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与“自救”,客运行业战“疫”的两面旗帜

2020年春节,中国客运行业有史以来最冷清的一个春节。

从1月23日(腊月廿九),从武汉开始,国内多个省市陆续从局部停运、省际客运停运,到客运班线全面停运。

为防止疫情扩散,客运企业做出了不容忽视的牺牲——这是公认的事实。

“牺牲”与“自救”,客运行业战“疫”的两面旗帜

2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公路交通保通保畅工作 确保人员车辆正常通行的通知》中指出, “湖北省以外地区要结合复工开学安排,有序恢复城际客运……等公路运输服务”的要求之下,虽然有不少客运公司逐步恢复了客运班线,但无论是班次,还是客流,都与往年同期天壤之别。

根据交通部发布数据,2月4日(春运第二十六天,阴历正月十一)全国道路发送旅客974万人次,比去年下降86.4%。

与此同时,深沪港三大交易市场的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股价接连遭受重创,其后,物流行业股价反弹,而客运企业始终上涨乏力。

大型客运企业压力山大,业务单一的小客运公司同样难上加难。

在撰写本稿之前,汽车总站网多方采访国内大、中、小客运公司负责人,想请大家群策群力,想些办法帮助客运企业摆脱困境,回答一概都是:“没什么好办法……”

有人把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与17年前的SARS相比较。

根据光大等证券分析机构的数据,2003年在影响最严重的5月,全国客运量和货运量同比分别减少41.2%和15.2%,客运受影响程度明显高于货运,当年7月13日,全球不再增加新增病例和疑似病例,疫情基本结束。全国货运总量于当月实现同比正增长。公路客运总量于9月实现同比正增长。

也就是说,SARS疫情对我国客运行业的影响在疫情结束后的6个月内完全消退。

但今天的客运行业心里都有数:即使新冠疫情几个月后完全消退,民航、高铁、网约车可能恢复正常,中国客运行业也再回不去当年的高光时刻。

如何“自救”,是客运企业必须要思考的命题。

1、转型:多样化集约化发展

此次疫情,是客运行业整合优化班线资源,改变原有零散运营模式,形成团队战斗力的大好时机。

有些客运集团未雨绸缪,坚持多样化发展,这次疫情中货运版块虽然也受到了冲击,但物流仓储是长期刚需,客运企业具备这方面的场地、人员等优势,所以业务正常运转恢复得较快。

2、转型:智能化、健康化概念的拓展

面对疫情,很多客车企业及时推出具备“健康”、“杀菌”等概念的产品。其实,客运企业也可以在原有车辆上进行适当改造,增加这类基本防疫功能。

此外,客运企业还应当与当地卫健委、交通委等部门形成协作,增加类似“乘客健康追溯登记系统”等扫码小软件,一旦乘客中有确诊病人出现,可以帮助有关部门及时追溯密切接触乘客,避免疫情扩散。

此项功能不但增强了客运企业服务社会的作用和意义,也能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黑车”的竞争压力。

3、转型:完善订制化、智能化服务体系

疫情期间客运企业停运不停工,可以利用这个阶段,完善企业智能化服务体系,健全企业系统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增强定制客运、平台约车等的竞争力。

4、转型:“大改小”、精品化的需求

目前,全国客运都在推进9座的定制客运、包车、租车等交通出行方式,倒逼客运企业提前进行车型结构调整和运输方式改变。

旅游客运在疫情期间暂停,留下短时间的空窗期,可以调整为园区、厂区的通勤车、专线包车。但在未来疫情解除,旅游业逐渐恢复后,旅游专线、旅行包车对座位客车的需求也很难恢复到几年前的状态,“小而美”的精品小团,“小而美”的舒适型车辆,才是未来的旅游用车需求。

“牺牲”与“自救”,客运行业战“疫”的两面旗帜
潍柴欧睿5.9米9座乘用车高级车型

5、转型:市场下沉,关注农村客运

目前,全国约有1万左右具备条件的建制村仍旧暂未通客车,国家要在2020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建制村通客车兜底性目标,这是客运企业绝对不能错过的一个市场机会。

当然,“村村通”的道路,需要的是安全性能好符合营运标准的14-19座及7-9座低能耗的传统能源客车。
 


主页 > 新闻资讯 >


读者留言

看不清?点击更换