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科德孙川翔:SDV体系赋能产业升级
时间: 2023-11-04 00:19
来源: 中国汽车软件大会
作者: editor
2023年11月3日,2023中国汽车软件大会在上海嘉定举办。本届大会以“聚软件之力,创数智未来”为主题,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属单位中德智能网联汽车推广应用中心、上海智能汽车软件园共同承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软件分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基础软件分会协办。紧扣新时代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汽车软件发展要求,本次会议设置了“1场大会论坛+4个主题论坛”,旨在打造汽车软件领域开放、高端、权威的交流与沟通平台。
其中,在上午举办的“大会论坛”上,莱科德信息科技中国CTO孙川翔发表精彩演讲。
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孙川翔,来自莱科德信息科技,我负责公司的解决方案架构师团队,一直致力于给企业做研发架构规划,保证我们每一笔研发投入都能够有高效高质的解决方案在背后做支撑。
首先感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能够有这么好的平台和机会,各位领导嘉宾和业内的新老朋友能够在一起碰撞思想,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火花。我今天的议题叫做《SDV体系赋能产业升级》,虽然我们一直说软件定义汽车,本质上并不仅仅是软件的事情,是一个产业的升级,需要方方面面都能够为我们新的目标做出一些优化、迭代、更新。
汽车行业从1956年我们有了第一台车,到嘉定区有了第一台乘用车,一直到2000年之后我们第一次聚焦生产制造为核心的第一次产业升级,当时其实有很多标志性事件。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其实有一套比较成熟的体系,能够帮助我们在有限的投入下就能拿到不错的产出,直到我们几年前开始说SDV,我们发现有一点变了,成本很高,但是得到的产出相对有限。其实行业一直在进步,但是太贵了,如果我们将视角放到整个SDV的终局的时候,我们就会特别清晰的感觉到,必须要找到一套新的体系方法,能够支撑我们走到下一个目标,它是完全不一样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刚才很多嘉宾也提到,融合。
各个行业都是在往汽车工具汇聚。传统汽车人会讲电子电气架构开发、功能开发、软件平台,软件出来的是讲敏捷,用什么语言开发,IT人出来讲的是大数据,其实都是有区隔,不一样的。这些都是对我们有利的,重点在于我们如何它,将它放到我们整个软件定义汽车的全局视角上。
这张图,整车平台、大数据平台、开发者平台,从软件视角去看这张图,整车平台就是软件的体验平台,大数据平台是软件的存储平台,开发者平台是软件的迭代平台。软件到底是什么?我们认为软件在这个时代是将我们想要的需求和我们想要的体验去变成现实、去落地的能力。我们如果明确了这样一个开发目标,也知道我们需要建设这样的能力,接下来我们该朝什么方向去努力,提两点:体系导向、痛点靶向。
第一,体系导向。
我们这个时代,SDV时代是一个产品形态不固定的时代,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大背景,在这样一个背景条件之下,我们非常需要从整个治理体系,从PMT流程、方法、工具链的角度切入,同时要用一个尽量大的视角去看待这样一个体系。
解释一下,在整个软件定义汽车的流程里面,我们比较抽象的作为需求定义,然后到系统架构、软件架构、软件实施、测试验证进行一个回环。如果将我们的角色什么时候需要开发者、什么时候需要架构师、什么时候需要系统工程师,其实给了我们整个工作流的定义,本质上是什么样的人拿到什么样的输入,用什么样的能力、方法,得到什么样的输出,传递给谁,这个工作流是我们研发目标或者解决问题所有行为的框架。有了这个框架,我们才能够尽情地去拥抱变化,拥抱迭代,才能够做到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
同时我们应该有一个工具流的全局视角,在比较通用的三四百种工具里面,选择能够增加我们的开发效率的,映射到我们工作流中。工具的本质是增加我们的开发效率。我和我的团队在客户交流中,然后在我们的项目中,发现我们经常误解两个概念:第一个是工具们,第二个是工具链。经常会遇到的一种想法是,我们选择了功能强大且有能力操作的工具们,将它们协同工作在一起,我们就认为叫做工具链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我们的视角中看,工具链是能够将工具们进行自动化的框架结合,并且统一管理,同时能够简化我们的操作流程,降低我们对人员的需求,最终达到我们能够几何级数大幅度的提升工作效率,叫做工具链。
举个例子,这是我团队近期做的一个项目,我们开发了一个COM堆栈,其中一个工作包,前提是我们已经从头部的工具供应商里面选择了主流工具,并且让它们协同工作。其中一个工作包我们做了8周时间,做出来了,但是这个效率我是不满意的,着眼于未来都要用这种工作方式去推动后续的工作。所以我们开发了一个自动化框架,并且针对这个框架重新微调了我们工作流,得到的结果是我们将8周工作时间缩短成2周。这是从工具们到工具链的变化,这种能力是我们真正大规模接触软件的时候,并且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的一种能力。
回到体系导向,工作流给了我们一个框架,基于这个框架我们去选择适合我们的工具,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效率提升,同时因为工具进行工作流的微调,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一种力量能够推动我们组织体系、治理体系向上推进,这个就叫做体系导向。
刚才提到了一点,这个视角去推动这样一种行为的出发点越大越好,什么意思?一个车型平台到整个公司、整个集团,越大越好,本质上因为我们是一个产品不定型的时代,我们所有开发中的工作需要大量上下游的协同,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和极大的额外工作开发量,如果没有一个全局视角,很难通透的去理解。特别是我们说的系统、软件,在行业没有高度标准化之前很难做到即插即用。在莱科德内部很少让团队说产品这个词,我们更多的是解决方案。这里要再次感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整个行业标准化建设付出的努力和支持,希望我们能够持续合作,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第二,痛点导向。
刚才说行业是产品不定型,是一个变化的时代。痛点靶向,同时这是一个新技术、新方法爆棚的时代,大家不停的研究新的东西。我想强调一点,新技术、新方法不应该仅仅解决先进性,更应该立足于今时今日当时当地我们的痛点难点,解决现有的问题。
在SDV这几年,也是我们智能车飞速比较的时间,很大一个问题是同质化,这种同质化更多的是我们相似功能的堆叠,我们没有亮点功能,最终我们想做到的是车的千人千面,结果千车一面。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就导致价值战,没有客户黏性,没有产品力。深入剖析,是我们没有一个体系方法,真的能够让我们的产品、设计、开发人员、软件工程师真的能够在一起工作,然后把我们想要的需求精准传递给研发。
怎么办?我和我的团队做了很多不同行业的一些创新实践的研究,同时跟莱科德硅谷的同事、慕尼黑的同事一起做了很多工程落地,创造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我们在项目早期就让产品工程师、UI设计、软件开发工程师一起工作,然后有一套标准的流程体系,能够让我们想要车的亮点功能精准的可量化的并且是细腻的客户体验,传递给我们的开发端,结果就是我们可以锚定我们的目标客户,并且能够定位他们的典型场景,给出他们一个极致的体验,提高我们的产品力。
这样一套新的解决方案,其实比较好理解,体验定义了产品需求,需求去指导软件,软件才能够去定义汽车。应了两句话,第一句话,SDV不仅仅是软件的事,第二句话,软件是实现需求和想要体验的能力。这个就叫新技术新方法解决现有问题。
总结一下,其实我们会有这样一个体系导向、痛点靶向的价值主张,本质上是想告诉行业,我们做产业升级的时候,既要以点带面,同时更加要注意到整个体系的流程、方法、治理的建设。莱科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价值主张?本质上我们在这个行业几十年了,同时我们有18000名不到的工程师,我们是这个行业的赋能者和加速者,有了这样一个大的基盘之后,才能够让我们将整个汽车行业和非汽车行业优秀的流程体系结合在一起,形成覆盖整个汽车V模型开发的流程体系。我们拿到项目或者开发要求的时候,首先想到体系中该如何看待这样一个行为,它会对上下游有什么影响。这种体系,在我们车型越多、产品线越多的时候,越重要、越能够迸发出力量。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当我们再回头去看SDV这个终局视角的时候,我们就会更加结构化的看待它。了解市场需求、了解客户期望、了解新的商业模式、了解我们的文化底蕴,甚至地域对我们的要求,我们的人力储备,再从我们的战略架构、治理体系、技术路线、能力建设以及执行力,结构化的看待。当我们做项目的时候,无论是做一个虚拟测试也好,做一个OS开发也好,做一个电子电器架构,都能够在一个立体的矩阵式的价值体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用项目去引领企业能够获得最大效益同时能够有一个长期竞争力、竞争优势的方法,这个就是组织体系增强导向的研发规划,希望这样一套方法能够帮助到整个行业。
谢谢!
2023年11月3日,2023中国汽车软件大会在上海嘉定举办。本届大会以“聚软件之力,创数智未来”为主题,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属单位中德智能网联汽车推广应用中心、上海智能汽车软件园共同承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软件分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基础软件分会协办。紧扣新时代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汽车软件发展要求,本次会议设置了“1场大会论坛+4个主题论坛”,旨在打造汽车软件领域开放、高端、权威的交流与沟通平台。
其中,在上午举办的“大会论坛”上,莱科德信息科技中国CTO孙川翔发表精彩演讲。 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孙川翔,来自莱科德信息科技,我负责公司的解决方案架构师团队,一直致力于给企业做研发架构规划,保证我们每一笔研发投入都能够有高效高质的解决方案在背后做支撑。
首先感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能够有这么好的平台和机会,各位领导嘉宾和业内的新老朋友能够在一起碰撞思想,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火花。我今天的议题叫做《SDV体系赋能产业升级》,虽然我们一直说软件定义汽车,本质上并不仅仅是软件的事情,是一个产业的升级,需要方方面面都能够为我们新的目标做出一些优化、迭代、更新。
汽车行业从1956年我们有了第一台车,到嘉定区有了第一台乘用车,一直到2000年之后我们第一次聚焦生产制造为核心的第一次产业升级,当时其实有很多标志性事件。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其实有一套比较成熟的体系,能够帮助我们在有限的投入下就能拿到不错的产出,直到我们几年前开始说SDV,我们发现有一点变了,成本很高,但是得到的产出相对有限。其实行业一直在进步,但是太贵了,如果我们将视角放到整个SDV的终局的时候,我们就会特别清晰的感觉到,必须要找到一套新的体系方法,能够支撑我们走到下一个目标,它是完全不一样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刚才很多嘉宾也提到,融合。
各个行业都是在往汽车工具汇聚。传统汽车人会讲电子电气架构开发、功能开发、软件平台,软件出来的是讲敏捷,用什么语言开发,IT人出来讲的是大数据,其实都是有区隔,不一样的。这些都是对我们有利的,重点在于我们如何它,将它放到我们整个软件定义汽车的全局视角上。
这张图,整车平台、大数据平台、开发者平台,从软件视角去看这张图,整车平台就是软件的体验平台,大数据平台是软件的存储平台,开发者平台是软件的迭代平台。软件到底是什么?我们认为软件在这个时代是将我们想要的需求和我们想要的体验去变成现实、去落地的能力。我们如果明确了这样一个开发目标,也知道我们需要建设这样的能力,接下来我们该朝什么方向去努力,提两点:体系导向、痛点靶向。
第一,体系导向。
我们这个时代,SDV时代是一个产品形态不固定的时代,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大背景,在这样一个背景条件之下,我们非常需要从整个治理体系,从PMT流程、方法、工具链的角度切入,同时要用一个尽量大的视角去看待这样一个体系。
解释一下,在整个软件定义汽车的流程里面,我们比较抽象的作为需求定义,然后到系统架构、软件架构、软件实施、测试验证进行一个回环。如果将我们的角色什么时候需要开发者、什么时候需要架构师、什么时候需要系统工程师,其实给了我们整个工作流的定义,本质上是什么样的人拿到什么样的输入,用什么样的能力、方法,得到什么样的输出,传递给谁,这个工作流是我们研发目标或者解决问题所有行为的框架。有了这个框架,我们才能够尽情地去拥抱变化,拥抱迭代,才能够做到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
同时我们应该有一个工具流的全局视角,在比较通用的三四百种工具里面,选择能够增加我们的开发效率的,映射到我们工作流中。工具的本质是增加我们的开发效率。我和我的团队在客户交流中,然后在我们的项目中,发现我们经常误解两个概念:第一个是工具们,第二个是工具链。经常会遇到的一种想法是,我们选择了功能强大且有能力操作的工具们,将它们协同工作在一起,我们就认为叫做工具链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我们的视角中看,工具链是能够将工具们进行自动化的框架结合,并且统一管理,同时能够简化我们的操作流程,降低我们对人员的需求,最终达到我们能够几何级数大幅度的提升工作效率,叫做工具链。
举个例子,这是我团队近期做的一个项目,我们开发了一个COM堆栈,其中一个工作包,前提是我们已经从头部的工具供应商里面选择了主流工具,并且让它们协同工作。其中一个工作包我们做了8周时间,做出来了,但是这个效率我是不满意的,着眼于未来都要用这种工作方式去推动后续的工作。所以我们开发了一个自动化框架,并且针对这个框架重新微调了我们工作流,得到的结果是我们将8周工作时间缩短成2周。这是从工具们到工具链的变化,这种能力是我们真正大规模接触软件的时候,并且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的一种能力。
回到体系导向,工作流给了我们一个框架,基于这个框架我们去选择适合我们的工具,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效率提升,同时因为工具进行工作流的微调,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一种力量能够推动我们组织体系、治理体系向上推进,这个就叫做体系导向。
刚才提到了一点,这个视角去推动这样一种行为的出发点越大越好,什么意思?一个车型平台到整个公司、整个集团,越大越好,本质上因为我们是一个产品不定型的时代,我们所有开发中的工作需要大量上下游的协同,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和极大的额外工作开发量,如果没有一个全局视角,很难通透的去理解。特别是我们说的系统、软件,在行业没有高度标准化之前很难做到即插即用。在莱科德内部很少让团队说产品这个词,我们更多的是解决方案。这里要再次感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整个行业标准化建设付出的努力和支持,希望我们能够持续合作,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第二,痛点导向。
刚才说行业是产品不定型,是一个变化的时代。痛点靶向,同时这是一个新技术、新方法爆棚的时代,大家不停的研究新的东西。我想强调一点,新技术、新方法不应该仅仅解决先进性,更应该立足于今时今日当时当地我们的痛点难点,解决现有的问题。
在SDV这几年,也是我们智能车飞速比较的时间,很大一个问题是同质化,这种同质化更多的是我们相似功能的堆叠,我们没有亮点功能,最终我们想做到的是车的千人千面,结果千车一面。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就导致价值战,没有客户黏性,没有产品力。深入剖析,是我们没有一个体系方法,真的能够让我们的产品、设计、开发人员、软件工程师真的能够在一起工作,然后把我们想要的需求精准传递给研发。
怎么办?我和我的团队做了很多不同行业的一些创新实践的研究,同时跟莱科德硅谷的同事、慕尼黑的同事一起做了很多工程落地,创造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我们在项目早期就让产品工程师、UI设计、软件开发工程师一起工作,然后有一套标准的流程体系,能够让我们想要车的亮点功能精准的可量化的并且是细腻的客户体验,传递给我们的开发端,结果就是我们可以锚定我们的目标客户,并且能够定位他们的典型场景,给出他们一个极致的体验,提高我们的产品力。
这样一套新的解决方案,其实比较好理解,体验定义了产品需求,需求去指导软件,软件才能够去定义汽车。应了两句话,第一句话,SDV不仅仅是软件的事,第二句话,软件是实现需求和想要体验的能力。这个就叫新技术新方法解决现有问题。
总结一下,其实我们会有这样一个体系导向、痛点靶向的价值主张,本质上是想告诉行业,我们做产业升级的时候,既要以点带面,同时更加要注意到整个体系的流程、方法、治理的建设。莱科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价值主张?本质上我们在这个行业几十年了,同时我们有18000名不到的工程师,我们是这个行业的赋能者和加速者,有了这样一个大的基盘之后,才能够让我们将整个汽车行业和非汽车行业优秀的流程体系结合在一起,形成覆盖整个汽车V模型开发的流程体系。我们拿到项目或者开发要求的时候,首先想到体系中该如何看待这样一个行为,它会对上下游有什么影响。这种体系,在我们车型越多、产品线越多的时候,越重要、越能够迸发出力量。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当我们再回头去看SDV这个终局视角的时候,我们就会更加结构化的看待它。了解市场需求、了解客户期望、了解新的商业模式、了解我们的文化底蕴,甚至地域对我们的要求,我们的人力储备,再从我们的战略架构、治理体系、技术路线、能力建设以及执行力,结构化的看待。当我们做项目的时候,无论是做一个虚拟测试也好,做一个OS开发也好,做一个电子电器架构,都能够在一个立体的矩阵式的价值体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用项目去引领企业能够获得最大效益同时能够有一个长期竞争力、竞争优势的方法,这个就是组织体系增强导向的研发规划,希望这样一套方法能够帮助到整个行业。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