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察
在能源安全与“双碳”目标的双重压力下,中国汽车产业正悄然掀起一场静默的能源革命——以甲醇为核心的醇氢电动技术路线,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构建起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转型路径。
近日,在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来自行业的专家与企业代表就甲醇汽车的发展与创新进行了讨论。
甲醇汽车的战略定位与减碳价值
全球气候危机与能源安全压力推动能源体系向清洁化、低碳化加速转型。中国汽车产业碳排放中,90%源于车用燃料燃烧,能源低碳转型成为碳中和的核心路径。在此背景下,甲醇汽车凭借“能源多元互补”特性,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补充。
而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长期制约产业发展。姚春德指出:“2023年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2%,天然气超46%。”而商用车仅占保有量11%,却消耗了交通运输领域51%的燃油。
在此背景下,甲醇以其独特优势成为破局关键:
液态储氢载体:单位体积含氢量达液态氢的1.4倍,常温常压下稳定易储运。
原料多元:煤炭、焦炉气、生物质及二氧化碳均可制备,中国年产能超1.1亿吨。
减碳利器:绿醇(风光电制氢+CO₂合成)实现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
郭磊进一步指出,若利用我国每年8亿吨工业排放二氧化碳与弃风弃光产能合成甲醇,可满足全系商用车需求,形成 “能源自主—减碳” 双重闭环。
技术突破与产业化:从实验室到规模化落地
中国甲醇汽车技术实现“0到1”突破,以吉利为代表,我国甲醇汽车正走在高速发展之路上。
吉利等企业通过第四代甲醇发动机技术,解决了甲醇腐蚀性、低温冷启动等行业难题,实现批量应用。目前,全国累计投入运营超5万辆甲醇汽车,总里程突破230亿公里。
在动力系统创新上,“醇氢电动”构型成为商用领域新标杆。该技术以电驱为核心,通过车载甲醇增程器实时补能,融合了甲醇高效燃烧与电驱优势。远程商用车的实践显示,其醇氢电动重卡热效率达50.3%,每升甲醇可发电2.2度,度电成本低至0.85元,续航突破1500公里,适配长途干线物流场景。
同时,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加速了技术迭代。天津滨海新区公共交通集团的实践表明,586辆甲醇公交年减排二氧化碳661.5吨,节省燃料成本 3000万元,单次加注 7-10 分钟可满足两天运营,解决了纯电动车 “里程焦虑” 与补能痛点。
在非道路领域,甲醇动力已拓展至矿山机械、船舶等场景,马士基万吨级甲醇动力船与国内港口机械的应用,验证了技术的普适性。
生态构建:从制备到应用的全链条协同
目前,甲醇汽车产业生态正形成 “制备—储运—加注—应用” 的完整闭环。
在制备端,绿醇生产呈现 “灰转绿” 升级,通过风光电制氢与二氧化碳捕集(CCUS)技术,未来成本有望降至2000元/ 吨。中化学等企业布局 “绿醇制备 — 加注” 一体化项目,推动甲醇与风光电、煤化工产业耦合。
储运与加注网络建设成本优势显著。与加氢站相比,加油站改造甲醇加注设施仅需5万-10万元,全国已建成甲醇加注站超600座。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推动 “油氢醇” 综合能源站转型,上海、天津等地正在形成区域加注网络。
产业协同机制逐步完善。以上海安亭镇为例,作为汽车产业高地,安亭打造“离网零碳+源网荷储”示范项目,为醇氢技术提供场景验证。天津滨海公交构建“绿醇制备—撬装站加注—公交运营” 闭环,实现全链条可控。
吉利、远程等企业牵头生态联盟,覆盖从绿醇生产到车辆应用的全环节,推动技术标准与商业模式创新。
总之,甲醇汽车产业生态的崛起,不仅是对能源安全的战略保障,更是中国汽车工业以技术创新重构全球竞争规则的生动实践。
详情如下:
严健明:醇氢电动是能源体系、产业生态乃至商业模式的系统变革
安亭镇党书记严健明:
当前,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已进入加速期,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新能源技术的实践者,正以开放合作的姿态引领绿色交通变革。甲醇燃料以其来源广泛、制备清洁、应用高效的特点,成为破解能源安全、降碳增效与用户增收三重命题的战略选择。在商用车、城市交通等场景中,醇氢电动技术已展现出规模化落地的巨大潜力。更为重要的是,醇氢电动不仅是技术路线的创新,更是能源体系、产业生态乃至商业模式的系统变革。
![]()
姚春德:甲醇在制储运用环节优势显著,已通过技术突破实现规模化应用
工信部甲醇汽车专家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姚春德:
我国能源结构呈现 “缺油少气富煤” 特征,能源安全压力显著。甲醇作为燃料有很多优势,它非常清洁,常温常压是液体,运输存储非常方便。甲醇来源广泛,煤炭、天然气、焦炉气、生物质和二氧化碳都可以作为生产甲醇的原料,同时它又分布广,产量大,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甲醇生产国。
2019年我们的甲醇产能是9000多万吨,2021年已突破1亿吨,去年是1.1亿吨。甲醇有这么大的产能,替代石油产品已经具备了实力。
目前甲醇技术的使用已实现突破:一是点燃式,即类似汽油发动机工作模式,适配商用车与乘用车,通过 “汽油启动后转甲醇” 解决冷启动问题,增程式技术可提升效率。
二是压燃式,即通过 “二元燃料燃烧” 技术(均质混合气+甲醇喷射),解决大缸径发动机(如船舶、矿山机械)燃烧不充分问题,适配柴油工作模式,热效率高于点燃式。
![]()
方海峰:作为汽车低碳转型路线之一,甲醇在低碳性、经济性、技术性等方面已具备实力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海峰:
在汽车直接碳排放中,90%是车用燃料燃烧产生的。我国汽车产业要真正实现碳中和,除了汽车生产制造本身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车用能源低碳转型,这也是最为关键的减碳路径。
甲醇作为汽车低碳转型路线之一,在低碳性、经济性、技术性等方面已具备实力。
未来随着绿电成本的下降,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大,绿电制甲醇以及生物制耦合绿氢来制甲醇的单位生产成本有望降到2000元/吨,绿色甲醇也将会具备相应的经济性。
同时,基础设施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甲醇加注站已经超过600座。如果将加油站改造为加醇站,单座改造成本在5万-10万,远低于加氢站,更适合于城市群,包括矿区,在200公里左右半径进行相关布局。
![]()
郭磊:公司量产化版本的绿色甲醇发动机最高热效率达到50.3%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副总裁郭磊:
从传统的汽柴油到天然气、氢气,再到甲醇,我们国家正在以核心内燃机技术研发逐步开始引领国际绿色动力领域发展。
吉利经过二十多年持续研发投入和产业化推进,已经完全攻克了围绕着甲醇燃料在腐蚀、溶胀、低温、高效燃烧等行业难题,甲醇动力的适应性、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已得到全面产业化落地和充分行业验证,并带领行业全方位进入到绿色燃料发展的领域。
截至目前,我们已投入运营超5万辆甲醇汽车、累计运营里程超过230亿公里,最长运营里程已经超过150万公里。
醇氢电动就是以电驱为核心,用车载制电的方式有效利用绿色燃料。这样一套醇氢电动的动力构型,从60kW一直到420kW,公司在商用领域的醇氢电动动力型谱已比较完备。从产品性能角度来讲,我们可以让这套量产化版本的绿色甲醇发动机最高热效率达到50.3%,高度集成电机可以采用最高效率轴向磁通电机。
同时,我们系统发电效率可以实现98%以上,实现了极致纯电转化比例。这也就意味着每升甲醇可以在车载情况下发1.9度-2.2度电,按照当前平均甲醇价格2元/升来算,我们每度电成本、车载制电成本可以做到0.85~1.1元范围之内。
![]()
王欣:每台醇氢电动公交车较柴油车辆每年节省燃油费用大概6万元
天津滨海新区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欣:
滨海公交作为全国首批规模化运营甲醇公交的先行者,我们以19个月的实践数据验证了甲醇燃料从制备、储运、加注到应用的全链条可行性。
公司醇氢电动公交车实际应用数据显示,2023年底,投入运营的8米醇氢电动公交车在没有外接充电的情况下,全年平均百公里能耗为45升,而2024年新采购的278台8米的醇氢电动公交车随着电池技术和热管理技术的不断升级,新车型在实际使用中,甲醇的百公里能耗在原来的基础上又下降了5%。
每台醇氢电动公交车较柴油车辆每年节省燃油费用大概有6万元,滨海公交自2023年11月首次使用纯净电动公交车以来,已累计投入使用586台,覆盖46条公交线路。车辆上线以来,年运营约129万车次,年运营里程约2700万公里,甲醇加注量约1300万升,年燃料成本减少了3000万元左右,极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