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8日-29日,首届中国商用车论坛在湖北十堰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湖北省经信厅、东风公司和十堰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应变 求变 谋变——共创商用车发展新局面”为主题,共设“1场闭门峰会+1个大会论坛+4个主题论坛”,旨在联合能源、交通、信息等各方力量,共同探讨商用车产业发展趋势,推动商用车高质量发展。其中,在3月29日上午举办的“开幕式暨大会论坛”上,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袁文博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业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今天代表罗兰贝格来与各位探讨关于全球商用车趋势的展望。罗兰贝格作为一家起源德国的欧洲最大战略咨询公司,我们长期深耕汽车领域,持续开展基于未来行业研判的商用车行业战略制定。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演讲的核心将重点围绕全球商用车市场趋势与变革,以及对各个主机厂、各个行业生态的参与方的启示。
从整个行业大发展上来讲,虽然近几年中国市场发展良好,但在全球经济波动、新冠疫情、芯片短缺等影响下,2017年到2021年间,全球商用车市场受到一定波动。我们认为从2022年开始,轻商和中重型商用车市场将在全球范围内有一定程度的反弹,这与整个行业发展相关。商用车市场不会成为一个简单追逐总量的市场,市场结构转型升级将是未来几年商用车行业最重要主题之一。在这个主题下,我们认为行业会呈现四个新,即新能源、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市场,关于海外市场这一块下午论坛有分享。
首先,新能源方面,到2030年中国商用车新能源基本场景渗透率能达到30%以上,不单是中国,欧盟、北美甚至东盟国家都会有新能源商用车的渗透和发展。对中国企业而言,如何利用好乘用车市场已经形成的大好局势,借助我们在新能源方面的国家战略和国家资源优势及技术优势,加快整个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甚至进行出海的布局,显得尤为重要。
商用车行业的新能源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持,包含自动驾驶、新能源、网联化、信息化等核心技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如何打破传统意义上二级供应商、一级供应商、主机厂以及能源服务商之间的壁垒,形成多生态融合,这在全球范围内都对各方形成了一定挑战,我们认为这也是中国市场亟待解决的破局点。
商用车作为生产工具,最终是由终端用户为新的技术和新能源买单,所以怎样通过一套商业模式,既能够实现最终TCO全生命周期成本的优化,同时又能够帮助一些新技术、新能源更快落地,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从业绩角度来讲,也要摆脱过往的车本位角度,更多从模式设计变化角度进行考量。
从全球来看,新能源轻商在欧洲的比重有望在2030年达到30%,其中3.5吨以下将占40%左右;另外几个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市场中,美国的轻商比重较低,东南亚能够达到20%的体量,拉丁美洲能达到10%左右。新能源中重卡方面,由于北美及欧洲有较清晰的碳排放具体目标,我们认为北美到2030年销量能达到27%,其中受到美国各州对新能源政策差异性及不同政府政策上的摇摆影响,相对来说有一定的浮动。欧洲市场中各家主机厂则分别提出40%、50%甚至60%的目标。因此新能源中重卡在2030年可实现40%渗透的基准,分别由30%的纯电与10%左右的燃料电池组成。
回到中国市场,我们按照不同场景与不同应用领域做了一个观察,认为新能源专用车在2022年已经达到4%,占整体新能源商用车的1/4,至2030年,专用车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尤其在环卫、市政等方面,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整个产业会进一步向新能源进行转型。但同时,新能源的体量离不开牵引车的支撑,也离不开换电标准、换电技术以及快充技术的发展,我们非常看好中国换电技术的应用,因为中国目前对司机强制休息方面仍未完全落实,所以我们认为换电站网络建设将是整个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尤其是牵引车进一步沉淀的重要驱动要素。在中国,中短途牵引车依然占2022年大头,将近2000台是高速的长途干线。
轻商应用场景方面,到2030年,新能源商用车、微卡、轻卡都会出现大量新能源渗透,产生年均增长率将达2位数以上的跨越发展,其中轻客以城市内场景为主,而微客将以最后一公里为主要场景,因此我们不能忽略其对于新能源的渗透和需求,相比之下轻卡以城郊为主要应用场景。
关于新技术,新能源发展离不开纯电和氢燃料电池发展,电池领域去模组化、电机中集成的电驱桥、扁线电机发展、800V、碳化硅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商用车用电量大,锂矿价格到2025年会有一定程度下滑,这会进一步改善新能源车以及电动商用车的TCO表现。燃料电池的寿命、能量密度、储氢方式、高压气氢包括液氢的应用,都是燃料电池进行转型突破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电驱技术部分,我们认为今大中客,轻微客、中重卡等不同车型在不同场景会有一定的应用差异。首先,我们认为这种分布式的轮边、轮毂在2030年的渗透率会相对发展有限,仅有个位数的发展水平。其中考虑到整个技术的成熟度,集成式的电动桥会发展较快,中重卡中集成的电驱桥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发展关键点。
除了电驱桥之外,未来新能源商用车专属的平台化、模块化也是发展重点。滑板底盘就是其中一个关键要素,如何高度去集成电池和电驱动是关键点,现有的线控制动、悬架摆臂、冷却系统,连同整个转向、软件、悬架、电机等形成一个转角模块对滑板底盘非常关键。
自动驾驶这一块我们也做了一个判断,我们认为2030年之前很自动驾驶在L2和L1级大程度上会有量的突破或量的积淀,结合道路安全,智慧道路等提升道路的整个驾驶的体验。我们相信商用车的自动驾驶,不完全是以去除司机为目的,如何改善运输效率,提高运输安全才是更需关注的点。到2030年,商用车L1+L2的低级别辅助驾驶渗透率能达到77%,放眼整个行业,按照绝对的体量来算也是相当可观的市场。
第二,L3和L4到2030年的体量将接近10%,对应每年超过20万台的销量,主要还是在一些示范线路、重点干线当中得到更好的应用,一方面节省成本,另外一方面也能够实现帮助一些大型平台、大型物流公司去更好的为下一步的物流发展做准备。而自动驾驶也一定会同步带动线控底盘、传感器、处理器和算法等四个大领域发展。
对于线控技术发展,我们认为最重要是制动和转向,制动ABS,商用车EBS气压制动的一体化发展,电子控制机械助力完全线控,取消机械气压的助力,通过电子信号控制来实现,所以我们认为EMB是为了实现无人驾驶,或者实现高智能的驾驶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石。另外,在线控转向领域中,从现有的机械转向系统或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PS、电动助力转向进行划分。尤其在轻型商用车已经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应用。下一步将通过线控转向、传感器的加入实现完全线控的应用。
同时新技术当中非常强调网联化,网联化既包括车端卡车管理、车辆本身的一些预见性维护、提前预测等,同时对于挂车的管理我认为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挂车车队本身、传感器管理,以及在一些高要求的应用场景,如危化品、冷链等产品运输中对挂车管理、货物管理要求较高。再下一步对司机管理转化为物流管理,这个在商用车信息化里面非常重要,真正打通货主、车队管理方、终端运输车队三方,这是车联网角度的核心问题。
还有一点,电子电气架构,近几年在乘用车领域提的非常多,商用车的预控制架构也在不断进行演变。商用车主要分为四个大域:动力域、智能驾驶域、车身域和底盘域。我们认为会率先进行整合的还是动力域和自动驾驶域,这当中将与自动驾驶的渗透紧密结合。车身域,底盘域更多分不同的级别,并不是所有的商用车一步到位做域融合,而是先从中高端的车型着手。同时整个域控制器可以优化空间,不管是ECU的数量或是通信总线,都有非常大的改善,长期来看,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中央计算单元作为终局的发展。
技术是服务于人的,这里面包含AMT帮助提升驾驶体验,还有非常重要的人机工程,用以提供更好的舒适性,如低驾驶室,一体化可平躺气囊座椅。
最后关于模式,从产品层、价值层、生态层三个层次发展。最初场景是开发产品,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最后我们认为光做一个方案不够,需要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来串联整个新模式的发展,这需要与我们前面讲的技术结合起来。我们以这家企业为例子,不光是做滑板底盘技术,还通过他们的服务模式,订阅模式给当地的一些物流服务商、车队方提供合作,这也是商业模式和技术相结合非常好典范。同时,在能源角度上来讲,我前面也提到整个换电生态不单单是主机厂,同时还包含了四个大的参与方,物流车队、换电企业、电池银行和电网生态,整个充电的生态相互结合,共同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在解决方案过程当中,我们有一个思考,过去的租赁实际经济水平只有3%,为了实现更好的利润,私管和车管带来了很大的利润空间,同时对企业的数字化能力,运营管理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运营服务如何增值、如何实现可复制化,是作为很多行业参与方共同思考的问题。他们的模式呈现三个不同的方向,有一些按照时间订阅方式来进行收费,也有按照运距、公里、实际运营情况收费(现代氢燃料车),还有按照装载量来收费,实际情况与使用方、用户方密切相关,需要共同承担新技术投入中的一些不确定性。
最后,我们谈到零碳是整个商用车物流、运输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点,零碳分为几层,找货、储货、送货,尤其是找货这一层,如何通过强场景化的零担策略来帮助企业实现,以及碳足迹管理进行相关定位。怎么通过零碳车的建立、金融方案的设计,使得整个零碳解决方案更容易被市场接受,在用车、修车、换车端进行相应的补充和支持。整体上我们零碳的物流体系也离不开货端和车端双方共同的协作和努力。
时间关系,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非常感谢各位的时间,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