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发布

2024年5月17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发布消息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以下简称《体系》)正式发布。《体系》是针对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四极”发布的首个区域标准体系,从国家、行业、地方3个层面共同设计,以标准协同作为抓手,锚定一体化发展目标,支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发布

《体系》提出了“以标准提高综合交通网建设质量、以标准提升出行服务品质、以标准促进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以标准打造协同治理样板、以标准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5个方面的工作,引领成渝交通一体化发展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支撑交通运输领域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同时,《体系》提出“两步走”建设目标:到2027年,基本建立起推动成渝地区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到2035年,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达到系统全面、先进适用、开放兼容的水平。

《体系》共布局重点标准50项。其中,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2项、区域性地方标准28项。截至目前,川渝两地已发布区域性地方标准5项、在制定4项、待制定19项。

下一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和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将会同两地市场监管局,进一步完善两地标准化协作机制,一体推动标准实施应用,有序开展区域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

该标准体系有何特别之处?对推动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有何意义?5月17日,交通运输部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就此进行了解读。

着眼提升“双圈”,交通基础设施联通水平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共同构成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四极”。交通运输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明确了成渝地区交通一体化发展的主攻方向。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前提就是要加强各类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标准跨区域衔接。”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孙文剑表示。

提出构建“1+3+N”,区域标准化协同体系

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实施以来,川渝两地交通运输部门以标准为引领,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运行管理协同联动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两地交通基础设施实现“连点成线、连线成网”,成渝“双核”间基本实现1小时通达。

今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步入第五个年头,区域合作进入聚力推进、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作为面向区域协调发展的标准顶层设计,标准体系提出,要构建“1+3+N”区域标准化协同体系,即建立1套部省联动、区域协同的高效能标准化工作机制,聚焦基础设施、运输服务、协同管理3个方面高品质交通标准需求,加快制定N项特色鲜明、科学适用的高水平标准。

体系建设两步走,2027年完成第一阶段目标

市交通运输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标准体系聚焦五方面重点工作,即以标准提高综合交通网建设质量、提升出行服务品质、促进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打造协同治理样板、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突出了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运输服务一体衔接、运行管理协同联动三方面的需求。

50项重点标准主要包括两地要联合立项、共同制定、协同发布的区域性地方标准28项;鼓励先行先试、强化实施应用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2项。

据介绍,标准体系建设分两步走:

第一阶段,到2027年,基本建立起推动成渝地区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

第二阶段,到2035年,通过持续完善和优化,进一步构建起更加系统全面、先进适用、开放兼容的标准体系。

发布会问答精选

中国日报记者:推动交通一体化发展是重庆、四川两地交通强国试点的共性任务。按照国家区域标准化建设要求,两地具备哪些良好的标准化合作基础?在推动落实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方面有哪些助力?

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副主任郝祎介绍,围绕成渝地区交通一体化发展,我们与四川携手,积极推动交通运输领域区域标准化先行先试,具备良好的标准化合作基础:

①战略定向提供了政策基础

重庆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与四川开展了大量紧密合作,为两地交通领域标准化发展筑牢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②机制创新提供了协同基础

两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成立了交通互联互通专项工作组,签订交通建设、运输服务等“1+8”框架合作协议,将标准协同作为推进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并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中明确区域标准化建设任务。

③标准供给提供了实践基础

以成渝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为突破口,整合两地交通运输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优势资源,共同制定发布了一批区域性地方标准,交通行业发布数量居成渝地区首位。

两地以标准为引领,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落地实施了一系列智慧、绿色重大项目,在运行管理协同联动方面开展了重点工作试点示范,积极助力成渝交通一体化走深走实,有力推动了交通强国建设试点:

①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陆上,成渝中线高铁、成渝高速扩容改造加快推进,在建和已建川渝间省际高速公路通道21条;水上,万州新田港二期工程、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建设全面提速,两地交通基础设施“连点成线、连线成网”。

②出行服务便捷高效

重庆中心城区与成都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实现了“一卡通”“一码通”,两地300多个汽车客运站、1123条线路实现联网售票。

③协同治理精准精细

“川渝通办”实现线下“异地可办”、线上“全程网办”,“跨省通办”从“能办”向“好办”转变。老百姓对交通运输发展的期盼一步步成为现实,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下一步,将以《成渝综合交通标准体系》为引领,进一步深化两地标准化协作机制,强化创新成果标准转化,一体推动标准实施应用,为成渝交通一体化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标准动能。

中国交通报记者:“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是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发展最大的期盼。请问《成渝综合交通标准体系》建设,在服务社会民生方面有哪些重点考虑?

郝祎介绍,让成渝地区民众出行从“走得了”向“走得好”迈进是我们的重要使命。在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的基础上,今年将进一步思考服务的“软联通”,把标准协同提升运输服务效率和品质作为落实《成渝综合交通标准体系》的首要任务。

①以标准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品质

重庆、四川两地高速公路运营的服务区有258对,停车区74对,每年服务驾乘人员超5.3亿人次,通过统一两地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设施配置、标志标识等标准,满足两地交通运输服务均衡、同频发展的需求,增强“一家人”的认同感。

同时,强化服务区信息发布和引导服务,改善高峰时段出行群众停车难、充电难、就餐难、如厕难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区域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品质。

②以标准提升省际公交运营服务能力

目前,重庆11个区县与四川6个市之间已经开行城际公交线路22条,日均班次550班,日均客流1.1万人次,周边群众跨省出行便捷度显著提升。

例如,重庆市双江镇到四川省磨溪镇距离仅10余公里,原来出行需要多次辗转换乘,川渝1路开通后实现了两镇公交直达,群众在家门口抬脚就能坐上跨省公交。下一步,将加快运营服务标准研究,提升线路覆盖、优化站点设置、加密发车班次、加强信息服务、丰富支付模式,让群众真切感受到车站离得近、车辆来得快、出行更便捷。

③以标准提升涉企服务协同有序水平

随着川渝一体化发展,省际客运包车业务爆发式增长,仅2023年,川渝两地包车承接业务就超过47万趟次,包车客运标志牌的办理量也随之大幅上升。

为此,我们加快省际包车客运电子标志牌规范标准制定,推动实现运输企业线上申请、即办即用,极大简化审核查验流程,降低道路客运经营者负担,提升车辆调度效率。同时,我们还将通过协同区域执法标准、强化执法信息共享等措施,进一步净化两地运输市场,有效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主页 > 新闻资讯 >


读者留言

看不清?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