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春,潍柴动力在香港联交所敲响上市钟声,从此大踏步走上锐意改革之路,走出潍坊,走向全世界!
20年后的2024年,3月26日上午,潍柴动力上市20年改革创新发展成果学术研讨会在潍坊举行,全面回顾了潍柴动力栉风沐雨的千锤百炼,分享了潍柴动力跨越式腾飞的砥砺历程。
原因之一:持续有效的改革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这话对于潍柴动力来讲同样受用。
为了企业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20年来潍柴动力打通资本国家化道路、瞄准新质生产力实行产业转型、开启全球资源整合,打造了独一无二的潍柴模式。
2004年,潍柴动力登陆香港资本市场,成为中国内燃机行业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企业;2007年,潍柴动力创新性提出了“倒三角”吸收合并的方案,完成了换股吸收湘火炬并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换股吸收合并方式实现“H to A”两地上市的企业。
目前,潍柴动力总市值超过1400亿元,较上市之初增长30倍,最高市值较上市之初增长超40倍。
产业转型方面,潍柴动力很早便意识到单一的发动机业务很难独立生存,便开始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2005年潍柴动力抓住机遇一举拿下湘火炬;平行整合潍柴动力发动机、法士特变速箱、汉德车桥,全球首创黄金动力总成一体化模式;逆向整合陕汽重卡、雷沃农业装备、雷沃工程机械等产业资源,让发动机“长上腿、安上大脑、插上翅膀”,构建起了同心辐射产业生态圈;布局新能源、智能网联,加快推进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
同时,聚焦国家国家战略、产业短板、技术瓶颈,潍柴动力积极“走出去”,从“欧洲三部曲”到“北美二重奏”,法国博杜安、德国凯傲和林德液压等11家全球高科技企业先后进入潍柴大家庭,补齐了我国在大缸径高功率密度发动机、高端液压、CVT动力总成、燃料电池等领域的技术短板,并全部实现了国内产业化落地。
可见,在潍柴动力的发展中,紧抓机遇、锐意改革是重要的关键词。正是因为其在时代的浪潮中可以一马当先,才能有如今的辉煌成绩。
原因之二:以谭旭光为核心的企业家带领作用
20年间,潍柴动力营业收入从2004年的62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140亿元,增长33倍,累计实现收入1.87万亿元;归母净利润从2004年的5.4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90.1亿元,增长16倍,累计创造归母净利润936亿元。20年累计分红超过280亿元,员工年平均收入增长9.3倍。
企业的成功当然离不来有魄力的企业家,潍柴动力如今的成就自然也与谭旭光密不可分。
在此次学术研讨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副书记、副主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邵宁表示:“谭旭光同志是一位典型的企业家,他的特征特别明显,有个性、有激情、敢想敢干敢担当。所以,潍柴不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国有企业案例,也提供了研究企业家的案例。”
企业的改革势必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闹事、人身伤害的事件也难以避免。这就要求企业家要顶住压力坚持下去。“从企业角度,潍柴做到了,谭旭光的执行力很强,做得非常彻底;从政府的角度,潍坊市委、市政府做得很好,给第一线干事者撑腰。”邵宁提到。
更为重要的是,潍柴的改革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很具体的案例,也是我国国企改革的缩影。所有国有企业改革的内部方法潍柴都有,且做得都比较彻底。在谭旭光的带领下,潍柴创造的“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卸掉各种历史包袱+公众公司改革”也为其他的国有企业提供了借鉴和范例。
原因之三:心无旁骛攻主业的长期战略逻辑
心无旁骛攻主业一直都是潍柴的核心理念,谭旭光在会上也强调:“老老实实种好自己的‘田’,是潍柴动力屹立不倒的长期战略逻辑。”
一直以来,潍柴动力始终不为困难所惧,坚持非主营业务不做、低附加值产品不做、重复性规模扩张不做,专注做强中国动力心,奠定了其在全球动力领域无可撼动的龙头地位。
其取得的成就包括但不限于:柴油机本体热效率连续突破,走在世界全列;大缸径高功率密度发动机可以再造潍柴发动机板块;建成国内唯一的内燃机与动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商用汽车动力系统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内燃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创新平台……
攻主业的基座是强大的科技研发实力,“拥有别人拿不走的关键核心技术,是潍柴动力永争第一的全球竞争逻辑。”谭旭光表示。
从全球首创动力总成到四次突破全球柴油机热效率;从传统动力总成引领全球,到新能源全面布局;从价值链低端“内卷”到全球高端市场突围,潍柴动力始终将科技作为“头号工程”,研发费用也逐年提升。
据潍柴年报披露,潍柴动力2023年度研发费用为80.45亿元,2022年度也高达77.31亿元,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2004年,是潍柴动力上市的起点,也是其腾飞的始发站。20年弹指之间,潍柴动力的改革让其屹立在全球内燃机行业发展之巅。着眼未来,潍柴动力将接续辉煌,为我国动力心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明天的潍柴,依然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