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态电池技术已成为新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关键发展趋势。为推动全固态电池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进程,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指导下,由多位院士专家,多家领军企业、知名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多个地方政府联合发起,2024年1月21日,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CASIP)正式成立。
在“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成立大会暨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郭守刚针对全固态电池领域的关键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引领全固态电池技术与产业化发展。
以下为演讲主要内容:
尊敬的清泰主任,尊敬的苗部长,尊敬的各位院士、专家,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成立大会。借此机会,我代表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对协同创新平台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也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各位领导、专家、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统筹部署下,我们持续推进关键技术研发,培育良好的应用环境,强化产业链建设,推动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当前主流液态锂离子电池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一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387.7GWh,同比增长31.6%,持续稳居世界第一。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名的企业中,我国企业占据了六席,市场份额超过60%。
二是技术水平迅速提升。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分别达到300Wh/kg和190Wh/kg以上,在性能、成本、安全性等方面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无模组电池包、电磁底盘一体化等新型成组技术不断涌现,低温环境自加热、热扩散安全管理等创新技术也加速突破应用。
三是产业生态持续完善。我国建成了涵盖基础材料、电芯单体、电池系统、制造装备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体系,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材料再生等技术生态逐步完善。截止到去年11月,累计建设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1万多个,相较于液态锂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较强的循环寿命和更高的能量密度。
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续驶里程、使用条件等需求的持续增强,以全固态电池为代表的新一代动力电池成为全球动力电池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日、韩、美、欧等国家和地区,都在纷纷加大力度、加紧布局,力图率先取得优势。
整体看,全固态电池在固态电解质材料、固固界面接触等方面存在一系列亟待突破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急需产学研各方、上下游企业通力合作,以创新联合体、创新联盟等形式研究突破。
一是要一体化布局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关键材料结构稳定性差、界面接触失效等关键技术卡点,为全固态电池发展扫清技术障碍。
二是要补齐支撑技术和共性平台发展的短板,持续提升关键材料、成套生产设备工艺、标准测试体系等基础支撑能力,不断夯实全固态电池发展的基础。
三是要持续优化应用环境,强化整车、电池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成果产出的引领作用,持续构建和谐共生的产业生态,加速全固态电池产业化应用。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代表,今天欧阳明高院士牵头成立“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可谓是恰逢其时,我们期待创新平台能够充分发挥平台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和组织整车、动力电池、关键材料企业和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不断推动全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为我国全固态电池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工业和信息化部愿与各方一起,汇聚资源、通力协作,共同促进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最后,再次祝贺“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成立,也预祝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作者: editor 来源: 汽车总站网 时间: 01-22
主页 > 新闻资讯 >
- 上一篇:市场动态:多家大型企业跨界氢能
- 下一篇:苗圩:加快电池的碳足迹核算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