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推动区域经济实现更加可持续、更加繁荣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