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于9月16日-19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办。大会已成功召开四届,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本届大会以“智能加速度 网联新生态”为主题,将集中呈现1场开幕式暨主论坛、7场主题峰会、6个特色专场、2场闭门会、1场实地调研活动。
在16日下午举办的主论坛上,四维图新CEO程鹏发表了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内容:
尊敬的领导、行业的同仁大家好!非常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在我们主论坛讲一下对智能汽车,从我们做20年数据的角度理解。首先我认为我们汽车这次产业革命,本质上是两个东西的变化,一个是能源的变化,一个是产品逻辑的变化。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能源从化石能源一步步地转向了清洁的新能源。第二方面是产品怎么定义,车犹如20年前的智能手机,犹如40年前的PC。智能汽车现在所处这样的变革,也来自它产品逻辑的变化。以前我们把它叫工程驱动,一群工程师是坐在家里设计这个车应该造成什么样,也会走到外面做市场调研和收集客户反馈,但这个周期非常长。
现在因为叫数据时代的到来,所有的车厂,尤其是我们看到的是全球做的比较领先的几家车厂,其实核心竞争力不仅来自于电池做的不错,续航能力比较强,更来自于它能够实时地把握用户和我的产品之间是什么关系,它到底怎么用我的产品,怎么决策买我的品,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什么?还会不会复购,这一整套逻辑和以前是完全不一样的。我把它叫从工程驱动转换到数据。
但是目前大家应该可以看到,在最近的新势力也好,传统车厂转型也好,都在往智能网联的新能源汽车方向转。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我们汽车行业大部分人的来源和我们互联网的平台公司是不一样的。我们有大量的主机厂是对数据不敢采不敢用,用也用不好,现实面临的情况就是这样。所以大家都很痛苦,这个数据看起来比电池还难做,电池因为经过几年的迭代,也从垄断的市场变成慢慢的开放,它往上走就变成了不仅是拼电池还要往上看,在这样的状态下,电池已经不是制约车卖的好不好的关键核心要素了。反过来看数据的理解,用户的体验倒变成了车能不能卖得好,和别人是不是有核心竞争力,和其他厂家的产品相比到底怎么样,变成这样的状态。
所以我把数据叫做也是一个新的燃料,和里矿一样有价值,甚至价值更大。以汽车智能网联下半场的胜负手来看,如果数据足够,实时动态量足够大,首先能把产品做的更大。刚才有同仁提到自动驾驶,那自动驾驶能不能开发好基于什么?不仅基于算法有多么人工智能和智能化,更基于数据的能力。举个例子,自动驾驶在和现实世界开放道路的测试,能覆盖所有的地方吗?现实世界纷繁复杂的情况,一个机器人能事先都了解吗,对这个现实世界理解吗?这是基于有足够场景和数据量,能够做够数据量。
第二是把用户体验服务做好。比如说在开车、乘车过程中,司机和车是怎么交互的,后排乘客和车怎么交互。通过这样不断的磨合,用户和车以及产品的打磨,才能把车越做越好。
第三是所有的数据是有价值的,它的商业价值是巨大的。就像现在看到智能手机普及以后,它带来了这么多互联网平台公司这么多内容服务商,在车里未来5-10年会大量地发展,这就是把用户的数据商业价值发挥好。
我试图把智能汽车产生的数据分成四大类,第一类是它的外部环境,比如说外面有没有下雨,道路有没有打滑,摩擦系数是多少,这是它的外部环境。第二类是车自身的位置和轨迹,第三类是车身处,加速传感、里程、转向,这属于车身。第四类是用户数据,用户在乘车开车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这些数据目前来看迅速地变成海量数据。以前车用到的最大数据就是地图,越做覆盖越广,精度越来越高。
现在再看大量的车身装配的传感器每天采集的数据,每个小时的数据,都是几百个G,每天都是TB级的,甚至在做下一代L4的车规划时,发现一个车一天可能采集到TB级,这个数量是惊人的。在整个从数据的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分发、使用、销毁,我们叫它为闭环,是全生命周期。要想把它做好,现在很多车厂处于不敢用不敢采,在这个过程中怎么才能把它用好,把数据价值发挥到最大,这有非常多大家想象不到的困难和挑战。
比如说什么地方采集数据是不影响国家安全的,大家也知道很多车在某些地方不让进,在重大活动中车型不让通行,不仅是中国,全世界各地都出现了这样的状况。数据怎么传输才是安全的?数据谁来存储,冷存储多少、热存储多少,什么时候来,用什么阵列,用什么技术,谁来存谁在负责谁来分发谁来利用,可以给谁,怎么给用户做数据闭环,这一整套都是非常复杂的。它面临着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以及政策法规。我给大家列了一下,数据现在在全世界国家都上升为了国家战略,从顶层开始做设计。可以看到美国、欧盟都有,都做了国家战略的规划,就是数据怎么去监管怎么去利用。在不同的国家,部委级别甚至是不同国家的法律也都陆陆续续的出台,叫做监管立法。再是不同部委和行业会做落地实施,过去五年法规政策不断地出来在规范这个行业。
中国是什么情况?分了几个层次,第一个是过去这一两年我们法律出台非常快,而且反映迅速,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隐私的法律。我们接下来有各个部委的文和政策,还有指导意见,最后还有政府和企业一起做行业标准,陆续出台。
应该说是可以做到有法可依了,最近大家特别关心智能汽车,最近发布了关于我们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维护测绘地理信息安全的通知,这里一直有疑惑,智能汽车在采集存储传输的行为,我们已经把它明确这属于测绘地理,在这个当中可以看到,以前在我们测绘引领行业中是个专业测绘公司、测绘仪器,专业测绘车辆甚至是航空和遥感卫星来做专业的测绘。
在现在可以看到,每个用户的智能网联汽车都成了测绘的设备。以前大概有30家的资质,我们叫导航地图的资质,30家平均一家1000多人,大概也就几十万人要管,几十家公司要管。我们现在如果每辆车都有测绘设备,这意味着每年新增2万多的设备,这怎么管理。在这个情况下是非常有挑战的一件事,我们行业主管部门做了很多专业研究。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两个东西在行业中来落地,第一是懂合规,这么多法律政策指导意见和行业标准,都要去研究,都要有懂合规的专业团队,得有懂场景的专业公司,不仅要懂政策还要懂尝试,懂数据怎么用,地图怎么做服务,车联网有什么用,自动驾驶需要什么东西才能把安全做好,把应用场景做好。要懂技术,这个数据怎么采,怎么加密怎么偏转,怎么保证网络安全,这一整套技术要懂。最后还要云中立,有些客户是要私有,有些要公有。这么多不同的云,为了保证用户的利益最大化,车厂的利益最大化,最好是云中立。我们行业急需这样的公司和团队来做这样专业的事。
这么多数据上来,单个厂家数据都不足以把地图做好,把整个自动驾驶和场景库建好,它需要开放和可信赖的数据交易平台,它应该是有清晰的确权能力。这个数据到底谁来采的,谁采集谁贡献。还有防篡改,数据上来以后这个数据确实是可以明确权力拥有着和数据的自信度,要防篡改。再是能够变现和能够商业化,不然整个行业也没有把数据汇集起来给大家做贡献度,就像我们现在的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平台一样,得需要这样的平台来做数据交易。
这两个东西都是应该和专业公司、车厂、政府,监管应该是透明的,数据是车厂愿意贡献,和互联网平台是可以做生态的资源贡献和交换的。
我们四维图新做了20年的数据,我们有相关的资质,我们有专业的采集团队,数据处理的技术人员,也专业的AI做脱敏、保护隐私的合规技术,我们还有多个车厂客户,几乎所有的车厂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专业对所有政策法规做及时的理解的团队,而且我们云中立,跟各个云厂家都有比较好的合作关系。
我认为我们这样的公司是有责任、有义务把数据合规这件事,为我们的车厂做好服务,在我们原来的高精地图和车规芯片的基础上,也能把数据合规这件事做好,解决用户当下的不敢采、不敢用、用不好的痛点。
希望在业界各个同仁的帮助下,在我们政府工信部、自然资源部这些重要的相关政府部门的引领下,让我们这个行业把数据合规做好,意味着智能汽车行业新的矿可以开挖了,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把行业做好,为每一个智能汽车的用户的体验,迅速让中国这个行业成为世界的领先者,谢谢大家。
(速记未经本人审核,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