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5日,第八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2“云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召开。本届百人会论坛以“迎接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新阶段”为主题,在3天会期内举办14场会议活动,就涉及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新阶段政策调整、碳中和目标下国际合作与政策协同、市场与消费新方向、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协同发展、商用车可持续发展、氢能产业多场景应用、下一代动力电池产业化及产业投资与创新等话题展开深度研讨。
在27日下午举办的以“商用车电动化与智能化发展路径”为主题的论坛中,嬴彻科技执行副总裁黄刚发表了讲话。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嬴彻科技执行副总裁黄刚。非常高兴参加百人会商用车论坛,并分享我们与产业伙伴一起在商用车智能化方面的初步实践。
首先,我想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嬴彻科技。嬴彻科技是一家从事商用车自动驾驶的科技公司。我们聚焦在干线物流场景,致力于用自动驾驶技术赋能物流行业,让物流更加安全、高效和经济。当前我们从有人监管的自动驾驶入手,长期实现无人化,最终构建全国范围内的货运机器人网络。
嬴彻的业务模式是“核心技术”+“运力运营” 双轮驱动。一方面我们开发全栈的自动驾驶技术,另一方面做自动驾驶卡车运力运营的TaaS货运网络服务。运力运营为自动驾驶技术提供落地场景,加速产品化和商业化进程;而技术赋能,反过来让运力运营具有安全和成本优势,不断扩大运营规模。随着运营里程的积累,又会带来海量的数据闭环,加速AI算法的迭代,支持技术从有人监管的自动驾驶向无人驾驶进化,如此反复,相辅相成。
我们开发了全栈自研、面向量产的嬴彻轩辕自动驾驶系统,包括四个层面的技术:
第一,针对重卡自动驾驶的独有算法,从感知、地图定位,到规划和控制;第二,高度安全的平台层软件架构SDK;第三,车规级的自动驾驶高算力计算平台;第四,面向高阶自动驾驶的线控底盘接口技术。
从2019年开始,我们与国内头部的重卡主机厂东风商用车、中国重汽合作,分别联合开发搭载嬴彻轩辕系统的智能重卡。联合开发项目是基于两个主机厂的高端旗舰柴油重卡平台,东风天龙旗舰和重汽黄河进行开发,完成了轩辕系统与整车平台的“1+5”集成方案,包括线控底盘的开发与自动驾驶系统的集成、自动驾驶硬件套装在整车的集成安装、HMI人机交互系统设计开发、信息安全、以及车云协同方案。我们的合作项目得到了国际和国内优秀供应商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克诺尔、采埃孚、康明斯、博世以及国内豫北等。
我们的合作项目尊重汽车行业的标准和流程,特别是追求产品安全,推进量产开发。在流程方面,我们坚持按V模型开发流程正向开发,并与软件敏捷开发相融合;另外分别按照ISO26262和ISO/SAE21434标准开发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在功能安全方面,取得了ASIL D功能安全流程认证证书。在信息安全方面,通过了腾讯科恩实验室的攻击测试。针对核心的自动驾驶系统,我们进行了系统的安全架构设计,不仅计算平台、智能传感器等车规级硬件实现了多重冗余,而且在软件层面实现了智能诊断和算法冗余。在整车方面,我们和供应商伙伴支持主机厂,率先开发实现了全冗余的线控底盘,包括转向、制动和电源系统在内,都有主系统和冗余系统。一旦主系统失效,可以在50ms之内切换到冗余系统。此外,还开发了听觉、视觉和触觉多模态人机交互系统,保证人机共驾过程中的安全交互。
同时,我们建立了完整的测试验证工具链和流程。从软件在环测试到硬件在环测试和驾驶员在环测试,从仿真测试到实车测试,从封闭道路测试再到开放道路测试。每个版本的发布,都要经过全流程的测试与验证。不只是针对自动驾驶的功性能开发需要严格测试,而且进行系统和整车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验证,包括寒区和高温试验。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们与主机厂伙伴完成了A\B\C\D四轮样车的试制和试装,累计完成超过200万公里的道路测试,151次的软件版本迭代,修复了2000多个软硬件问题。在2021年底,我们实现了量产交付,开始投放运营。
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我们在嬴彻的运营网络小批量导入产品,在多家头部物流客户的线路上开展试运营。这些线路都是1000公里左右的运距,过去都是由两个司机轮流驾驶来降低工作疲劳,保障安全。经过5个月的试运营,初步验证了产品的价值:即在1000公里左右的运距线路上,我们与主机厂开发的智能重卡能够支持1个司机安全、健康、可持续地执行运输任务。同时,在保证时效的情况下,能够降低油耗水平,从而降低单公里运输成本。现在越来越多的物流客户希望能够使用我们的智能重卡。今年我们将向运营网络导入更多的量产车,并持续迭代产品技术,进一步赋能智慧物流。
以上跟大家分享了嬴彻科技与产业伙伴推进智能商用车量产落地、赋能智慧物流的初步实践。应该说我们才刚刚完成从0到1的产品化过程,投入商业运营之后,还将面临更多未知的挑战,我们将继续探索前行。
接下来,应组委会的要求,作为商用车行业的老兵,结合过去3年来的实践,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商用车智能化的肤浅认识和感悟:
第一点体会是,中国商用车智能化面临非常好的一个发展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
大家都清楚,中国汽车行业特别是乘用车在电动化领域“换道超车”取得显著成果。接下来“智能化”的自动驾驶方面,将是一个新的机遇。自动驾驶,特别是高阶自动驾驶的机遇,对商用车行业同样存在,甚至更加有利。这是因为:第一,商用车作为生产资料,用户是理性的,只要技术成熟,能帮用户算得过账来,具备TCO(总拥有成本)优势,就会有客户买单;而且中国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巨大的市场规模,比如干线物流有几百万台车的市场规模,每年有百万台车的新增销量,如果能够实现“双驾变单驾”,就能给客户带来价值,就会有人来买单;在封闭场景,像港口、矿区和物流园区,有实现无人化的机会等。第二,中国有非常有利的创新环境,包括政府产业政策、产业链资源、科技公司等创新力量、还有资本市场助力。第三,商用车的技术过去领先的是欧洲,但在自动驾驶领域,欧洲的OEM主机厂和Tier1零部件供应商,在以渐进的方式推进从L1到L2,再到L4,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比较稳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欧洲没有像中国干线物流“双驾变单驾”这样的场景和需求。所以,中国的商用车行业,应该把握好这个重大机遇,利用好本地的创新资源,实现智能化的突破和超越。
第二个体会是开放合作,协同创新。
商用车智能化离不开行业合作。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不仅需要商用车OEM车辆技术体系和整合能力,科技公司的软件算法和人工智能方面的能力,芯片和智能传感器等新兴零部件的能力,而且也需要商用车原有产业链的整体技术升级,包括线控底盘系统、汽车电子、HMI人机交互相关产品、甚至包括最基础的线束和接插件的升级。此外,除了技术领域,还会涉及到技术落地所需要的商业模式等领域的合作。很难想象,任何一家公司能够独自实现完整的能力闭环。所以我们应该以开放心态,互利合作,创新发展。
第三点体会是,前装量产,是必须跨越的门槛。
我观察到目前国内OEM与科技公司有很多很好的合作,但是不少合作仍然停留在前瞻研究和示范项目阶段。有的合作只是OEM提供底盘,由科技公司进行后装,当然这也是必要的过程。但是真正能促进整个商用车行业智能化技术进步的,是真正意义上的量产项目。一是因为自动驾驶产品必须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只有经过汽车行业百年体系流程打造出来的产品,才能满足这一要求,才能进行规模化的商业投放。二是因为通过量产项目可以拉动整个商用车产业链的技术升级和成本降低。所以,嬴彻科技从一开始就坚持走前装量产的路线,我们也很高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项目促进了产业合作和行业技术进步。
最后一个体会就是敬畏心。
从事商用车自动驾驶技术的量产开发,既让人兴奋,又更让人心存敬畏。我们对前沿科技心怀敬畏,当我们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第一台原理样车Demo演示的时候,我们兴奋不已,感慨技术的神奇。但是我们同时对百年造车规律更充满敬畏之心,从原理样车到量产样车,我们花了2年半的时间,遵循严密的开发流程,以保证产品安全可靠投放市场。我们还对前沿领域探索的未知挑战充满敬畏,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挑战,踩了很多的坑,不仅仅只是AI算法、芯片、激光雷达这些新兴技术,也包括线控底盘全冗余的方案实现,还有线束接插件等问题。在产品投放运营过程中,也面临很多新的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挂车的问题,挂车的质量及超宽超高等,给安全运营带来一定的风险。所以我们始终心存敬畏,探索前行。
最后,让我们一起把握商用车智能化的机遇,开放合作,协作创新,用技术赋能物流。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